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家面对三江源生态与环保垃圾会有着什么样的作品?

4月22日,“低头捡星光”公益艺术展览在上海START星美术馆对外展出。这一展览以10余件环保艺术作品与两个摄影板块,串联起三江源头与长江源尾间的生态纽带,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呼吁更多的生态保护意识。

视频:“低头捡星光”公益艺术展现场(00:39)

三江源,这片被称为“中华水塔”的土地,每年要为18个省份5个国家输送近600亿立方米的淡水。从源头到源尾,它们流向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然而,这片联结无数江河与数亿人生活的水源此刻却承受着垃圾问题的侵扰,迫切需要来自下游人们的觉知与回应。


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美术馆一楼展区呈现的是奚志农、朱维佳、韩李李、查宋刚、Tyler田、米拉等多位艺术家,以三江源真实的环保人物和故事为创作原型,利用回收垃圾作为创作材料,创作艺术作品。

其中,艺术家查宋刚的作品《大地血脉》用综合材质的垃圾还原了三江源独特的网状水系地貌,呈现三江源的壮美和脆弱。这一强烈的视觉冲击的作品也警示着观者:我们随手遗弃的垃圾,最终也会吞噬我们的生存命脉。另一件作品《中华水塔》则由上千只盛满三江源水的塑料瓶,构筑象征生命之源的水塔。艺术家希望以此表达的是:当人类的容器承载着自然的馈赠,螺旋上升的不仅是江河,也象征着不断向上奔涌的生态文明。


查宋刚《大地血脉》


《大地血脉》(局部),可见由垃圾组成的肌理

艺术家米拉在三江源带领当地牧人一起收集垃圾“种”下了“重生之树”。艺术家相信,这不仅是一件用垃圾做成的艺术,也是一棵承载着大家环保信念的重生之树。在展览中,艺术家重新用垃圾编织了“重生之树”,与三江源的那件作品遥相呼应。

28岁的互联网大厂职员刘火火辞职后,成为三江源的志愿者,她用一个月的时间沿路捡拾垃圾。艺术家田烨的作品《修复神山》以刘火火的故事为原型,还原出三江源圣洁山脉的壮丽轮廓,而垃圾堆砌的倒影如同生态故障,割裂了自然的和谐肌理;苏睿恒的《信念之火》作品以回收垃圾为基底,将守护三江源的话语和行动熔铸为一根根火把,呈现出一座篝火的意象。


(左)米拉《重生之树》

摄影家奚志农始终背着他的镜头,活跃在环保的第一线,拍摄了许多经典的雪豹影像。而艺术家曹磊的《山河有灵》则以废弃垃圾重构奚志农镜头下的雪豹,以此隐喻文明的残骸正侵蚀着高原生灵的栖息之地;鸟类保护专家朱维佳,自2013年起带领团队,累计拆除3276张非法鸟网,解救396只候鸟,并通过镜头记录下不同候鸟的珍贵影像。 艺术家刘尧远的《废羽新生》则是以残破的鸟网编织成鸟群受困的姿态……在这里,虽然作品的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在诉说着守护三江源的故事,希望以此唤醒更多人来守护环境。


曹磊《山河有灵》


刘尧远《废羽新生》

在美术馆二层展区,呈现的是特别单元“源头源尾的影像对话”,呈现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在三江源拍摄的珍贵影像,以及上海鸟类摄影师朱维佳十年护鸟历程的视觉记录,以此构建起一场源头源尾的生命对话。

摄影师奚志农40年如一日,用镜头呈现灵动与野性交织的三江源,为当地带来了来自世界的关注。1997年,奚志农首次报道了藏羚羊被大肆猎杀的危机状况以及“野牦牛队”为保护藏羚羊作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促进了国内外公众对三江源生态的关注。以此为契机,他开启了长达28年的影像深耕。2016年到2022年,奚志农带领牧民摄影师一起拍摄了6年雪豹,完成了雪豹电影《雪豹和她的朋友们》,用镜头呈现了灵动与野性交织的三江源。


奚志农拍摄的藏羚羊


奚志农拍摄的雪豹

在长江尾,则是朱维佳拍摄的鸟类摄影。一开始,他是野外拍鸟爱好者,后来当他发现越来越多的鸟死于捕鸟网时,他建立“野羽环境保育志愿者小队”,开启了他长达9年的护鸟之旅。从上海的崇明、浦东、松江、青浦、奉贤、金山等地,逐步扩展到周边的嘉兴、杭州、湖州、苏州等地区,朱维佳带领项目志愿者开展了一系列野保巡护活动,拆除捕鸟网4324张,清除残网523张,并成功解救放飞了珠颈斑鸠、山斑鸠、斑鸫、白腹鸫、红喉歌鸲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东方角鸮等501只被困活鸟。在此过程中,朱维佳也通过镜头记录下不同鸟类的瞬间。这些影像不仅是鸟类美学的呈现,更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隐喻。


朱维佳的护鸟之旅


朱维佳拍摄的被网缠住的鸟类

据悉,展览期间,现场还将有多场手工互动工坊,带观众动手体验三江源自然生态之美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在展期内,主办方将举行多场主题性公益讲座,包括:

4月23日,“野性中国”工作室创始人奚志农——《三十年野性契约:从横断山到三江源的影像故事》。分享野生动物照片背后的动人故事,带领观众探寻人和动物的关系,发出共同应对生态挑战的倡议。

4月26日,上海鸟类保护摄影师朱维佳——《快门声里的翅膀:上海鸟类观察日记》。以摄影师的视角讲述上海珍稀鸟类栖息地的变化,通过鸟类和生态之间的互动关系展现环境保护的意义。

4月27日,上海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工作室负责人秦博——《从个人初心到社会共识:公益纪录片的破圈之路》。分享环保公益纪实节目《一路前行》拍摄背后的故事,探讨如何通过媒体宣传让更多人参与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中。

4月28日,金狮国际广告影片“最佳导演”获奖者廖义源——《生命影像之诗:用镜头呈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带领观众走进三江源公益微电影拍摄幕后,用影像呈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注:展览是由中国银联联合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共同主办。)

展览将持续至5月4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