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单骑穿越新藏线,隶属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的班公湖是必经之地。班公湖(拉达克语:Pangong Tso)又名措木昂拉仁波(མཚོ་མོ་ངང་ལྷ་རིང་པོ།),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距离日土县城约12公里。可惜的是因为某种原因,这个曾经的“中国内陆湖泊”现在却被印度控制了近三分之一的面积。令人唏嘘的是,据说“虽然同属一湖,在我国境内的是淡水,而印度境内的属咸水,苦涩不能饮用,也没有鱼类生长”,个人觉得很神奇,但不知真假,唉!
身处班公湖畔,我不禁为眼前这幅绝美的天然画卷而屏息。碧波荡漾的湖面宛如一块镶嵌在高原上的蓝宝石,而湖畔的湿地沼泽则像大自然精心编织的绿毯。忽然,一群优雅的水鸟闯入视野,它们洁白的身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恍若降临人间的天鹅仙子。我迫不及待地举起相机,镜头拉近的瞬间才恍然大悟——原来它们正是高原的精灵斑头雁。
只见它们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慵懒地漂浮在水面上,仿佛在享受一场日光浴。偶尔才会优雅地低头觅食,或者舒展开翅膀伸个懒腰,那姿态活像在跳一支水中芭蕾。阳光仿佛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金边,连羽毛上的斑纹都显得格外精致,宛如画家用细腻的笔触点缀的水墨丹青。
几只赤麻鸭时而从茂密的水草丛中轻盈跃出,时而展翅凌空,在湖面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它们矫健的身影宛如水面上跳动的音符,为本来相当静谧的班公湖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
正当我感叹这些野生水鸟有些“神经质”的时候,突然发现了岸边有一只鹰隼正对它们虎视眈眈,瞬间觉得“原来如此”,大自然的生存法则虽然有点残酷,但“弱肉强食”终归无处不在啊(包括人类)。
可惜自己才疏学浅,无法判断是哪种鹰(有可能是黑鸢,也有可能是白腹隼雕),本来想靠近点观察的,结果我走十步,它飞远百步,所以始终只能远远观望。因为这里的海拔只有4000多米,所以相较于之前在青藏高原看到的其它猛禽,并不算什么。
其实参考相关信息,班公湖的生态环境相当不错,常年有20多种鸟类会到此栖息,数量最多时可达数万只,其中包括黑颈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赤麻鸭、棕头鸥、鱼鸥、斑头雁、绿头鸭、针尾鸭、红头潜鸭、白眼潜鸭等珍贵鸟类。像我这次的运气只能说很一般吧,只碰到这么三种。
(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转发分享、内容指正、评论、点赞和关注,希望媒体或个体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本人独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务,欢迎洽谈,附赠所有拍摄素材。)
最后,只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能故地重游几趟,相信一定能多邂逅几只漂亮的鸟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