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长津湖战役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士兵,他一个人埋葬了40多名美军士兵。

可是这样一个大英雄,竟然时至今日也能找回他的骸骨,可谓尸骨无存,让人扼腕叹息。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抗美援朝的时候,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那可是太多了。

当时,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水平跟美军相比,还是有非常巨大的差距的。



想想看,在开国大典的时候,我们连凑够检阅用的飞机都不够,无奈之下,只得让我们的空军战士先从天安门广场的上空飞一遍,掉个头,再飞一遍。

由此可知,在新中国建立的初期,我国虽然能拿得出数量不少的军队,但却极端缺乏现代化的武器。

尤其是应对现代战争的空军,海军,在当时那可都是非常弱的。

这样的军队格局,在入朝作战的时候,就显现出了巨大的劣势。



美军在入侵朝鲜的时候,不管是步军和机械化部队,还有空军和游荡在周边海域里的海军,可谓陆海空三位一体。

而我军在当时还是主要以步军为主,仅有的机械化部队也很难与美国军队去比拼实力。

在这样的局面下,我军能够收获胜利,那是相当的不容易的。

那么面对装备的劣势,我军到底是如何一步步逆转战场的局势的?这说起来,还真的是非常心酸的。



杨根思,就是抗美援朝时期的一个代表人物,尽管不能通过杨根思的事迹,窥探到抗美援朝的全貌,却能够通过他,想象到在抗美援朝的过程里,志愿军战士的艰苦奋斗。

事情是这样的。

杨根思是一个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

其实用“老”字在这里不准确,毕竟,杨根思出生于1922年,到1950年的时候,也才28岁。

这个年纪,确实跟“老”是一点不沾边,但是他在1944年的时候就已经入伍了,到了1950年已经有超过5年的军龄,可不就算一个老兵了么?



其实,我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乃至于后来的抗美援朝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三个不同的战争中,我军始终都是技术和装备落后的一方。

枪炮不够,拿人来凑,拿战术来凑。

因此,我军素来有英勇顽强和战术灵活的作风。

在这样的特点加持下,别看枪炮的力量比敌人小,但是却能够通过灵活的战术,多变的策略以及最关键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在若干艰苦的战役中取得胜利。



而杨根思一战成名的,就是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战役是怎么打的



打长津湖战役的时候,可是非常艰难的。

1950年11月29日,别看还没到隆冬时节,但当时,长津湖一带的气温已经跌至零下30度以下,妥妥的极寒天气。

这个温度,就算是常年生活在东北的老东北人,面对这样的气温,那也是只敢在家里猫冬。



可是志愿军士兵不但不能躲着,还必须在阵地上坚守,你就能够想象长津湖战役的基础条件到底是差到了何种地步。

当时杨根思和他的战友主要负责长津湖小高岭这一带的阵地。

战争一开始,美军打的毫不留情,不但步兵,机械化部队疯狂涌过来,天空上还有一架架的飞机,地面上还有炮兵在配合。

就这么说吧,我军的士兵,还只能依靠血肉之躯想方设法的挡住敌军的时候,美军士兵这面已经是陆空部队协同作战了,你就说这个差距有多大?



当是战役一开打,我军很快就陷入到被动之中,毕竟美军的钢筋铁甲实在是太厉害了。

可是我军士兵也不是吃素的,虽然没办法在装备上拉平与美军之间的差距,但是在战术上,我军可就太了不起了。

要知道,炮兵和空军协同作战的最大威力,就是在两军保持一定距离的时候。

因为这个时候,两军尚未短兵相接,阵地上几乎清一色都是一方的士兵,只要无脑的把炮弹和炸弹丢过来就完事了。



可是等到两军靠近的时候,炮兵和空军的作用就不大了,总不能无脑的丢炸弹,到时候,敌人没打到,反而是把自己人给打没了。

所以,杨根思非常清楚,我军必须要忍,只要忍到美军靠近我军阵地的时候,那就是机会。

果不其然,等到美军距离我方前沿只有30米左右的时候,美国空军和炮兵的攻击戛然而止,而就在这个时候,蛰伏很久的志愿军士兵在杨根思的一声号令下,迅速开火。

重机枪,手榴弹,我军的这些装备虽然比不上美军的,但一起击发的情况下,那威力也是不可小觑的。



毕竟就算是美军装备先进又如何?战场上还是鲜活的生命做屏障,面对枪炮,那也是脆弱的。

果不其然,手榴弹在敌人的脚下炸响的时候,美军士兵也是倒地一片。

因此,别看在有距离的时候,美军不可一世,但真的到短兵相接,要抢夺阵地的时候,美军那也怕呀,一通输出之后,美军也不得不退下去,暂避锋芒。

就这样,我军坚持住协同作战之后,只要进入到短兵相接的时候,优势就立刻出现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根思带着三十多个弟兄,竟然扛住了美军一天一夜的进攻。



美军迟迟拿不下小高岭阵地,也是相当头痛,没想到人数不多的志愿军竟然这么难啃。

但事实上,杨根思和弟兄们虽然打的顽强,但损失也相当大,到了第二天,原本30多个人的队伍,已经只剩下六个了。

在这个时候,杨根思已经做好了同归于尽的打算,毕竟,在本就悬殊的战力的条件下,我军减员如此之大,这个仗还想要有胜利的可能性,就只剩下拼命这一条路了。



于是,杨根思给剩下的几个弟兄打气加油,这个时候,六个人都已经杀红了眼,大不了就是一条命交在这里了;

但就算是死,也不能让美国人轻易的占领阵地,就算是亡也要让美国人脱一层皮才行。

果不其然,在经过又一轮抵抗之后,整个队伍只剩下杨根思和另外一个兄弟。

杨根思看着兄弟,心中悲凉,他知道,马上自己的队伍就要全军覆没了,于是,他把唯一一把重机枪丢给兄弟。



在当时,重机枪已经是我军最先进的武器,相当重要,所以,下了最后一个命令,要求兄弟保护好重机枪,带着枪撤退,而他则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这个时候,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一个人在,阵地就不会丢,这是志愿军最令人动容的地方。

杨根思把守的小高岭,除了他之外,只剩下一包炸药和三颗手榴弹,这是他抵挡敌人的最后屏障。



终于,美国人的第九次攻击到来了,这一次,又是同样的路数。

要知道,机械化战争和空军,最容易出战绩的就是面对大波敌人的时候,毕竟这个时候目标明显,炮弹可以精确击发。

但是当阵地上只有杨根思一个人的时候,只要他沉得住气,飞机大炮根本就找不到他的位置,自然也就没有任何威力可言了。

这个时候,美国人也只能硬着头皮上,靠步军来肉搏。



可是经过前面八轮进攻,美国人伤亡也大,关键还没打下来,所以到了这个时候,美国人自己也打鼓了,他们根本搞不清楚阵地里还有多少志愿军士兵。

也正是因为美军的犹豫,这也给了杨根思非常充足的时间去准备。

等到美军士兵走一步停一步的靠近到足够近的位置的时候,杨根思非常聪明的拉响了三颗手榴弹的引线,并且丢向了三个不同的位置。

在巨大爆炸声之中,美军士兵本能的避开手榴弹,也正因如此,一群士兵被聚集在了一起。



与此同时,杨根思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势头,背着炸药包冲进了这群美国大兵的中间,随着一声更巨大的爆炸声,杨根思与四十多名美军士兵一同葬身在炮火之中。

遗憾的是,尽管杨根思取得了这么卓越的贡献,但是在战场上,却连他的骸骨都没有找到(极寒+后续美军炮火覆盖)。

尽管后来给他授予了特级战斗英雄的称号,连朝鲜都为杨根思建立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



但杨根思始终没能入土为安,也让后人感慨唏嘘不已,愿英雄心安,现在大好河山已经安然无恙!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