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短剧市场热得发烫,连带着“长剧完了”的声音四起。
但真相可能是:长短剧之争不过是伪命题。不管是长跑式叙事还是短平快节奏,精品化,才是内容破圈、穿越周期的唯一答案。
短剧“杀疯了”,但变现模式有点“虚”
短剧的爆发式增长,确实抓住了时代痛点。3-5分钟的紧凑剧情,完美适配通勤、午休等碎片化场景。
2021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只有3.68亿元,2024年都冲到505亿了,首次超越同期电影票房收入。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家里家外》等作品,口碑与热度双丰收。短剧演员甚至开始登上综艺舞台。如《无限超越班3》邀请了短剧一哥柯淳和长剧演员同台、《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也汇聚了长短剧喜剧人一同竞技。
但热闹的同时,短剧市场的困境也十分明显。
一方面,短剧内容同质化严重,“大女主逆袭”“赘婿打脸”比比皆是,连背景音乐都一样,观众已经审美疲劳,热情消退。
优酷独播剧《难哄》爆火之后,甚至出现了数十部以“哄”命名的短剧,从《他超会哄》《她超好哄》到《小难哄》《他的小难哄》《她哄不好了》,主打一个万物皆可“哄”。
在剧情上,这些短剧不见得有多少突破,像《他超会哄》沿袭经典的霸总倒追女主套路,《他超难哄》则以“剐蹭豪车、被迫助理、日久生情”的公式化叙事示人。当内容创新停滞时,“哄”字竟成了吸睛的唯一卖点。
甚至因此引发观众反感,有观众在评论区直白吐槽:“爱哄不哄”“我是哄不好了”。
另一方面,短剧尚未出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如字节跳动旗下短剧平台红果,在这两年靠“免费+广告”的模式,迅速起势。可这模式与曾经的趣头条类似——靠“收徒奖励”疯狂引流,流量冲顶却没法盈利。如果红果一直靠“撒钱换增长”,那么流量红利消退后,能不能真正留住观众,也得打个问号。
平台尚如此,制作方面临的困境,可想而知。
因为微短剧高度依赖流量投放,据业内人士透露,投流成本通常占充值流水的70%-90%,部分项目甚至 “入不敷出”。结果就是,只有少数特别火的短剧能赚到钱,大部分都是赔本的。
某影业公司负责人坦言:“一部50万成本的短剧,若单日充值达千万,利润仅100万- 300 万,投流费用可能高达七八百万。”
就拿入局短剧4年的听花岛团队来说,他们早期推出过爆款作品,但也曾亏损近千万。团队负责人曾表示,“目前没有任何付费短剧的利润能超过1000万。即使是流水8000万的爆款短剧《我在80年代当后妈》,最终纯利润仅有200多万。”
《我在80年代当后妈》剧照
长剧不仅“没死”,价值稳稳当当
长剧,虽然不断有人唱衰,但其价值始终稳稳当当。
2025年春季,奈飞网剧《苦尽柑来遇见你》,让众多网友几度潸然泪下,直接拿下豆瓣9.5的高分。
《苦尽柑来遇见你》剧照
这部剧没有狗血三角恋、灰姑娘逆袭以及“霸总爱上我”式的爽感,而是凭借青梅竹马的纯爱、济州岛“海女文化”的写实呈现和三代女性反抗父权的群像刻画,直抵观众内心。
长剧的商业价值,更在于其IP衍生、品牌联名能力。
以《难哄》为例,该剧开播前一周,周大福就在官方微博发布了和剧集联名的新品「雪花与桑叶吊坠」。这部剧2月18日开播,周大福2月12日就提前预热,提前锁定了目标客户。同一天,梦幻西游手游也在游戏里上线了联名角色「败将」和「温和的开水」,二者为《难哄》主角桑延和温以凡的网游名。
这部改编自热门小说的现偶,同样掀起追剧热潮,创下中剧在奈飞播出的最高纪录,全球日榜最高排名TOP6。
《难哄》剧照
在台湾地区,该剧连续两周排名榜首,并意外带动了"同款旅游经济"。许多台湾剧迷专程到取景地重庆打卡,形成了两岸文化交流的典型案例。数据显示,3月以来,台湾地区赴渝机票搜索量同比激增240%,洪崖洞、融创乐园摩天轮等剧集相关景点客流量增长显著。
不只韩剧和中剧表现出色。另一部备受瞩目的美剧《人生切割术2》,时隔三年后回归,首播就拿了豆瓣9.0分、烂番茄94%新鲜度。要知道,2024 年还没有一部新播美剧能突破9分,这个成绩相当不错了。
当然,长剧的价值还体现在商业表现。
2025年第一季度,奈飞营收105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净利润29亿美元,涨幅达24%,均超预期。
目前,奈飞市值已超4000亿美元,相当于2个迪士尼,却仍不满足,定下2030年市值冲刺1万亿美元、收入规模翻番的宏大目标。
奈飞能有这么大的底气,靠的就是那些高质量的自制剧集。从1996年创立至今,奈飞走过近30年,《纸牌屋》《怪奇物语》《鱿鱼游戏》等爆款剧集,不仅让观众粘性、订阅量双增长,后续还能通过内容授权、IP开发等持续赚钱。
《纸牌屋》剧照
这种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是短剧难以企及的。
精品化才是王道
精品化不断带来内容质量和商业价值双向奔赴。精品化的趋势,也逐渐成了行业共识。
实现真正的精品化并不容易,它要求内容创作者在题材、叙事、角色、制作各方面都得下狠功夫。
这一趋势在今年重新坐上主桌的悬疑赛道,表现得尤为鲜明。2025年春季杀青剧目中,32部中有8部都是悬疑剧,占比达25%,优爱腾等平台密集推出《沙尘暴》《棋士》等悬疑新作。其中《沙尘暴》在豆瓣上开分就收获了 8.1的高分,成为2025年目前品质最高悬疑剧。
悬疑剧精品率高的原因,并不难理解。从叙事维度看,其天然适配影视语言革新——多线并行结构、电影级分镜设计、符号化视觉隐喻等创新手法。
更关键的是,在积极拥抱精品化趋势的过程中,长剧市场都在做同一件事:拒绝注水,从“凑集数”转向“提品质”。创新型悬疑剧《新生》只有短短10集,《边水往事》只有21集,但都广受观众喜爱。
若能把控好故事的节奏,为观众提供最好的观剧体验,长点也没关系。
聊到IP的衍生价值,除了悬疑赛道,好内容总会有惊喜。2024初,《繁花》大结局当天,电视剧官方微博鸣谢了40家品牌。据统计,《繁花》第一集就有10条广告,包括剧首播报、前情回顾、片头片尾、中插和创意广告等。《繁花》30集中一共展示了286个广告。
说到底,无论剧集体量长短,内容质量始终是决定商业价值的核心标尺。一部有口皆碑的精品化长剧,或许未必能带来巨大的商业收益,但却是构建长期商业价值的必要前提。
说到底,竞争最终指向的是内容的精品化,只有优质内容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流量泡沫总会破灭,唯有好故事能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