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要有钱,你闭着眼睛买房都能赚钱。
两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不是所有的房子都会升值,有的甚至正在从“资产”变成“负债”。
尤其是当前,城镇化率接近尾声,人口结构变化,政策导向,城市更新等诸多背景下,有5类小区的处境越来越尴尬,正在逐步被购房者“抛弃”。未来有可能沦为流动性差、价值缩水的“穷人区”。
这一期我们就结合内行的分析,来了解一下这5类“小区”的核心特征
01、远郊大盘
远郊大盘房的最大优势就是,住房面积大,价格便宜,以前很多人低价买入,如今发现,这类小区的问题越来越多。
①通勤时间长,远郊离市中心较远,单程起步时间都得1.5小时,住在这,大人上班不方便,孩子上学也苦恼。
②商业配套缺失,什么医院、商超、学校等配套,说啥没啥,生活一点也不方便。
③入住率低,没人气:因为上述两个原因,很多人都纷纷搬离了远郊小区,导致空置率飙升,很多远郊楼盘一到晚上点灯率不足30%,整个小区黑压压的一片,瘆人的很。
据贝壳研究院2024年数据,全国超50%的远郊板块房价下行,交易周期长达180天以上,租售比低于1:400,意味着远郊房不仅不好卖,租金收益也低的可怜,一套总价200万的房子,月租不到500元,很多买家直言连贷款都覆盖不了。
02、高密度+物业服务差的小区
大盘小区户型看上去合理,绿地宣传的也不错,但一旦入住,你就会发现这种小区的居住体验很差。
①采光差:因为楼间距不足,这种小区往往采光通风很差,光照不足,很多家庭甚至白天也只能靠电灯照明,居住体验差不说,能耗成本还更高。
② 物业管理差:大盘小区楼栋多、人口密度过高,再好的物业也很难做到精细化管理,结果这类小区就会常常出现停车难、电梯维修慢、各种服务环境不足的问题,甚至投诉频发,导致居住体验更差,如果刚好又遇到的是不作为物业,社区形象一旦塌方,贬值速度非常快。
03、无电梯,无法改造的老破小区
以前城市核心区的老房子,因为学区优势,很多看上去不怎么样的房子都卖出了高价钱。
现在政策收紧,“单校划片”“多校派位”正在打破这种价值锚点。很多老房子都出现了价格持续下降,甚至未来可能会陷入无人问津的地步,毕竟这类房产的硬件设施不是一般的差:
①出行不方便:因为没有电梯,而且也不具备加装电梯的条件,这种老房子上下楼极为困难,尤其对于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来说,住这样的房子简直就是牢笼。
②改造不了,又更新不了。虽然房龄超过30年,但是又不符合旧改和城市更新计划,这种情况下,要么自己花钱简单改造,要么只能长期忍受超差的居住环境。
③ 停车难、没有物业管理。自从老小区早期的车位规划就不足,尤其是没有电动车充电规划,这样一来,不仅停车难,想要在自己家门口解决汽车充电问题,就成了一种奢望。
而且因为没有正规的物业,往往这种老小区的居住舒适度更差,比如垃圾成堆、墙面渗水、下水道管道破裂……
04、县城或镇上的高库存区域
三四线县城或者小镇上,因为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加速外流,结果很多都出现了:人走了、房还在的情况,据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将近有100个中小城市与县域出现了常住人口负增长,而且棚改期间大拆大建,也加剧了这些区域的库存房过剩。
但因为产业经济薄弱,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导致这类区域不仅吸引不了年轻人,甚至有大片大片的年轻人逃离,去到一线城市发展。结果县城或镇上的房子“卖不掉”也“租不出去”成为一种常态。
05、高位站岗的“概念区”“新区”
以前很多人买房都是听说某个区域要规划新建地铁、打造金融中心等等,然后就匆匆忙忙买了房。
结果几年过去了,规划地铁一直停留在纸面上,所谓的金融中心,也只有办公楼空置,周边配套建设缓慢,甚至连基本的配套都没有……像这种以“预期溢价”为核心的区域,一旦兑现配套遥遥无期,房价下跌就不可避免。
总之,买房千万别赌赌“未来规划”,谁都不知道这个未来有多久,而且未来也充满变数,最好的方式就是:
只买已经兑现的基础配套,只买有人愿意接盘、愿意住的房子,这样的房子才能更值钱。
至于上述几种房子建议你理性一点,靠未来预期支撑的房子,终究是要败给现实的,与其等着打水漂,不如趁还能卖出去及时调整。
那么,你觉得未来还有哪些房子“不值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