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莒县医疗保障局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精准指导下,按照“六统一”原则,将惠及参保群众的个账共济、备案、门慢、异地就医手工结算等4个事项纳入就医费用报销“一件事”集成办理,精简材料、优化流程、压缩时限,持续提升群众就医报销便捷度,把就医费用报销“一件事”做成群众感受暖心医保的“开心事”。自就医费用报销“一件事”开展以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备案事项共办理524件,其中,办理异地临时就医备案414件,办理异地长期就医备案110件;医疗费用结算共办理59200笔,其中,省内异地42006笔,跨省异地17194笔,异地就医统筹基金支付8533.65万元,群众得到了实惠。
一、“动能+潜能”搭建“一件事”平台
(一)高位统筹,积蓄动能。县医保局高度重视就医费用报销“一件事”试点工作,按照整体谋划、全县铺开、有序推进的原则,结合医保经办实际,制定印发《莒县推进就医费用报销“一件事”工作方案》以及有关配套文件3件,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事项清单和时间节点,明晰办理流程和规范;积极探索就医费用报销“一件事”路径,持续推进经办规程迭代升级,注重提炼科学规范、普适性广、实操性强的标准参考和实践工具,把医保费用报销“一揽子事”,积聚成服务体验“一件事”,一体打造经办服务场景。
(二)部门联动,挖掘潜能。加强同上级部门、不同部门间沟通协调,确保信息共享机制顺畅运行。以推进“一件事”为抓手,充分挖掘数据潜能,贯通医保、医院、人社、税务、银行业务系统,实现就医费用报销业务相关的医保支付由线下拓展至线上。作为省内家庭共济缴费试点城市,莒县积极贯通医保业务系统与税务系统,全部覆盖6家社会保障卡发卡银行,实现了参保职工利用医保实账户余额为省内异地统筹区居民缴纳医保费用。
二、“融合+优化”推进服务“加速度”
一是压缩材料、融合服务。逐项梳理分析就医报销各关联事项办理流程,对涉及就医报销的申请材料、填写要素进行拆解,整合不同业务申报表单,统一标准化目录清单,凡是可留可不留的信息和材料,一律删除,确保经办事项按照同一标准办理。压缩办理事项,融合服务内容,对涉及的经办服务事项开展了2轮时限压减,删减不必要的环节,让“高效办成一件事”成为现实。
二是精简环节,优化流程。通过智能画像、数据比对、自动推送、精准直达,运用大数据分析,让群众无感知地享受到相关政策和服务。比如,产前检查费、生育津贴费支付等事项,原来须由个人申请、医保部门审核发放,现在通过智能无形认证,在政策“免申即享”场景下,相关费用直接打入个人社保卡账户,办事群众“免申报、零跑腿”,实现了“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的转变。
三、“PC端+窗口”实现服务“全场景”
一是软件搭台,触角延伸。建设集成办理场景专区,依托市级软件平台,在PC端、移动端建设完善了统一的就医费用报销“一件事”受理系统,导入山东政务服务网、手机小程序搭建“高效办成一件事”办事专区,实现就医费用报销“一网即办”。同时,依托统一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与卫健、税务、大数据等部门系统融通,实现推动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
二是整合窗口,业务通办。在县为民服务中心梳理整合多个部门窗口,建立“一窗办”机制,将医保、卫健、大数据等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参保群众在政务服务大厅医保窗口“一门即可办成事”。在县医保经办服务窗口设置“一件事”服务专窗,实现了“一事跑多窗”到“一窗办多事”的转变,强化了窗口经办服务能力,助力政府行政效能的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今后,莒县医疗保障局将进一步增强数字赋能意识,强化系统支撑,配合做好就医费用报销“一件事”信息系统改造升级和运行维护。同时,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提高参保群众对就医费用报销“一件事”的知晓率,不断提升经办人员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完善投诉处理机制,随时了解群众医保关切,及时响应群众办理诉求,持续提高参保群众的医保获得感和满意度。
(通讯员 翟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