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近日在北京图书大厦,作家山峰为读者带来一场“慢下来与自己和解——疗愈之旅”。
《黔上听香》中的苗族侗族风情,《都匀清欢》里的古寨烟火,《云在江口》中梵净山的空灵云雾……这些扎根于贵州人文山水的故事,被山峰称为“写给故乡的情书”。同名电影《云在江口》把贵州铜仁江口的侗寨、云雾缭绕的梵净山搬上银幕,以诗意的镜头语言讲述都市青年在自然中重拾自我的故事。
山峰的部分作品。主办方供图
在山峰的文学作品中,水族马尾绣、侗族大歌等非遗成为推动情节的关键元素。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山峰的创作根植于贵州山水与民族文化,作品以“如数家珍”的细腻笔触描绘了苗族、侗族、布依族的风情,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故乡的深挚热爱与文化自豪感。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山峰还介绍了“山峰的书房”。这一项目将书房“种”在山水之间:黔南荔波的喀斯特峰林深处、黔东南凯里的鼓楼旁、遵义“十二背后”的溶洞附近……每一处书房皆因地制宜,有的以百年古树为梁,有的推开窗即见云海翻涌。
一名曾在都匀螺蛳壳山“山峰的书房”参与活动的读者分享道:“坐在茶山湖畔读《都匀清欢》,书里描述的毛尖姑娘从茶山走来,细腻的文笔,诗意的文字从眼前划过,那一刻突然懂了什么是‘与万物共呼吸’。”
目前,“山峰的书房”已在贵州、云南、江苏、浙江等地落户20余家,举办“24节气读书会”等逾百场“慢读会”。山峰说:“每间书房都是一扇任意门,推开门,你可以是农夫、诗人,也可以只是你自己。”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