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扶风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法治护航、监督问效、全民共治”为抓手,以钉钉子精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工作,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生态环保问题,加快美丽扶风建设,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创新监督机制,筑牢生态安全防线。扶风县人大常委会坚持“紧贴中心、紧扣重点”谋划监督选题,构建“全链条闭环式”监督机制。县镇两级人大联动,年度目标与“回头看”质询相结合的方式,每年3月份组织各级人大代表,针对辖区内企业生产经营、交通运输、河道管护、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领域突出环境问题,集中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调研、专题审议加询问,提出整改意见,并在半年后对整改情况“回头看”,对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质询,推动整改率达100%。同时,结合《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法》《黄河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组织代表开展执法检查,督促整改突出问题,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从“治标”向“治本”跃升。
紧盯突出问题,推动生态整治攻坚。狠抓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常委会针对省、市环保督察反馈的63项问题,建立“清单化+责任制”整改台账,逐一跟踪督办。百合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项目、杏林镇污水治理项目、法门镇美阳河截污工程等12个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覆盖率提升至85%,以人大监督之力明责任、强监管、建制度、抓推进,确保问题全面清零,工作落地见效。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通过“政策宣传、源头管控、科学施策”,督促县政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2万亩,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2%,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5%,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体系的建立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深化法治保障,提升生态治理效能。完善制度体系,督促县政府出台《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碧水保卫战行动方案》等文件,建立环境风险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管控,科技赋能精准监管。紧盯小韦河流域水环境问题,采用“审议测评+现场质询”的方式,当会质询县政府5个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求以高站位、强力度、实举措,扎实推进小韦河水环境突出问题整改。通过整改,小韦河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75%,2024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2天,PM2.5浓度同比下降12%,全县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居全市前列,为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奠定坚实基础。
(通讯员 李宝娟)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