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老城区浦口路和沈阳支路车场,泊车管理员张国财不仅是泊车秩序的维护者,更是周边居民和就医车主心中的“贴心守护者”。

作为一名“新青岛人”,从东北来到青岛的张国财用八年时间把自己“钉”成了这片区域的活地图。从操着一口东北口音的异乡人到八年后成为居民口中亲切的“张师傅”,他的工作日常里没有惊天动地,却写满了一次次车窗提醒、一次次协助找回遗失物品和无数声“张师傅辛苦了”。

尽职尽责,八年坚守铺就温情泊位

“安全无小事”是张国财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用近乎严苛的标准守护着每一寸责任区。

每天清晨,张国财总会提前半小时到岗,仔细巡查停车场每个角落。有车辆驶入时,他会立即切换成“人形导航”模式,扬起标准的交通指挥手势。

“大姐,往右打半圈,我给您看着后视镜!”每一个细微之处的用心,令这片停车场充满了暖意与温度。



2024年夏天,他在车场巡逻时发现一辆轿车车窗未关,车内还放着贵重物品,他立即联系车主并守在车旁,直到车主赶来。这样守护的故事在张国财的工作生涯中已成常态。多年来,他累计提醒车主关窗、锁车100余次,协助找回遗失物品50余件,所管理的车场未发生一起车辆盗窃事件。



他以匠人精神带出一支优秀泊车服务团队。张国财通过长期经验积累,总结出了自己的“三步带徒法”,先从POS机打票的每个按键开始手把手示范,再通过实战即时纠偏、精准指导,更将8年多来沉淀的沟通智慧倾囊相授。这样的“传帮带”模式,塑造了一支协作默契的团队,是青岛道路泊车新时代工匠精神传承的生动缩影。

热心助人,温暖社区邻里

张国财的热心肠在管理区域里是出了名的,他用八年的细致服务搭建起车场与社区居民的温情纽带。遇到老人拎重物,他会主动帮忙送到家门口;下雨天,他为没带伞的居民撑伞遮雨;因为管理的车场毗邻海慈医院,看到行动不便就医者,他会协助搬运轮椅或婴儿车……



“张师傅非常热心,这片停车场离医院很近,遇到就医患者行动不便时,他经常帮忙推轮椅,提醒车主关车门,周边居民对张师傅的工作都很认可,有时候停车或者移车不方便,都会放心地把车钥匙交给他。”熟悉他的车主都这么说。而能够赢得车主的托付和信赖,对泊车员来说,就是最好的褒奖。

张国财的热心肠深受家庭的影响,父母自小就教导他做人要正直、善良。对于张国财来说,作为泊车管理员,这不仅是一份维持停车秩序的工作,更是一个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机会。

每位车主都能顺利停车,让他们可以安心工作;车辆整齐有序地停放,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从工作中,他感受到了价值所在和内心的满足感。在他看来,这样的日常努力不仅改善了他人的生活体验,更为自己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拾金不昧,点亮城市文明之光

在2024年9月的一个寻常日子里,张国财像往常一样在浦口路停车场巡检。然而,这一天却因一件小事变得不平凡。例行巡查时,他捡到了一个遗落的物品包,打开一看,里面不仅有现金、手机,还有钥匙和各种重要证件。意识到这些物品对失主的重要性,张国财立即着手寻找失主。

通过证件信息多方联系,张国财找到了失主刘女士。面对突如其来的来电,本以为再也找不回失物的刘女士激动不已,执意要酬谢,但被他婉言谢绝。“这是我应该做的,换谁都会这么干。”张国财谦逊地说道。

尽管如此,刘女士心中依旧充满了感激之情。第二天,她带着一面锦旗和满心感谢来到张国财的工作单位,亲手递交给了他,以此表达对张国财无私帮助的深深敬意。



这些小事虽然看似平常,但它所传递出的正能量却深深感染了周围的人们。张国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小小的善举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温暖与力量。他用八年的坚守证明,真正的文明刻度,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岗位上。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他在岗位上诠释了真正的伟大往往诞生于千万次的重复。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守护着浦口路和沈阳支路车场的车辆安全,用无私奉献的精神维护城市交通秩序。

张国财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奉献。他用行动证明,只要心怀善意,再普通的岗位也能绽放光芒。他的故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生动的诠释。“所有崇高的本质,都蕴含在那些沉默的日常里。”张国财的坚守,正是献给城市文明的一首无言情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