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区属于生态涵养区,区域功能定位为首都最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及创新发展示范区。2020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作出了“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善作善成,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为建设美丽北京作出新的贡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涵养区建设,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共同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等重要指示要求,为密云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密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生态优先、保水富民、绿色发展、特色一流,推动“生态”“生命”“生活”有机融合,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聚焦“生态”

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密云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嘱托,始终把保水护水作为头等大事、首要政治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坚定不移守护好密云水库、守护好绿水青山,打造首都美丽后花园,让好山好水好生态成为密云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密云区获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天然氧吧、国家森林城市、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等“国字号”荣誉。


密云水库全景

精心守护首都水源,确保“一泓碧水润京城”。坚持每年制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工作方案,持续完善上游保水、护林保水、库区保水、依法保水、政策保水、科技保水、全民保水的“5+2”保水体系。深入推进密云水库上游“两市三区”保水共同体建设,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密云水库流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统筹抓好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保护提升工作,创新设立密云水库生态保护与发展中心,推动密云水库防灾减灾及蓄水能力提升工程列入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项目,开启新时代保水富民新篇章。实施密云水库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获评全国优秀工程一等奖。完善“河长+警长+法院院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密云水库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入选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白皮书》,环境资源审判模式入选北京司法改革“微创新”优秀案例。创新运用无人机、无人船等打造智慧巡查平台,实现全域全时保水。深入开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主题宣传活动,打造“水库儿女”等保水志愿服务品牌,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经过不懈努力,密云水库实现高水位安全运行,水质持续改善,水资源战略储备能力显著提升。全区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一。

坚决筑牢首都生态屏障,绘好生态文明建设“富春山居图”。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区之本,强化生态涵养功能,自觉做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密云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空气质量等保持全市之首。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1微克”向“0.1微克”治理,2024年PM2.5平均浓度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启动燕山山地南部生态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布北京首个区级层面最丰富的生物物种名录,加大自然保护地管理力度,“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等珍稀动物现身密云。科学管护古树名木,建成古柏公园、“银杏王”公园,促进京津冀地区树龄最大的“九搂十八杈”古柏树王(3500年树龄)焕发活力,入选全国“十大最美侧柏”。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制定全国首个生态产品认证地方级标准,在全市率先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密云水库鱼、中华蜂蜜等国家级生态产品在首届全国生态日生态产品推介展示会上精彩亮相。

聚焦“生命”

推动全域发展格局开花结果

密云区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主动融入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立足区域功能定位,深入构建“一条科技创新和生命健康战略发展带、四条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发展带、多个特色乡镇和特色产业”的全域发展格局,加快培育生命健康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位居生态涵养区首位,“两区”建设项目落地率、引进京外企业数量等指标排名全市前列,获得市级促投资真抓实干资金奖励。密云区被评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典范城市、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环境建设标杆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区等。


密云城区

紧扣“生命健康”,打造“北大医学城”“生命健康科学城”“密云生命健康之城”。密云绝佳的生态环境,能够滋润身心、涵养生命,蕴藏着“长寿密码”。区域内不老屯镇等地拥有众多高寿老人,是北京长寿之乡,至今流传着健康长寿的“不老”传说,为培育生命健康产业提供了宝贵条件。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密云发展,提出“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生态文明建设金名片”“培育壮大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聚焦生命健康服务这一产业细分领域积极谋划,推动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等要求,支持密云和北大加快建设北大怀密医学中心,为密云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特别是北大怀密医学中心开工建设,标志着密云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填补密云高端教育医疗空白,吸引集聚生命健康等领域高端资源,奠定了高质量发展重要基础。

密云区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突出“生态优势+生命健康”融合发展模式,出台《密云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大力构建以健康服务为主导,以特色医疗、康复康养、运动健身、健康文旅为支柱,多个特色关联产业的“1+4+N”生命健康产业体系。围绕建设“北大医学城”,加快推进北大怀密医学中心、国家口腔医学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与北大医学等成立生命健康产业联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校城融合的典范。围绕建设“生命健康科学城”,突出密云区怀柔科学城东区生命科学功能定位,打造以顶尖科研机构及大学为带动的创新提升发展示范区;加快规划建设生命健康科学小镇,打造承载生命健康产业链与科技创新链融合的重要节点;发挥中关村密云园成果转化重要承载区作用,挂牌成立的中关村(密云)生命健康服务产业园被列入中关村特色产业园,大力发展全生命周期产业体系,打造首都东北部生命健康产业新高地。围绕建设“密云生命健康之城”,突出密云全域发展,立足各镇街资源禀赋,加强生命健康产业布局谋划,深入推进特色乡镇建设,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主题的特色文旅、特色农业、特色民宿、健康美食、森林康养等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目前,一批重点企业项目发展势头强劲,成立复星北铃公共卫生应急产业与急危重症诊疗技术产业园、国药密云健康产业基地,建成国内首个中药院内制剂科研成果转化的商业孵化平台,北陆药业通过欧盟生产规范认证,康辰药业入选“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全区生命健康主导产业呈现出开局好、起步稳、动力足、发展快的鲜明特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紧扣“科技创新”,加速构建“高精尖”特色产业体系。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布局,打造科技创新和生命健康战略发展带。高标准建设密云区怀柔科学城东区,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科技成果入选“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深部资源探测技术装备研发平台建成石油行业最先进的高温超高压环境模拟试验系统;京津冀大气环境与物理化学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环境污染物识别与控制协同创新平台、泛第三极环境综合探测平台、空地一体环境感知与智能响应研究平台等重大项目进入科研状态,有力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北京第二实验学校、集租房、重点道路等配套设施加快建设,“科学+城”形态持续完善。推动中关村密云园提质升级。引进北汽和华为新能源超级工厂投产运营,发布首款纯电旗舰行政轿车(享界S9),促进汽车产业链全面升级。中关村密云园测控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中联云港入选“人工智能大模型场景应用典型案例”。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项目为带动,吸引一批生态环保领域科技企业集聚。建成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密云基地,加快培育应急产业。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647家,位居北京市生态涵养区首位。

紧扣“两山”转化,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深挖“绿水青山”发展潜能,加快推进四条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发展带建设。在密云北部打造长城文化旅游发展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加强长城保护利用,推出“空中游览长城”等文旅消费新场景。在密云东部打造以京承高速为轴线的京承高速文化旅游休闲发展带,串联起古北水镇、张裕爱斐堡等知名景区,增强文旅产业吸引力。古北水镇被评为北京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密云西部打造休闲美食和旅游度假发展带,以密云水库鱼为特色建设精品“渔街”,举办鱼王美食文化节等特色活动,让游客品味“舌尖上的密云”。在密云南部打造以京沈高铁密云站为中心的时尚运动和体育旅游发展带,深化文体旅融合发展。举办密云国际生态马拉松、冰雪嘉年华、环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航空航模公开赛等特色赛事活动。以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区为带动,加快实施北京“百千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发展西红柿特色产业,密云区被列入北京唯一的西红柿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蜂产业发展规模位居全市首位,成功举办国际蜂联亚洲区域研讨会,提升产业国际影响力。建成293个精品民宿,“云水之家”特色精品民宿政策入选“最受港商欢迎的首都十大营商政策”。

聚焦“生活”

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加可感可及

密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深度融合、良性循环。


新刘棚改

精心规划建设花园城市,打造高品质人居环境。坚持规划引领,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作为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深入落实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打造优美宜居的花园城市。加强城市设计规划,精心编制《密云城区公共建筑城市设计导则》《密云城区居住建筑设计导则》。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大幅改善人居环境。完成北京市首例在集体土地上建设安置房的棚改示范项目(新刘棚改项目),实现9000多名居民安居乐业。完成北京市一次性启动面积最大的危旧楼翻建改造项目(花园小区和果园新里中区危旧楼翻建改造项目),实现“老破小”到“好房子”的华丽转身。聚焦“密云山水”主题,扮靓城市风貌,打造花园城市示范场景,推动39座公园、41块绿地生态联通、提质升级,建成“历史文化探寻”主题城市慢行系统、白河音乐喷泉等,形成“山水形胜、古今交融”的特色城市景观,让人民群众在优美环境中享受美好生活。

着力办好为民实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化接诉即办改革,有效解决房屋修缮、集中供暖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走在全国前列。“疏整促”居民满意度保持北京市第一。坚持稳就业保就业,创新实施“智慧就业”,加大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保障力度。教育工作满意度保持北京市前列,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深入推进京津冀唯一的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考评成绩在全国同批次试验区中排名第一。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获评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累计建成邻里互助点353个,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强化便民服务,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建设迈上新台阶。坚决守好首都东北大门,创新“安全日”等长效机制,提升各领域安全工作水平。深入推进平安建设,“说法评理”作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典型案例,被中央政法委宣传推广,被中央社会工作部、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中共北京市密云区委书记 余卫国)

来源/《经济》杂志 图/北京市密云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