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又演悬疑剧了。

他主演的《借命而生》上线迷雾剧场。

搭档的演员有史彭元、韩庚、钟楚曦



剧集由鲁迅文学奖得主石一枫的同名小说改编。

原著曾获得首届梁羽生文学奖侦探悬疑类大奖。

由于情节包含越狱追凶,还被盛赞为“中国版《肖申克的救赎》”。

虽然多少有点夸张的成分,但确实写的不错。

书中有大量的人物心理描写,翻拍难度很大。

并且全篇只有十三万字,改编成剧集需要加入很多原创情节。

不免让人担忧,这剧最后会魔改成啥样。



不过,以上问题在最后一个问题面前,都不算问题。

观众朋友们担心质量,最大的原因在于导演是陆川

有人因为雷导演,直接选择不看。

而我因为秦昊、悬疑和原著,还是打开尝了尝咸淡。

接下来,咱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剧情主线。

故事背景设定在九十年代初。

秦昊饰演的杜湘东,是警校毕业的高材生。



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干一线刑警。

结果,一毕业却成了看守所的管教。

那些当刑警的同学们每天枪林弹雨,行走一线。

而他只能管着犯人们的吃喝拉撒和放风时间。

杜湘东壮志难酬之际,遇到了两个改变他一生的犯人,徐文国和姚斌彬



徐文国是个孤儿,被姚斌彬的母亲崔丽珍收养。

俩人的关系相当于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他们原本是第六机械厂的职工。

因为盗窃来了看守所,等待最后的定罪。

杜湘东在看守所待了几年,识人功力见长。

觉得这俩人眼神清澈,和所里其他犯人不太一样。



铁门内的规矩自成一套,这俩人进了号子,肯定会受其他犯人欺负。

更何况,姚斌彬的右手还受了重伤。

因此,杜湘东平时对他们多有照顾。

甚至还找来了当法医的同学,给姚斌彬看手。



(*亚楠又当上法医了)

岂料这兄弟俩却卷入了一场命案。

一名鱼贩在鱼肚子里发现了人的手指。

随后,警方从河里捞出一具死了好几天的尸体。

死者名叫李超,是六机厂的车间主任。

他早年长期霸占崔丽珍,死前还和姚斌彬起过冲突。

姚斌彬当场放话,要弄死李超。



六机厂职工陈素娥声称,她在河边亲眼看到姚斌彬朝李超开了枪。

但据徐文国所说,这把枪是姚斌彬自制的。

为了安全起见,徐文国拔掉了枪上的撞针,藏了起来。

这把枪就相当于一个玩具,根本响不了。

他一口咬定,姚斌彬不可能开枪杀人。

而警方也确实在他家里找到了撞针。



为了案件需要,看守所将人移交给了刑警队。

没想到半路一辆酒驾车,把押送犯人的车撞下了山坡。

姚斌彬趁机和徐文国分头逃跑。

原来那晚姚斌彬确实朝李超开了枪,但他没想杀人。



他以为枪里没有撞针,可不知道枪为什么还是响了。

不论真相如何,他都无法避免被判刑,所以才出此险招。

最终,徐文国顺利逃跑。

姚斌彬被杜湘东追回,因为持枪杀人被判死刑。



然而,这桩杀人案背后,却藏着不少疑点。

查案过程屡屡遭到六机厂刘科长的阻拦。

六机厂的其他人,也各个心怀鬼胎。

徐文国藏起来的一号撞针,是姚斌彬自制的。

枪里配的二号撞针,却和一号撞针在形状上有明显区别。



这说明可能有人在姚斌彬不知情的情况下,造出了二号撞针,装进了枪里。

而知道姚斌彬有枪的人,只有他的家人和六机厂的职工。

徐文国逃跑之后,准备去找证人陈素娥,为死去的姚斌彬洗刷冤屈。

他上门后却发现,陈素娥已经被人勒死在家中。



前七集嫌疑最强的人,就是六机厂副厂长的儿子唐尧鑫。

不过这部剧总共有十三集,希望接下来还有反转出现,否则也太无聊了。

《借命而生》带着悬疑标签,节奏却比文艺片还要慢。

七集过去,案件才刚刚开了个头。

主线有效信息,约等于常规悬疑剧一集的体量。

我猜肯定会有人说人家是非常规悬疑剧,《漫长的季节》节奏也很慢啊。

你别说,还真有人敢拿这部和《漫长的季节》比。



先不说故事内核能不能比得上,单是人物塑造这块儿,《借命而生》就差了好几个台阶。

剧中的杜湘东怀才不遇,一心想要立功。

冒着风险违规查案,也要实现胸中壮志。

从理论上来说,铺垫时代环境造就的悲剧处境是很有必要的。

不仅能快速立起人物,也能让主角后续的行为,显得更顺理成章。

剧中呈现杜湘东郁郁不得志的细节有不少。

比如他通过台词,直接表达自己想上一线。



调职申请被拒绝后,也有些气急败坏。

再比如刑警同学带嫌疑人来派出所时,故意阴阳怪气。

羡慕杜湘东所在的看守所在大山,空气好,不像自己天天那么忙。

剧中充斥着大量营造氛围的慢镜头。



可上述几处铺垫关键信息的情节,只有一两个镜头匆匆带过。

每次情绪刚带起来就戛然而止了。

让人感觉杜湘东对现状的不满程度并没有那么强烈。

而这些无法准确达到效果的内容,就会转化为观众眼中无效的多余的信息,拖慢整个剧的节奏。



再有就是,杜湘东参加同学聚会时,发现自己的相亲对象,成了刑警同学的预备家属。

这个情节,本来侮辱性挺强的。

但导演非整恋爱脑那一套,硬生生把这段扭转成了男女主的调情素材。

剧中最有效果的是小孩儿的一句话。

聚会上刑警队突然接到任务纷纷离开,饭桌上只剩下杜湘东和一众家属。

小孩灵魂发问:“叔叔你是警察吗?为什么不和我爸爸一起去抓犯人?”



但个人认为,杀伤力还是不如原著中的几笔描述。

剧集对时代环境的改动,导致了背景信息的缺失。

以致于严重影响了人物心理困境的塑造效果。

原著中故事背景设立在1988年的北京。

杜湘东背景不够硬,毕业后被发配到郊区看守所。

他一开始也不情愿,但领导承诺只要他去,就能留京。



那些警校考核不达标的同学,却能仗着家里的关系,进入重要岗位。

这些同学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在聚会时,炫耀身上功勋一般的伤疤。

顺便再告诫杜湘东:“哥们儿好不容易把人抓进来,你们可得看好了啊。”

原本在警校中名列前茅的优等生,被曾经不如自己的同学踩在脚下。

这让杜湘东心极其不平衡,却又不得不接受现状。



更惨的是,杜湘东那位当刑警队长的同学,曾经和他一样,都是看守所候选人。

只不过对方顶住了压力,才得到了如今的成就。

因此,杜湘东每次见到同学,都会陷入后悔与自责。



然而,原著中的这些情节,前七集都没有出现。

尽管秦昊演技很顶,可剧集过半,人物依旧没立起来。

是杜湘东如此,姚斌彬和徐文国的人设,也改的一言难尽。



原著中姚斌彬是个拥有小鹿眼睛的娃娃脸。

外表看着无能懦弱,背地里是个白切黑。

徐文国在原著里叫许文革,长着一张西方雕塑脸。

人高马大,很会打架,硬汉一枚。

实际上没啥主意,干啥都听姚斌彬的。



姚斌彬爱研究机械,可他废了手,这辈子再也干不了喜欢的事儿。

于是逃跑时故意抢了警察的枪,引人来追他,给许文革制造生路。

而逃走的许文革,扛着两条命,把自己活成了姚斌彬的样子。

你别说,这俩人还挺好磕(bushi)。

再看剧里的姚斌彬,蠢得让人发笑。

他私自造枪,本来就是犯法的事儿。

徐文国专门叮嘱他,千万别拿出来。



结果他倒好,直接拿着枪冲到台球厅,要跟徐文国的情敌打架。

而制造这段降智情节的作用,就是为了让别人发现他有枪。

以便编剧接下来安排他被人摆了一道的情节。

没想到,接下来还有更崩人设的戏。

徐文国的这位情敌,就是副厂长的儿子唐尧鑫。



他有一台很贵的皇冠车。

前一天姚斌彬刚拿枪顶过人家。

第二天一看到皇冠车立刻冰释前嫌,给人家修上了发动机。

对方是他哥的情敌诶,变脸变得这么快真的合理吗?



此外,原著中没有杀人案,没有造枪,只有偷窃。

姚斌彬和许文革想研究发动机构造,方便寻找赚钱门路。

俩人本来打算研究完就还回去,结果被保安抓个正着。

1988年特殊时期刚过不久,刑法还是非常严苛的。

当时国营厂的效益已经走起下坡路,经常发不出工资。

崔丽珍偏瘫,没有收入,又需要人照顾,所以姚斌彬才冒险越狱。



此外,原著中是因为杜湘东失职才导致的犯人越狱。

他升职无望,一辈子都活在追回逃犯的执念中。

姚斌彬、许文革、杜湘东、崔丽珍甚至刘芬芳,每个角色身上的命运悲剧都与时代环境密切相关。

可剧集改编时,不仅改了人设,还做了很多喜剧化处理,导致原著精髓全无。



说到刘芬芳,我更来气了。

《借命而生》节奏拖沓,故事线混乱,就是因为加入了大量杜湘东和刘芬芳的感情线。

但凡主线稍微推进一点儿,导演就要奖励观众双倍的爱情戏。

我正等着看六机厂的人到底有啥猫腻儿呢,那边导演给来了段儿刘芬芳的洗澡戏。



不仅如此,导演还给姚斌彬和徐文国都安排上了感情戏。

总之,主打一个都不白来。

服了,我真服了。

本来剧情就不吸引人,还乱插爱情戏把节奏搞得稀碎。

当然,《借命而生》并非一无是处。

剧集画面拍得非常有氛围感。



But!只有氛围感,没有叙事,那不叫电视剧,那是MV啊!

真心建议创作者们,如果对长故事的把控能力不够,最好不要尝试这么难拍的小说。

你累,观众也累。

今天就说到这里。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梅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