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10时许,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大莲花池街派出所内,市民桑先生颤抖着双手接过一副老式石头眼镜,镜框上细微的岁月刻痕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摩挲着镜腿处几近褪色的铜制花纹,声音哽咽:“它回来了,老伙计的念想也回来了……”。
故事的起点在清晨的烟火气中。当日8时许,桑先生如往常般在街角老字号糊辣汤店用餐,将佩戴了四十载的眼镜随手放在餐桌。待他发觉折返寻找时,木桌上仅余一碗未收走的空碗。这副眼镜于旁人或许只是寻常物件,对他却是半生记忆的载体——1984年,挚友以相当于当时半年工资的600元巨资购得相赠,此后陪他历经国企改制、创业浮沉、至亲离世,镜框上的每一道刮痕都记录着岁月悲欢。
接警民警崔红军敏锐捕捉到老人话语中的焦灼:“群众托付的不仅是物品,更是半辈子的人生。”经查看公共视频发现,一名顾客误将眼镜收入包中后匆匆离开。民警循线追踪三小时,通过支付记录锁定误拿者。电话拨通时,对方正驱车赶往机场,听闻缘由当即调头折返。“打开包才发现拿错了,这眼镜老得都磨花了,没想到背后藏着这么重的分量。”误拿者感慨道。
当日下午,跨越半座城市的警民接力画上句点。崔警官将眼镜交还时,特意用绒布包裹——这是他从桑先生颤抖的讲述中学到的细节。老人忆起1987年冬夜,挚友临终前将摔裂的镜片连夜送修;2003年,他戴着这副眼镜在隔离病房外签下妻子手术同意书;镜腿缠绕的医用胶布,是孙女幼时淘气掰断后祖孙俩共同粘合的纪念。
“每件失物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生。”崔红军谈及此事时,窗外派出所荣誉墙上“2024年度温情警务之星”的奖状微微反光。据悉,该所近年建立“特殊记忆物品”绿色通道,对承载情感价值的遗失物实行“接报即查、全程追踪”,仅本年度已帮助23位市民寻回婚戒、遗物等“记忆载体”。警方同时提醒,携带重要物品时可采取“镜腿刻联系方式”“佩戴防丢绳”等防护措施,目前正与辖区商户共建“记忆保管站”,为特殊物品提供临时托管服务。
暮色中,桑先生将眼镜缓缓架上鼻梁。夕阳透过派出所玻璃窗,在斑驳的镜片上折射出细小光斑,恍惚间与四十年前那个挚友递来眼镜的午后重叠。此刻,一副眼镜串起的不仅是两个人的情谊,更是一座城市对凡人记忆的温柔守护。
近日要览
审 核:李彤华
值班编辑:常佳
稿件来源:西安莲湖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