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5月14日我国的最后一位元帅聂荣臻元帅在北京301医院因病逝世,聂荣臻元帅戎马一生,勇往直前,是我国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清朝末1899年12月29日他出生在四川江西县吴滩乡,从七岁入学堂接受了11年的传统教育,从小他就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每日刻苦学习,1917年的夏天考进了江津县的中学,接受到了非传统式的新型教学,学习了物理、数学、几何等学科。
他酷爱学习,每天沉浸在各种书籍当中,熟读了《进化论》、《新青年》、《天下论》等书籍,并且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在未来的战斗中奠定了基础。
随着“五四运动”的开始,聂荣臻和同学们一起参与到了爱国浪潮之中,他积极参加当地学生们的爱国行动坚决抵制日货。
而后在1919年末聂荣臻参加了去法国勤工俭学的项目,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他结识了邓小平同志,由此拉开了两个人72年的革命友谊。
1922年他和邓小平同志一起参加了由周恩来同志组织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他们怀着满腔的热血一起负责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宣传和建设工作。
1924年从法国完成学业后,便投入到了在莫斯科大学里学习共产主义,经过了一年的学习聂荣臻再一次深刻的理解到了共产主义的重要性,回国后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秘书。他深知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在“四一二政变”发生后,聂荣臻参与领导了我们熟知的“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1930年,聂荣臻同志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负责中央特科的地下工作。当时他在上海凭借机智和勇猛的果敢,身处在复杂而危险的环境中,即便是面对顾顺章的叛变,聂荣臻仍然出色的完成了一次次的情报传递任务。
1935年张国焘在党内搞分裂时,中央虽然决定北上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这年9月份,聂荣臻和左权取得哈达铺的胜利,打通北上之路的同时,也得知了陕北有一个刘志丹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毛主席便做出去往陕北的决定,实现了红军顺利会师,结束了25000里长征。
为了解决陕北红军的供给问题,聂荣臻和邓小平一起东渡黄河,在山西与“土皇帝”阎锡山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一举消灭了敌人七个团,搅获了无数枪炮,为陕北根据地的稳定和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6年的冬天,红军和东北军已经达成统一战线的共识,决定共同抗日。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由于长期劳累邓小平同志染上了严重的伤寒,此时邓小平同志身体非常的微弱。张学良慷慨地送来了两大卡车的慰问品,其中有很多牛奶和罐头。聂荣臻把所有的牛奶留给邓小平同志补充营养,因而挽救了命悬一线的邓小平同志。
“七七事变”之后,聂荣臻成为八路军115师副师长,和林彪一起指挥了歼灭日军一千多人,湮灭了抗战初期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妄想,随后聂荣臻同志率领3000人在山西五台山建立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通过充分发动群众,根据地在两年时间内便扩大至72个县,拥有1200多万的群众基础。
1939年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冬季扫荡时,聂荣臻率领游击部队和日军展开作战,雁宿崖的战役中,聂荣臻在电话机旁守了整整一夜,得知部队取得胜利后,才敢稍微放下心来。但他紧接着猜测日军将会展开更大规模的扫荡,这就是之后的黄土岭战斗。
在这次战役中日军指挥官阿部规秀被日军吹捧为擅长山地战的名将,在连续三天的激烈对战中,聂荣臻和杨成武指挥部队灵活作战,击毙了阿部规秀。此日军指挥官是我军在抗战中击毙的日军最高职务的军官,此战结束后举国哗然,日军大惊失色,国内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纷纷发来贺电,全国人们的抗战热情倍加鼓舞。
1940年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在矿区中发现两个不满十岁的小女孩儿,把她们带回部队后才发现这是两个日本小女孩。聂荣军同志没有因为这是两个日本小女孩而对其做出任何伤害的事情,而是心存善意,妥善安排两个小女孩儿的住处,并亲自写信给日军,将两个小女孩儿安全送回了日本人的手中。
后来中日建交,这对姐妹没有忘记当年的恩情,专门来到中国拜访聂荣臻,并称他为父亲,也成为中日和平交往史上一段令人赞叹的故事。
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结束后全国进入建国治军的紧张氛围中,聂荣臻也进入一生中最为繁忙的时期,当时他在党政军三界都带着了重要职务。
1950年初聂荣臻就海陆空三军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建设向毛主席提出建议,从通讯,卫生,军械,运输,学校和卫生等方面全面关注解放军的发展和新兵种的筹建。同时聂荣臻十分注重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狠抓军队的文化水平和装备编制。在聂荣臻的督促下,部队战士们普遍达到高小以上的文化程度,对军队现代化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更加得心应手。
聂荣臻对于科研人才和高校知识分子更加重视呼吁人们和国家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在负责国防科技的重要责任中,聂荣臻制定了科学14条,指导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后来“两弹一星”的研发和导弹、人造卫星等国之重器的研制,都有聂荣臻不分主意忙碌的身影。
尤其是我国第一个原子弹研发初期,按照先前和国内外专家制定的12年规划,两弹一星项目需要18万名大学以上学历的人才。而我国当年毕业的理工科大学生一共才3万人,在内外交困项目濒危的情况下,聂荣臻顶住所有压力,向中央陈述报告,坚持国防力量的重要性。最终在周总理的强烈支持下得以顺利进行研发,并于1964年10月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个人造卫星也在1970年4月成功进入太空,让《东方红》唱响整个世界!
聂荣臻元帅始终贯彻珍视人才的工作原则,他对人才和知识分子的爱护永远看得都比自己还重要,五院刚成立时,院长钱学森要负责所有的事务,就连附属幼儿园的桌椅数量都要他采买。聂荣臻知道后,把空军司令刘亚楼调来担任五院院长,钱学森做副院长。
1982年83岁高龄的聂荣臻元帅因病退下来,不再直接领导国防工作。但他对国防事业和科技工作的发展仍然十分关心,每天收听广播,阅读报纸,时刻关注国家前沿消息。
1992年3月后,聂荣臻元帅病情持续加重,常住在301医院的病房里面。同年4月12号这天,他突然对自己的秘书说:我心力衰竭,即使医生想挽救,也很难抢救过来,因此趁头脑还清醒,写几句话就叫做临别遗言吧。
两位秘书拿来录音机,聂荣臻断断续续而又气概宏伟的表达了自己的遗愿:我衷心希望全党同志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共同奋斗,同时也希望全军同志进一步巩固国防,保卫和平,希望海峡两岸尽快统一。我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牢记科技兴国的重任,努力攀登世界高科技的崇山峻岭,为国争光,为人类进步多做贡献。
5月14日这天,聂荣臻元帅和平常一样先听报纸上的新闻,得知家乡江津县来京开会后,还对江津县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晚上关心了“八一起义”文章的发表和出版进度。晚上十点他照常入睡,没过多久却产生了心力衰竭的症状,守在身边的医生迅速组织抢救,聂荣臻元帅还是在当天晚上与世长辞,享年93岁。
聂荣臻元帅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令人敬佩的一生。几十年的战争生涯,为我国的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国后在国防科技发展的道路上,聂荣臻元帅的贡献也是无可取代的!向聂荣臻元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