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村BA”遇上农味文化——2025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启动仪式观察
当“村BA”遇上农味文化,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4月13日,2025年“大地流彩·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启动仪式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隆重举行。在现场激动人心的倒计时呐喊声中,村民、球员代表与全场观众共同为大赛揭幕。开幕式上,乡土文艺与体育竞技交织碰撞,农文体旅深度融合,一幅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图为“大船哥”刘广局在2025和美乡村篮球大赛启动仪式上演唱歌曲《一壶老酒》。陈银银 摄
农味元素与体育精神交融
开幕式当晚,被两万多名观众围住的台盘村露天篮球场化作一片沸腾的海洋。随着贵州省级非遗“思州战鼓”的擂响,数十名鼓手挥动鼓槌,鼓点磅礴有力,瞬间点燃现场的气氛。随后,苗家少女们头戴银冠,身披苗族服饰,手持彩球舞进球场,她们和一群可爱的街舞少年们一起给现场的球员们加油打气。
苗族服饰,悠悠芦笙,开幕式上,农味元素、农耕文化被巧妙地融入进每一个环节中,成为“村BA”最吸引人的文化符号。在充满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锦绣苗乡》《山高水长》中,舞者背后的大屏幕展示着西江千户苗寨、青岩古镇、精美苗银饰品还有村民们在梯田中劳作的场景,在灯光与歌声的交织下,现场的观众沉醉其中。
表演来到中场,2024年全国“村BA”得分王孙航在一阵阵欢呼声中走到篮球场中央,将手中象征着热爱和拼搏的篮球赠予台盘村的青少年杨文俊,“我传递的是一份对乡村体育的热爱,希望台盘村的篮球少年们能将这份热爱继续传递下去,让我们的‘村BA’走向更大的舞台。”孙航激动地说。
篮球场外,来自安徽的游客蒋晨晨正在当地村民开的酸汤火锅店里大快朵颐,“酸汤涮肉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看完表演来上一口酸汤,真是太美了!”蒋晨晨笑着说,“我从小就对篮球感兴趣,‘村BA’可以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我真的非常兴奋。”
“‘村BA’爆火之后,在农文旅融合方面带给台盘村、台江县的影响是巨大的,去年台江县旅游综合收入增长了30%以上。” 台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平业说,“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村BA’让更多草根篮球爱好者们投入到篮球赛事当中,感受最纯粹的乡村篮球氛围。同时,‘村BA’也是一个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舞台。”
鼓声渐歇,揭幕战的哨声响起。当贵州黎平县尚重镇队以61:54战胜雷山县望丰乡队时,双方球员们没有欢呼或者沮丧,他们快步走向对手,相互握手拥抱,场外观众们的叫好声和掌声一波接着一波涌向队员们。此刻,篮球成了坚实的纽带,连接起村寨之间最纯的情谊。
从田间地头走向全国赛场
“喝一壶老酒啊,醉上我心头,浓郁的香味儿啊,咋也就喝不够……”开幕式上,熟悉的歌声一传来,观众席上立刻就有人认出了演唱者:“这不是‘大船哥’吗!”
在今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大船哥”刘广局与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代表共同演唱歌曲《伟业》,让全国观众迅速认识了这位来自江苏徐州微山湖畔的农民歌手。就在今年,刘广局又有了一个新身份——大地流彩乡情艺术团成员,“我非常荣幸能加入乡情艺术团,这是一个咱农民自己的艺术团,我可以把歌曲唱给祖国的乡村听,唱给咱农民朋友听。”刘广局说。
大地流彩乡情艺术团,这支以国家级院团、知名艺术家、乡土文化能人等为主体的团队,将舞台搭在田间地头,用歌声、舞蹈和非遗技艺,给村民带来优质的文化资源,为乡村注入文化活力。
“之前都是在短视频里看到‘BA’的场面,今天来到现场了,真让我感到震撼,咱农民自己的比赛就是热闹!”刘广局告诉记者,今年3月16日,他在安徽池州老田村参加了乡情艺术团的首场演出,在那里他见到了“水果姐”李桂芹、“大衣哥”朱之文、“沂蒙二姐”吕玉霞等和他一样热爱乡村的文化能人,“我也是第一次站在村BA赛场上唱歌,但我觉得非常亲切,周围都是我熟悉的笑脸,和乡亲们一起唱歌,我唱得高兴!”
2023年,“村BA”上升为国家级赛事,全国各个乡村掀起了举办“村BA”的热潮,农闲时候,乡亲们放下农具,捧起篮球,在村口的篮球场上酣畅淋漓,尽情感受乡村体育的独特魅力。而“村BA”在火爆出圈两年多的时间里也获得了全网500多亿的关注度和流量,成为展示乡村文化的平台,这也意味着除了乡村体育文化,农民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展示更多珍贵的乡土文化。
大地流彩乡情艺术团与“村BA”的“强强联合”,为“村BA”注入了乡土文化厚度,让篮球赛成为农耕文明的动态展示馆,而“村BA”百亿级的流量,也将为银饰、苗绣等农味符号打开了消费市场。“大地流彩乡情艺术团的脚步不会停歇,今年预计参演10场以上公益演出,给乡亲们带去最真诚的演出。”大地流彩乡情艺术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乡土文化能人的赋能之路
4月15日,台盘村篮球场上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全省53名长期从事农村文化传承、农民体育活动策划的农民代表、驻村大学生及文体组织工作者,他们也是全国乡土文化能人培训班的首期学员。
“我们村种了很多黄精,怎样打造我们村的药材品牌?”“如何避免同质化乡村活动?”培训班上,农业农村部社会事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等讲师给学员们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培训之后,学员们纷纷提出了本村的发展困境,通过讲师的回答和现场学员之间的交流,很多学员解开了心头对本村文化事业发展的困惑,“和其他村的文化能人交流之后,我收获很多,我们还互相加了微信,约定之后有问题互相请教!”一名学员高兴地告诉记者。
“村BA”是如何从乡村走向全国的?举办村级赛事需要注意什么?篮球场上,台盘村村委会主任岑江龙正认真地给学员们传授经验。通过与赛事策划者面对面的交流,学员们从被动接受“送文化”转变为主动设计“种文化”,把更多富有创意的活动策划种子带回家乡,逐渐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乡村文化振兴方案。
来自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学员黄梅感慨地说:“这次培训班我们收获太多了,它不同于以往那样教我们种地养牛,而是教我们怎么去‘种文化’,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体育文化正是凝聚了乡村精气神,这次培训像一场及时雨来得刚刚好。”
人才培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唯有激活内生动力,才能让乡村文化的“火种”生生不息。据介绍,2025年,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将指导各地举办不少于300期乡土文化能人培训班,培育不少于15000名乡土文化带头人。他们将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火种”,让“村字号”品牌遍地开花。(陈银银)
来 源:农民日报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