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鹅,卤鹅,

盯一眼走不脱!

一夜之间,全网都在疯狂搜索一只鹅。

荣昌卤鹅

不久前,本土网红“卤鹅哥”对海外网红“甲亢哥”的几次“投喂”,让这只油光水滑的卤鹅狠狠撞进了全世界的视野。不同于广式烧鹅的皮脆流油,也不同于潮汕卤鹅的微甜姜香,荣昌的卤鹅主打一个极致的耙软细嫩、五香味十足,鹅油丝丝缕缕地揉进肉里,直叫人吃了一口还想下一口。


一场跨国界的美食邂逅, 让卤鹅火到了时代的浪尖。 图/荣昌江哥


网购的卤鹅还没吃到嘴,早有游客把热烈的目光投向大鹅背后的宝藏美食小城

荣昌——或者按照川渝方言的传统发音,可以唤作“云昌”——这座重庆最西边的小县城(如今已成为市辖区),平常被重庆主城的光芒所掩盖,但她所拥有的美食却逐渐散发光彩,美味又岂止是一只卤鹅?

莫要以为川渝味道就是一味的麻辣辛烈,作为“湖广填四川”的重要集散地,又是成渝之间的陆地“旱码头”,荣昌的味道充满了移民小城的通达色彩:火热、厚重又包容。皮酥肉嫩的烤乳猪、热气腾腾的羊肉汤,足以填饱你对肉食的渴望;想感受能量爆棚的碳水快乐,更有鲜美温厚的铺盖面、酸酸辣辣的黄凉粉、米香清甜的猪油泡粑,每一样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铺盖面和猪儿粑,温柔可爱的好味道! 摄影/大伟


卤鹅,掀开了荣昌美食宝库的冰山一角,还不快来看看,这座小城还有多少深藏不露的味觉传奇?

卤鹅,卤鹅,盯一眼,走不脱!

卤鹅,这是个比较正式的称呼,荣昌本地人更愿意轻快地唤它一声——鹅儿肉

在荣昌的街道上,走不出百米,总能看到几家卖鹅儿肉的店铺。吃鹅儿的时间大约是在中午或傍晚,饭点儿快到了,大街小巷都响起菜刀剁在菜板子上“邦邦”宰肉的声音。浓浓的鹅肉香味儿就伴着这样的响声弥漫开来,顺着路人的鼻子尖爬到喉咙管,小爪子一样勾出人的口水。再看看鹅儿那金黄金黄的皮,粉嫩粉嫩的肉,哪儿还迈得动步子?不一会儿,店铺门口就排了一长串人。难怪当地人常说:“卤鹅,卤鹅,盯一眼走不脱!”所以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小小的荣昌一年就能卖出500万只卤鹅,这几天的线上订单更是翻了倍。


看一眼卤鹅,谁还走得动道啊? 摄影/大伟


许多人吃鹅,都爱吃鹅皮底下那一层厚厚的肥油,而鹅肉本身,因为纤维粗重,难免干柴,倒成了可有可无的陪衬。荣昌的卤鹅却不是这样皮儿飞薄如纸,微微带着一点韧性,牙齿轻轻一嗑就破了,于是深深地咬进肥美的肉里——那肉极细极嫩,几乎吃不出来纤维感,耙而不烂,口口脱骨——鹅油和卤汁一下子涌出来,咸香咸香,十足的过瘾。


荣昌卤鹅的皮很薄,但一点也不缺少油脂。 摄影/大伟


荣昌的卤鹅是五香味为主,白嘴吃就已经层次感很丰富了,加上蘸水佐料就更不得了。蘸水里最要紧的是油海椒,炒香的二荆条泼上烧热的菜籽油,香得直冲鼻子。有了油海椒,再加蒜泥、葱花、花椒面、酱油等,最后浇上一勺浓浓的卤汤原汁。夹一块鹅肉,一筷子到底蘸个均匀,轻轻入口,只觉得辣香、麻香、焦香、卤香、鲜香在舌头尖上绽开,一块鹅肉吃出百十种滋味。


香而不辣的蘸水是灵魂,一定要大胆蘸到底。 图/视觉中国


川渝人自来就有吃卤味的习惯,不过常吃的是卤鸡卤鸭和卤二师兄,卤鹅倒不大常见。有人推测,荣昌卤鹅或许与潮汕卤鹅有一定“亲缘关系”——清初“湖广填四川”时,进入成都平原必经之路上的荣昌确实接纳了大量移民。不过潮汕人讲究吃“狮头鹅”,体型大、皮肉肥,荣昌卤鹅选用的却是本地的白鹅。这种白鹅属于中型鹅种,皮薄肉嫩,脂肪匀称,早在光绪年间就被列为本县的重要特产,特别适合这一方水土的卤鹅手艺。


荣昌白鹅的样子清秀,肉质特别好。 图/视觉中国


老鹅肥而肉柴,小鹅肉薄无膘,要卤出最好、最嫩的鹅儿肉,就要选刚长到八、九十天,体重八九斤的白鹅。卤汁的汤底是鸡骨架配上砸碎了的筒子骨熬成的,卤料是各家卤鹅店的“不传之秘”,不过大抵以小茴香、八角、桂皮、丁香等为主,总共二十多种香料,是浓浓的川派五香味儿。一只只剥光洗净的白鹅在卤锅里“撅着屁股”,让卤汁浸透了鹅腔子,大火煮、小火焖,前前后后卤上一个来小时,才能卤得味道均匀、内外皆香。最后还要挂一道糖色,把鹅皮染成诱人的金黄色。


每一家卤鹅店都有独特的卤料配方, 在这里只列出了一些常规配料。


卤鹅的时候,鹅翅膀鹅脚板是要切下来单卤的,它们的肉太薄太嫩,容易卤烂。买卤鹅时,不妨买两个来尝尝。鹅脚板软软脆脆,鹅翅膀上皮多肉少,有胶质的口感,用牙齿撕着吃,嚼劲儿刚刚好,吃了肉别忘咬碎骨头吃骨髓。卤鹅肝更妙,肝脏特有的腥味儿一丝也无,夹一块入口,只有浓浓的脂香,最适合下酒。


鹅翅、鹅掌,也是不容错过的美味! 摄影/大伟


如今荣昌的卤鹅火了,网上假冒的店铺也多起来,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一句:如果一家店铺直接以“荣昌卤鹅”作名字,多半不大正宗;本地人常吃的老店都是各有各的字号,如小罗、小薛、陈老五、蔡八娃等,姑且算是一个辨别真伪的小窍门吧。


每到饭点,卤鹅店铺门口就排满了人人人人。 摄影/大伟


“熊猫猪”、羊肉汤,

荣昌藏着多少肉食宝藏?

别看卤鹅现在火得一塌糊涂,其实已经是荣昌的“二代网红”。倒推几年,问问本地人,荣昌啥子最出名?——当然是荣昌猪

这可是一头“世界名猪”。作为世界八大优良种猪之一,它肉质鲜嫩多汁、肌间脂肪多,而且风味绝佳,繁殖力还很强,早就是国家一级保种资源。因为它身子白、眼圈黑,人们还送它一个可爱的名字:“熊猫猪”。为了呵护这些“熊猫”,荣昌人建设生猪大数据中心,智能化养猪,活脱脱打造出“未来猪场”。


重庆荣昌举办赛猪会,活动现场的荣昌猪崽。 图/视觉中国


要怎么吃,才不算辱没了这么宝贝的“熊猫猪”?做回锅肉烧白都是上上之品,但烤乳猪才是荣昌人的最佳选择。荣昌猪本就又肥又嫩,四十多天的小猪崽肉质更添一分软烂顺滑,无需过度调味,自带一股子淡淡的乳香。为了保证最佳的口感,烤乳猪不能提前备料,必须现杀现吃,所以大店很少,常以小规模的预订为主。外人想来品尝,千万记得找个本地老饕带路。


摄影/吴品恩,图/图虫·创意

烤乳猪的每一个部位都有不同的火候要求,

口感丰富又精细。


烤乳猪是私房盛宴,羊肉汤则是更大众化的日常美餐。

荣昌人的一天,时常从一碗盘龙羊肉汤开始。羊肉汤馆子的标配是一口大锅,羊肉、羊大骨、羊肚、羊肠子热腾腾地在锅里翻滚,让羊油滚沸成一色的奶白。要小心,羊肉的味道有点膻气,可是“无膻味不羊肉”,专有人特爱这一口。点一碗汤,配一碗饭,趁热喝汤,夹一筷子软乎乎胖嘟嘟的羊肠子,蘸水里使劲儿一滚,鲜辣的味道诠释着“开胃”的真谛,一碗饭顷刻就下了肚,叫人一整天都有力气。


盘龙羊肉汤白而清亮,鲜美至极。 摄影/大伟


厚重、爽滑、甜蜜蜜……

街头碳水大狂欢!

荣昌勾人的美味不止肉食,碳水中怦然爆发的烟火气更让人心动。中国人到底是稻麦养出的脾胃,再馋人的荤腥也需要在粉面糕粑里寻个落脚处。

重庆人是爱吃面的,不过主城区里吃的是小面,荣昌人最爱的是铺盖面


豌杂铺盖面,永远的经典口味。 摄影/大伟


所谓“铺盖”,就是被子,形容面皮宽大软和、绵绵乎乎,真跟碗里铺了一床被子一样。做铺盖面,面案师傅的手艺很要紧,要把一团韧性十足的灰面(面粉)三两下拉扯成薄厚均匀的“铺盖”,不下三五年的功夫可不行。面的口味上,不似川渝常见的红油霸道、麻辣生风,倒是清亮的土鸡汤打底,拌上耙烂的豌豆和喷香的杂酱。一口下去,面皮筋道又肉头,暖暖和和地滑下肚,只感到整个肠胃都柔柔地舒展开。


一揪一扯,很考验师傅的手艺。 摄影/大伟


黄凉粉就要俏皮得多。这凉粉是拿豌豆做的,不似川北凉粉雪白爽利,滑溜之中带着几分粉粉糯糯的小温柔,还有清新的豆香时隐时现。调味靠的是花椒、香葱、蒜泥、油海椒,想把味道牢牢挂在凉粉上,还得调一味灵魂“盐芡”——淀粉加盐巴,调成略带一点黏糊的芡汁。挑一筷子,颤颤巍巍的,红亮的料汁直往下淌,一嗦入魂。


爽口畅快的黄凉粉。 图/视觉中国


猪油泡粑也是不得不尝的——泡粑,又叫白糕,是川渝一带常见的小吃,大米泡发磨浆发酵,加糖,蒸出来软糯暄乎,甜丝丝的。荣昌泡粑的独特之处在于加入了猪油和土鸡蛋,色泽微黄,带着猪油特有的甜香味和油润感,一吃就停不下来。

碳水加猪油的美味还有“银丝卷”,是把加了糖的面剂子揉得面条一样长长的,盘成花卷状。盘的时候要抹猪油,蒸好后就有微微起酥的效果,咬起来层次感十足,也可以一点一点撕着吃,又香又甜,绝对不会腻。


清甜诱人的猪油泡粑和银丝卷。 摄影/大伟


如果你对“糯叽叽”的口味有所偏好,那可千万不要错过“猪儿粑”。所谓“猪儿粑”,其实和成都附近所说的“叶儿粑”大致是同一种东西,形状圆滚滚的,趴在粑粑叶上,活似一窝小猪崽儿,因而得了这么一个可爱的名字。大米粉混了糯米粉做皮儿,黏黏糯糯白白净净,里面包裹的馅儿是可甜可咸,咸味儿的比较常见,酱肉的、葱肉的都有。最受欢迎的是猪肉豇豆馅儿,用本地荣昌猪做的肉沫,咬一口满嘴流油,岂一个香字了得!


可可爱爱的猪儿粑,美味又饱腹。 摄影/大伟


卤鹅一夜爆火,让泼天的流量砸向小城,而荣昌也正努力踮起脚尖,向全世界展示着自己的光芒。

不过,荣昌最引人瞩目的并非“网红”的冠冕,而是平凡之中的本真味道。这座小城实诚、自在,又舒展,把最平淡的生活酝酿成烟火升腾的人间至味。流量或许会起起落落,而小城依旧故我——她能接得住全球订单的十万火急,也盛得下老灶头里咕咕嘟嘟的半日时光。


荣昌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美味宝藏! 摄影/大伟


文 | 猫骑士

图片编辑 | 王家乐

首图 | 大伟

封图 | 大伟

参考资料

《巴蜀江湖菜:历史调查报告》

《人间至味卤鹅香》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