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苦寒,难凉热血。从1950年成立的“排依克工作站”到如今的排依克边境派出所,驻守瓦罕走廊咽喉要道的一代代戍边人,将青春融入祖国脉动,屹立风雪、战天斗地,默默守望岁月静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1950年至2025年,75年风雨兼程,75年砥砺奋进,排依克边境派出所的一代代戍边卫士,始终胸怀家国、知重负重,忠诚守护瓦罕走廊千年古道和边疆各族人民幸福安康,彰显了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的昂扬风貌和青年人的好样子。

现推出排依克边境派出所驻守瓦罕走廊系列报道,探寻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忠诚履职担当,守护边境稳定的故事。

瓦罕砺兵,何以坚守75载?

新疆排依克边境派出所驻守瓦罕走廊系列报道之一

“我是彭明有,今天是我踏上帕米尔高原的第2495天!”

“我是杨轩,今天是我守护瓦罕走廊的第1862天!”

4月21日上午,新疆喀什边境管理支队排依克边境派出所民警整齐列队,在自己动手改造的红色教育基地,面向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铿锵表达对脚下这片热土日益加深的感情。

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帕米尔高原,横亘着举世闻名的瓦罕走廊,这里高寒缺氧、环境恶劣,穿山过廊的高原风雪仿佛要吞噬一切。驻守于此的排依克边境派出所历代戍边人,扎根贫瘠、向阳生长,以平凡之躯、英雄之志在巍巍高原谱写了75载守护瓦罕走廊的壮丽诗篇……


排依克边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在老营区前合影。(王九峰 摄)

高原苦寒,风雪无情

他们的根在这里越扎越深

“瓦罕走廊是千年古道,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排依克边境派出所所长彭明有说,他们驻守在瓦罕走廊中方一侧咽喉要道,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开展仪式教育,旨在不断激发民警卫国戍边热情。

“排依克”在柯尔克孜语中意为“最高的山”,一度是艰苦、偏远的代名词。从地理上看,排依克边境派出所驻扎在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辖区分别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相接,被称为“鸡鸣四国”之地。

说到排依克,不得不提“两个第一”。一是排依克边境派出所前身为1950年成立的排依克边防派出所,是帕米尔高原上建立的第一个派出所。二是该所驻地阿特加依里村,坐落在兴都库什山脉北麓,被称为“瓦罕走廊第一村”。

因为海拔高,这里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9摄氏度,每年无霜期不到90天,6级以上大风超过300天,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是全国自然环境最恶劣、毗邻国家最多、边境管控任务最繁重的边境派出所之一。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排依克一代代戍边人接续传承、忠诚奉献,根越扎越深。


移民管理警察高擎党旗,在海拔4300米的边境一线,策马巡边。(王九峰 摄)

20世纪70年代,在一次边境巡逻中,该所新兵小李突发高烧陷入昏迷,时任班长杨明脱下大衣把他紧紧裹住保暖,在呼叫救援的同时,组织战友轮流为小李手脚搓热取暖。

因风雪太大无法及时撤离,杨明便带人在冰崖下挖雪洞暂避。次日,他背上小李徒步8个多小时返回营地,自己却因严重冻伤失去3根手指。小李康复后哭着说:“班长的手没了,我的命是他从雪里刨回来的。”

风雪磨不灭忠诚,高原压不垮脊梁。在排依克边境派出所驻守瓦罕走廊的75年里,像这样故事还有很多。

彭明有说,这些年来,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连夜把突发高原疾病的战友送往80公里外的县城医院了。“每次半夜接到电话,心都吊起来了!所幸每次都转危为安。”

按照上级现行政策,为减轻高原环境对民警身体造成的影响,在高原戍边超过5年的,可以调到海拔相对较低的单位,但在彭明有主动申请下,他已在排依克驻扎7年。

这期间,彭明有遍访当地老牧民,走访退役所领导,实地踏查辖区每条山口通道,对边境的了解“比县志记载还详细”,成了名副其实的“活地图”。

“在瓦罕走廊戍边,是一种让人既痛苦又享受的经历。”彭明有说,痛苦的是这里苦寒的自然环境,无时无刻不挑战着人类生理极限,享受的是这里充满积极的向前向上的能量,扎根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有着向阳生长的乐观主义精神。

岁月漫长,热爱可抵

他们的信仰在这里愈加坚贞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排依克边境派出所政治教导员陈俊飞说,这是1600多年前东晋高僧法显在《佛国记》中对瓦罕走廊的描述,就是在这样极端的自然环境中,排依克戍边人用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瞬间。

王烈华,一名1985年入伍的老兵,在帕米尔高原戍边生涯里,他和战友23年如一日,一遍遍描红界碑上的“中国”二字。因高原紫外线灼伤的脸上满是皴裂,可面对象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界碑,他总笑着说:“界碑比我脸光滑就行。”

“摸着‘中国’两个字,你们就知道为什么要守在这里!”每当新战友报到,王烈华都会带着他们为界碑描红。这是王烈华为新同志准备的一次实践党课,也是排依克边境派出所延续至今的一种信仰传承。

2008年,王烈华退役时,在巡逻路上找来一块石头,郑重写下“若有战,召必回”,并埋在界碑旁。

王烈华埋下的不只是一块普通的山石,而是一块象征排依克边境派出所历代卫士忠于祖国、保卫边疆、为人民赴汤蹈火的戍边石,也是一颗坚守信仰、献身理想的种子。

2020年,王烈华给排依克边境派出所的战友们寄来一箱高原护手霜,并附言:给描界碑的孩子们,别冻伤了手……

从入伍至今,40年过去了,王烈华心心念念的,依然是矗立在瓦罕走廊的界碑,他放心不下的,一直是排依克一茬又一茬的新战友。

千百年来,这片土地的荒凉与肃杀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有热爱为引,信仰的火种始终在帕米尔燃烧。


移民管理警察在瓦罕走廊参加警务实战演练。(郭更哲 摄)

2023年12月来到排依克边境派出所的民警袁啸,是该所唯一的研究生。

说起他的入警初心,袁啸说主要受爷爷影响。他的爷爷袁振国曾在原“疆字120部队”服役,并主动请战在帕米尔高原开凿天路。

“12月23日暴雪,和工友抢修设备,争取早日把路修通……”初中时偶然读到爷爷的一篇日记,让袁啸萌生“到爷爷奋斗过的地方去看看”的想法。

而初来高原报到时爷爷送给他的一个带有“赠给援巴筑路员工,为全世界人民服务”字样的搪瓷缸,更让袁啸珍惜非常。

每当想起那个承载着老一辈人热血青春的搪瓷缸,袁啸都会想起爷爷对他说的话:“石头会被炸开,但信仰永远坚硬。”

奉献为荣,接力传承

他们的青春在这里闪闪发光

“这是大队长沈文斌,这是战士高耀武,这是乔彤云……”

2023年7月,排依克边境派出所开展“老兵回营”活动,60多岁的老兵杨小敏一眼就从老照片里认出了当年的战友,满含热泪向彭明有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45年过去了,还能在排依克看到老战友,我代表1980年老兵向你们致敬!”

老相册记录了曾经的峥嵘岁月,每一代戍边人的青春都值得赞美。


排依克边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在瓦罕走廊实战演练时合影留念。(赵家充 摄)

20世纪80年代,排依克边境派出所是名副其实的“雪海孤岛”。一年冬天,一名战士突发急性高原脑水肿,必须尽快注射特效药地塞米松。

消息传出,时任塔什库尔干县公安边防大队军医周宇峰立即骑上军马冲进暴风雪。没想到,在距派出所还有20多公里时,军马因低温累毙。

战友病情危急,周宇峰顶风冒雪与时间赛跑,当他徒步翻越达坂,撞进派出所的门后就昏了过去,靴子和脚冻在一起脱不下来,但焐在怀里的药还是温的。最终,他的双腿因严重冻伤留下终身残疾。

环境如此艰苦?为什么还有人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到这里坚守?

彭明有说,在排依克边境派出所阳光暖房的一处置物架上,摆放着一块形似骆驼的石头和一株风干的雪莲花,这些都是他们在瓦罕走廊巡逻路上发现并带回来的,是历代排依克戍边人传承的“骆驼精神”和“雪莲精神”的具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边疆治理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出“治国必治边”战略思想,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跃升新台阶。

2016年结束60多年无常电史,2017年接通互联网,2022年第五代业务备勤用房投用……

时代在变,但排依克边境派出所历代戍边人传承红色基因、忠诚履职担当、守护边境稳定的使命始终没有变。截至目前,该所辖区已连续12年未发生涉边案事件。

派出所第五任所长马西来甫·汗巴巴、第六任所长帕尔哈提·阿米丁,退役后分别在喀什和乌鲁木齐定居,子女成年后,他们没有让孩子待在城市谋工作,无一例外地把儿女送到了帕米尔高原。

马西来甫说:“献完青春献终生,献完终生献子孙,我守不动了,只好让孩子来接班。”

边关路远,忠诚无悔。如今,那些年轻的身影,正带着他们父辈的嘱托和戍边人的荣光,在巍巍高原感受无畏与深情。

努力向前向上的精神终将光荣绽放

排依克边境派出所一直推崇两种精神,一种是骆驼精神,知重负重,脚踏实地、坚韧向前。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帕米尔高原坚守,需要时刻面对考验人类生理极限的自然环境。因为驻守高原,他们的生命也有了更高海拔,无论是翻山越岭巡逻踏查,还是维护边境稳定,服务牧民群众,极寒与缺氧伴随他们向前向上的每一步,但不管春夏秋冬,他们卫国戍边的脚步从未停滞,就像帕米尔高原的骆驼,即使面对入云达坂、纵横沟壑,也绝不退缩。

另一种是雪莲精神,扎根贫瘠,向下扎根、向上生长。雪莲花是一种生命力堪称顽强的植物,能够适应帕米尔高原极端的生存环境,并在高山岩缝间绽放纯洁美丽的花朵,是生生不息和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正如排依克边境派出所一代代戍边人75年如一日扎根帕米尔,始终保持枕戈待旦的战斗作风,始终以“四个铁一般”的赤胆忠心、坚韧顽强,和风雪磨不灭、高原压不垮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随时迎接挑战。

雪山巍巍,见证忠诚;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应当铭记,有一群心怀梦想的人,在瓦罕走廊、古丝绸之路这些听上去富有诗意,实际上却是人类“生命禁区”的地方,燃烧着青春热血,激荡着家国情怀!我们应当铭记,祖国需要这样的儿女,就像帕米尔需要挺拔的山峦。

近日要览

审 核:李彤华

值班编辑:郭学良

稿件来源:中国移民管理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