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香港市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让人头皮发麻的照片——
刚收回的衣物上,挂着排列整齐的"不明颗粒",不多不少正好14颗:
(图:网络)
不少网友以为是“迷你青提”:
(图:星岛头条)
甚至有小朋友误以为是青提,抠下来喂给妈妈吃:
(图:小红书)
通仔也是为这位母亲“捏了一把汗”。
还有人猜测是专门用来装饰衣服的“公仔扣针”:
(图:星岛头条)
统统不是!通仔告诉你,这其实是“虫子”产下的卵!
也有知道真相的香港网友纷纷调侃:这是香港特色之一,并且有“大埔名物14粒”之称。
(图:星岛头条)
大埔名物14粒
“大埔名物14粒”名字的由来,源于“臭屁虫”的产卵习性:它通常一次会精准地产下14粒卵。
(图:HOY TV)
一旦发现这样的虫卵,可得仔细数清楚,少一粒都不行!
(图:小红书)
因为一旦少于14颗,很可能意味着虫卵已经爆开或者孵化。
(图:小红书)
到那时,处理起来可就十分棘手了。
(图:小红书)
这种虫子有个颇为文艺的学名,叫“荔枝椿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臭屁虫”。
虫如其名,它专门吸食荔枝树等果树的汁液。
( 图:网络)
大埔地区不少村落过去种有大量果树,这也使得“臭屁虫”在区内格外活跃。
但随着天气变化,尤其是在比较潮湿的时候,香港各区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 图:明报)
这种臭屁虫特别喜欢到处产卵,在晾晒的衣服上产卵是最常见的:
(图:小红书)
被子、毛巾等也是经常成为它们的“产房”:
(图:小红书)
不仅如此,阳台防盗网、窗帘上,也时常能发现它们的踪迹:
(图:小红书)
甚至有人在纸袋子上也意外发现了虫卵:
(图:小红书)
简直是“无孔不入”。
这些虫卵大约十天左右就会孵化成功。初生的卵呈鲜绿或黄色,一旦变成紫红色,就意味着即将“破壳而出”,新的“臭屁虫”即将诞生...
(图:网络)
千万不能碰
绝不可小看这小小的臭虫卵!
大家务必提高警惕,一旦发现这些虫卵,千万不要用手直接去触碰。
(图:晴报)
要知道,一旦虫卵不小心破裂,就会释放出具有腐蚀性的液体。
这种液体若是溅到眼睛和皮肤上,会引发刺痛、红肿、瘙痒等一系列刺激性症状;
要是不慎喷到眼睛里,甚至可能烧坏角膜,后果不堪设想。
(图:晴报)
所以,在处理这些虫卵时,最好戴上手套或者使用工具将其移除,之后还要再次清洗衣物,确保安全。
倘若遇到成虫,更不能徒手去捉捕。因为“臭屁虫”在受到惊吓时,会喷出腐蚀液来自卫,贸然捕捉很容易受伤。
而且,也不要直接将它拍死,否则它散发的臭味会更加浓烈。
(图:香港01)
那么,遇到臭屁虫之后,该如何做好防卫呢?
其实,大家可以采取一些物理防御的方法。
比如,给家里的窗户装上纱窗网,这样一来,即便有虫卵,也难以进入房间:
(图:网络)
有些细心的网友还会给衣服套上“白纱”,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图:小红书)
由于臭屁虫比较喜欢潮湿的环境,大家还可以利用家里的空调进行除湿,降低室内湿度,减少臭屁虫出现的机率。
另外,不少市民心中都有个疑惑:为什么只有香港的衣服上会出现虫卵呢?
其实不止是香港,像广东、广西这些华南地区都会出现。
因为每年的4月到5月是臭屁虫产卵的盛期。再加上如果你家附近有果树,且天气比较潮湿,那么你的衣服就很可能成为臭屁虫的“产床”,被它们盯上。
(图:晴报)
晾衣环境恶劣
那香港衣服上频频惊现虫卵,这背后就不得不提香港的晾衣服环境了。
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如有人把衣服晾在马路边:
(图:小红书)
有人把衣服晾在小公园里:
(图:微博)
还有人借助各种晾晒装置来晾衣服,稍不留意,衣服就可能掉下去,又得重新清洗:
(图:小红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实在是因为在香港晾衣服太难了!
(图:小红书)
首先,香港大部分公屋是没有阳台的,就像这样:
(图:网络)
这可不是港人偏爱没阳台的房子,而是阳台在香港堪称“奢侈品”。
要知道,露台面积是算入实用面积的,有露台的房子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所以大部分居民都感慨,只有“土豪们”才有实力买有阳台的房子。
(图:小红书)
再加上香港房价居高不下,一部分的开发商考虑到大家普遍购买力有限,干脆直接去掉阳台设计。
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房价成本,又能让房间面积稍大一些。
(图:网络)
其次,虽说现在有环保露台得到了港府的豁免政策,不少香港新房都配备了“环保露台”。
可讽刺的是,有些大厦却禁止在露台上安装晾晒衣服装置,哪怕只是在栏杆上晒衣服,也会被管理员制止,理由是影响“美观”。
(图:小红书)
要是不小心违反了规定,还可能面临处罚。
(图:香港经济日报)
话又说回来,最近大家在收衣服的时候一定要格外小心,仔细检查。
要是发现虫卵,记得及时清理。可以用刷子或者牙签,先把黏在衣服上的虫卵刷掉,然后再把衣服重新清洗干净。
切记,千万不要用手直接触碰!
那么,大家见过这些绿色的虫卵吗?都是怎么处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