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西南一隅,有一片被誉为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的神奇土地——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里,邛江河水悠悠流淌,梵净山巍峨耸立,木黄会师的红色故事代代相传,各族人民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印江,总人口44.54万,其中土家族、苗族等28个少数民族人口占85.21%。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团结的精神内涵。近年来,该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主线,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不断夯实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情感基础。


印江自治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区宣传阵地。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民族团结的政治根基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走进印江实验小学,校园上空回荡歌声唱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与友爱。

在印江,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培养民族团结意识的重要阵地。该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印江建立健全了民族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在党的领导下,印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带头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赢得了各族群众的广泛赞誉。

印江县实验小学,就是在党建引领下,将民族团结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教师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深入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提高党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为全校师生树立了榜样。

此外,该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全县国民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党校干部培训中,使民族团结意识深入人心。同时,印江自治县还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村寨、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军警营、进宗教活动场所,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

赓续文化传承夯实民族团结情感基础

今年的元宵佳节,以“非遗贺新春·我的家乡年”为主题的非遗民俗巡游展演活动,为印江市民及游客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盛宴。这场活动不仅展示了印江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彰显了该县在推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

市民王顺章感慨地说:“离开印江已经四十多年了,今年回来过年,看到这些熟悉的龙灯、找到了四十年前的记忆。”王顺章的这番话,道出了许多印江人对家乡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在推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印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挖掘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近年来,该县持续开展了一系列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如“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节日”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各民族群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同时,印江县还积极将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融会贯通,利用乡土素材开发了多门校本课程,如《自然与人文》《印江新颜》《土家摆手舞》等,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体系,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和传承民族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印江县在开展民族工作中,始终将传承红色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该县出台了《印江自治县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工作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完成了对木黄会师纪念馆的修缮,通过打造多条长征历史步道,让游客们在游览中感受革命历史的厚重和民族文化的魅力,这些基地,不仅成为了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更在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民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印江自治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少年演讲比赛。

织密宣传网络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

3月23日,印江文昌公园广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当晚,一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美家园”为主题的慰问演出在这里精彩上演,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这场慰问演出不仅是一场文艺活动的展示,更是印江自治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此次慰问演出由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办,印江自治县人民政府承办,旨在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印江十分注重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宣传载体。近年来,该县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培训、知识竞赛、网络答题、问卷调查等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增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贴近群众生活,又寓教于乐,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了民族团结教育。

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印江县充分利用校园公众号、抖音、网站、校刊、橱窗、广播等多种宣传阵地,加大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知识的宣传力度。这些宣传平台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网络。通过这些平台,印江县将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深入人心,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氛围。

此外,印江县还积极打造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及会师纪念碑、梵净山黔东独立师战斗遗址等。这些基地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成为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所。

如今,在印江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到处都洋溢着民族团结的和谐气息。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为印江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注重示范带动民族团结之花遍地开

2024年9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此次大会上,印江中学荣获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成为印江县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杰出代表。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印江中学长期以来坚持民族团结教育的肯定,更是对印江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所作努力的认可。

印江中学作为民族团结教育典范,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创新性地运用“五指法则”,通过一系列主题班会、红色研学、思政课等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更激发了他们的民族使命感和爱国情怀。

为了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印江中学还积极邀请地方党政领导、历届优秀校友走进校园,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这些互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印江各民族同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从政府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学校到社区,从城市到乡村,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过程中,在以印江中学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示范带动下,印江各族人民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共同书写着民族团结的新篇章。印江县不仅注重物质文明建设,更注重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印江县不断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印江县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县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深入发展。

展望未来,印江县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相信在全县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印江县的民族团结之花将开得更加绚丽多彩,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图/文 王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