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1日至4月27日

是河南省第44个“爱鸟周”

郑州北龙湖湿地传来好消息

今年繁殖季郑州疣鼻天鹅

新出壳天鹅宝宝将超过一百只

抓拍大天鹅“羽护”觅食

更不好找了

因为背不动 根本背不动


▲ 往年天鹅爸妈翅膀一展秒变“宝宝专车”


▲ 今年鹅宝长得太壮只好 开启“硬核带娃”


2020年,疣鼻天鹅“王子”和“公主”空降北龙湖,2个月狂生6只“初代娃”,之后一路开挂,5年生43只崽,2024年家族暴增至14窝!别人家是祖孙三代挤窝,他俩儿孙游满湖。


“大家都喜欢看大鹅背小鹅,但是由于今年小天鹅发育太好,所以大天鹅一直没有让幼鸟‘上背’,不过大家可以看到大天鹅带着幼鸟‘开火车’。”爱鸟护鸟协会志愿者贾群夫介绍,今年出壳的天鹅幼鸟体质较往年更健壮,数量也有增加,“龙湖地区和贾鲁河地区现在有18对天鹅进入孵化季,已经稳定下蛋的有16窝,今年正常情况下孵出的小天鹅应该超过100只。”


由于天鹅之间的领地意识,今年进入繁殖季之后,郑州东运河、金融岛等区域,也能看到北龙湖疣鼻天鹅外扩的身影。家住金水河附近的群众反馈,他们也发现一对疣鼻天鹅经常在此活动。而在西流湖,一对疣鼻天鹅已经做窝。


可以想象到,有朝一日,郑州处处都可以看到天鹅,它们与人类友好地生活在这座城市。同时,也有网友担心,天鹅会不会像夜鹭一样在市区内或某些小区附近安家。


观鸟达人、郑州城羽自然工作室主理人魏瑾认为,首先夜鹭和疣鼻天鹅习性不一样,不用过于担心,其次鸟类只会去更符合自身繁衍条件的地方栖息。“鸟类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人们会往适合宜居地方迁徙,对它们来说也一样。”魏瑾表示,“因为在这里生活不会受到打扰,周边食物充足,繁衍所需的各方面都得到了保证,夜鹭等鸟类才会在经五路和纬一路周边栖息。由这个结果反推,是不是我们某些事情做对了,所以它们才会留下来。”


“在非繁殖期,白天碰到鸟拉屎的概率更高,晚上概率更低。到了繁殖期,小鸟出巢,夜鹭夫妇需轮流值守不分昼夜地觅食,这时候夜鹭白天也会飞出去。”河南省鸟类学会理事长、郑州师范学院生物学教授李长看表示,“有鸟居住的地方才是好地方。对于夜鹭所代表的鸟类来说,当出现更适宜的环境时,它们自然而然就会搬过去。”


▲郑州市区筑巢的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夜鹭

生态治理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

也可以是相融共生的文明之路

今年4月21日至4月27日是河南省第44个“爱鸟周”。4月23日,郑州市“爱鸟周”宣传活动暨野生动物放归活动在中牟森林公园举行,40多只鸟儿回归自然。


其中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雕鸮、红角鸮等,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夜鹭、长脚鹬、雉鸡、斑鸠、白颈鸦等。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鸟儿都是郑州市野生动物救护部门近期救助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喂养和野化训练,目前它们都已具备野外生存能力。


郑州市自然保护地事务中心动植物保护科科长武蓓介绍:“目前郑州黄河湿地保护区记录在册的鸟类已经达到29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3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7种,这里也已成为大鸨、黑鹳、灰鹤、小天鹅等越冬候鸟的栖息地,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鸟类选择在郑州栖息、繁衍。”

记者:孙大康、罗燕

编辑:李洋

统筹: 岳翔、赵克、贾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