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贵州,理解她复杂多态的美,或许有一万种方式,但“吃”一定是最短路径。人类学家张光直曾言:“到达一个文化核心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肠胃。”到贵州旅行,不如像一位天真的人类学家,尝试不曾见过的食物,经验不曾经历的饮食习俗,把习以为常,或过往经验重新打碎,并陌生化再建新知,以具身认知直抵文化内核,一口一口吃下食物所包裹的人文、地理、历史与风物。

春之鲜

山野时令的召唤

如果以上经验成立,那春天一定是“贵州”的最佳赏味期。

各类春季时蔬,如蕨菜、水芹菜、香椿、蚕豆、折耳根、胡葱、清明菜、鸭脚板、剪刀菜……轮番以各种形态端上餐桌。蕨菜与腊肉相互交融,香椿要切得细细碎碎混入蛋液里,再煎蛋成蛋饼,鸭脚板、剪刀菜、广菜鱼水芹菜是则酸汤与豆米火锅的最佳搭档。


毕节的胡豆与香椿、吴宫保糟辣椒炒蕨菜、化屋村桑梓小院的四本钱炒嫩玉米

清明菜的制作要复杂一些,是清明的人间标注,有着“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效用。先把清明菜叶子捣碎成汁,与糯米粉混合,揉捏成团,再加上特有馅料,上烙铁锅煎熟,便是贵州人嘴里的清明粑粑。


安顺街头的清明粑粑

他们用“捣碎—混合—蒸制”的物理转化,将植物精气封印为可携带的春意。在安顺的街头,只须付上几块钱,便能在整个季节享用由它而来的蓬勃气息,并把时间的节律,转换为身体的力量。

折耳根对很多人而言,如魔鬼般存在的折耳根,也在春天任性生长,管你世人爱与不爱。它带着春的细嫩与盎然,被外地人所形容的直冲天灵盖的气势,被贵州人“灌入”各色的佐料与菜肴中,让爱的人爱到骨子里,让怕的人避之不及。


折耳根的难以抵挡,就在于它既是佐料,又是菜肴

折耳根作为"食用贵州"的第一道门槛,可以说吃得下折耳根,才算真正“入境”贵州。

除开以上备受喜爱的优秀代表,其实在贵州的春天,即便是平平无奇的莲白、青菜、薄荷与西红柿都有着不可名状,但能清晰感知的新鲜与清甜,有着“鸡有鸡味”的口感,也有着自然山野的精华。

春之果

易逝的馈赠与甜美

有了春季鲜蔬,自然少不水果。春季的水果最先由“恩珠”带来期待。恩珠是本地人对樱桃的称呼,据说来自苗语的译音,有着珠圆玉润的珍贵之意,其中安顺镇宁、毕节赫章的恩珠最为有名。

相较车厘子,恩珠皮薄娇气,经不起运输的折腾,也熬不过时间对新鲜的消磨。能在当地当时,尝到恩珠薄皮之下,柔软如轻吻般的果肉,算得上是一种奢侈。


黔西的樱桃已逐渐成熟

另一种同样娇嫩的水果是桑甚。贵州的温润气候,加上昼夜温差,利于桑甚糖分的积累,再加上天然的果酸平衡其中,果实紫黑熟透时,简直美味。

它和樱桃一样,从树上摘下后,极易损耗,有着按小时计算的赏味期。游览乌江源百里画廊,可一边乘船欣赏美如画卷的乌江风貌,一边可沿河停靠桑甚基地现摘现食。


乌江源百里画廊廊化屋风景区

到凯里可以去生态桑园,体验采摘、养蚕与苗绣制作,也可以在风情万种的肇庆千户侗寨吃桑葚糯米糍,喝桑葚泡制的果酒。


肇庆千户侗寨的双色糯米饭配腌鱼腌肉

春之酸

发酵智慧的接引

如果说“吃是抵达贵州的最短路径”,那么酸汤就是迎接各方来客的最佳入口。它与折耳根一样,是进入贵州不可不趟的河。只是这条泛着智慧之光的时间之河,温润秀美,无人不渡,而接引最为广阔的定是红酸汤。

贵州的红酸汤源自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长期的生活实践,他们用糟辣椒、毛辣果(野生小番茄)、米汤自然发酵,制成日常频繁食用的汤品,加上木姜子、野姜葱形成醇厚清丽的滋味。


雷山野生番茄

虽然如此,它如贵州的油辣子一样,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做法与奥义。从千户苗寨到千户侗寨,从贵阳到安顺,从普定到雷山,从黔东南到黔西,每一处都可以端出一锅漂漂亮亮,香气扑鼻,但又有着微妙差异的红酸汤。


普定、贵阳、安顺、毕节各地的红酸汤

优秀的红酸汤层次分明,异香跌宕,又能统合出一种复杂综合之味。春天是鉴定酸汤的最佳季节,把细嫩的广菜、薄荷、茼蒿、白菜扔进锅里,久煮不会过气,捞出来一样脆生生,清甜甜的。在咀嚼、吞咽中,合着春时的节奏,奏响一曲关于春的乐章,将贵州的万山千河化为一口极致舒爽的汤锅。

春之辣

痛觉美学的精密计算

在贵州,辣椒稳坐黔式饮食文化的第一把交椅,从佐餐到烹饪,几乎贯穿所有菜肴,所有季节。这从多样迥异的辣椒制品,可见一斑。

贵州辣椒制品可粗分为发酵、干制与油制三类。糍粑辣椒、糟辣椒、豆豉辣椒属于发酵;烙锅辣椒、糊辣椒是干制。烙锅辣椒还分不同辣度;糊辣椒除开辣度之外,还可细分为蒜泥味、花椒味、木姜子味。


成堆的晾晒与制作辣椒,是贵州各地街头常见的风景

追求辣椒极致体验的贵州人,还要用日晒的天数、粉碎的方式与燃料的使用来淬炼辣椒美味。“辣椒要在竹簸箕上晒够三个日头,就像姑娘出嫁前要绣满三件衣裳”,这句把对美味的坚持与嫁衣制作相媲美。除此之外,还要用舂臼、手搓、机器研磨来考究香气物质的减少度;用火炕、电热、天燃气来精研焦香风味的成型与散逸。

且还不能细说辣椒的品种。遵义朝天椒负责辣度的提升,花溪辣椒提供香气基底,大方皱椒贡献焦糊感,仅仅是黔式辣味的基本演绎法。

虽然“辣”只是一种痛觉,但贵州人绝不止步于此,而是将”痛感“精心细分成一个一个具体可测的感受,并混合于不同香料、制法,应对不同的食材与吃法:糟辣椒与糍粑辣椒,炒菜炒饭必备;油辣椒与米粉面搭配;烤洋芋、凉粉、烙锅、烤豆腐与卤味,则与辣椒面共存。


普定的凉粉与牛肉粉、安顺的裹卷佐料、吴宫保的凉粉

除此之外,贵州人还发明了一种以辣椒为基地的零食——香脆椒,选用的是半指长的干海椒,混合盐、蒜、花椒和芝麻一起过油炒制,辛辣酥脆,满口爆香,空口吃就类似薯片、虾片,放到粉面粥里就是小菜。这也算是把辣椒用到了极致。


下酒小食三拼:脆哨、花生与香脆椒

这么说来,贵州人大约是食辣之王,是味蕾的萨德伯爵,他们并不单纯地追求史高维尔,而是精准计算辣椒的芳香、辣度与内啡肽的分泌关系,并用各种手法去收摄辣椒的风味,为我所用。

这种细分,非食辣者很难区分不同辣椒、不同制法,搭配不同食物所带来了极致感受。

说到这,不得不提宫保鸡丁。传说宫保鸡丁的发明人是丁宝桢,他是贵州织金人,喜爱美食,并将这道菜带到山东与四川,经过本地化的改良,成就了一道中国名菜。黔式宫保鸡丁直接用糍粑辣椒炒带皮鸡丁,加上佐料、蒜苗段,简简单单就成就一盘甜咸鲜香辣的小荔枝味鸡丁。


吴宫保老黔菜的宫保鸡丁

春季到贵州旅行,一定不要错过体验贵州的花式辣椒,以及它所映射的巧思与细腻。

贵州人如同天赋异禀的能人,“善于在极普通的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与意义”,充分因地制宜,应时而动,鼓腹而游。


肇庆千户侗寨

这种生活方式,即由贵州高原的万重山千道河所孕育,也真切主动地回应了自然应许。在这座广阔的生态博物馆,味道的博物馆,开启着一万种进入它的法门,让我们这些旅人,惊异于它的奇美,也惊喜于它的滋味。

文/Lilith 编辑 曾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