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尴尬?早晨醒来,发现枕头上留下一滩口水印,还散发着隐隐约约的酸臭味。这种被称为“口水味”的异味,其实是微生物在你枕头上演的一场“生化反应”。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隐形眼镜护理液,竟能成为这场“战役”中的秘密武器。
01、口水味的“罪魁祸首”:细菌碰上有机物
唾液看似无色无味,实则暗藏“异味炸弹”。它的成分包括99%以上的水、黏蛋白、酶类、食物残渣以及抗体和细菌等[1]。口水(唾液)的主要成分
图源:作者自制
当我们的唾液浸入枕头纤维后,其中的蛋白质等有机物会成为细菌的“大餐”。细菌大快朵颐后,主要会产生三类比较“酸爽”的物质:一类是挥发性硫化物,如臭鸡蛋味的硫化氢,腐烂卷心菜味的甲硫醇等;另一类是短链脂肪酸,如具有汗臭味的丁酸,以及酸腐味的丙酸等;第三类就是刺激性臭味的氨和胺类物质。更棘手的是,某些细菌(如Slobbercopius属菌)会分泌生物表面活性剂,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使异味来得更加猛烈[2]。
02、隐形眼镜护理液:专业级清洁配方的秘密
隐形眼镜护理液的核心功能是清洁镜片上的泪蛋白、油脂和微生物、消毒和润滑镜片,其成分堪称“多面手”[3-9]。
隐形眼镜护理液的成分及功能
图源:作者自制
实验数据显示,某些护理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超99%,对白色念珠菌的清除率超过97%[3,4],可清除镜片表面72%的脂质和13.76%的蛋白质沉积[5],甚至能对抗棘阿米巴原虫(一种致盲性寄生虫)[6]。
图源:摄图网
03、护理液如何去除口水味?
从成分上可以看到,护理液仿佛是为去除口水味量身打造的:
护理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蓖麻油(EL-35)、泊洛沙姆(F127)和烷基糖苷等是“两亲分子”(一头亲水、一头亲油),它们也称为增溶剂或乳化剂,既可以分散蛋白质聚集体,提高蛋白质的溶解度,也能将脂肪分散为微小液滴(乳液),从而使其转变为可溶于水的微粒[7],通过清水就可以漂洗,从源头去除了“异味制造原料”。
同时,消毒剂中的杀菌剂,如PHMB和聚季铵盐(Polyquad)等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使其停止代谢活动,阻断后续分解反应[3,8,9]。相当于直接端掉“异味制造工厂”。
而EDTA等螯合剂能结合金属离子(如铁、镁、铜和锰等)[10],这类金属离子是微生物合成硫化物所必需的,如EDTA与Fe²⁺形成稳定络合物(结合常数logK≈14.3),导致硫酸盐还原菌(SRB)无法获取游离Fe²⁺。Fe²⁺是SRB核心酶(如亚硫酸盐还原酶)的必需辅因子,其缺失直接抑制硫酸盐→硫化物的转化链式反应[11,12],从而减少硫化物生成。
同时,护理液的弱酸性可中和部分氨等碱性臭味物质,当氨遇到pH 6.5的环境时,大部分的NH₃会被质子化为NH₄⁺,从而降低挥发性并减弱臭味[13]。使用指南
1.局部处理:将原液滴在污渍处,静置10分钟。
2. 轻柔刷洗:用软毛牙刷单向轻刷,避免损伤纤维。
3. 彻底冲洗:清水漂洗2次,防止残留刺激皮肤。注意事项
❌避免用于真丝、羊毛等娇贵面料(可能腐蚀蛋白质纤维)。
✅对棉、聚酯纤维等常见面料安全。
⚠️开封超过3个月的护理液可能失效,需更换新瓶。
其他妙用
清洁化妆刷:溶解刷毛堆积的油脂和彩妆。
急救血渍:对新鲜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有分解作用。
手机消毒:擦拭屏幕可去油污且不伤涂层。
虽然护理液应急效果显著,但其成本较高:500ml护理液均价约50元,而同等容量织物清洁剂可能不到20元;同时,与专业去污剂相比,护理液无法去除顽固的色素沉积或霉斑。所以也要记得,专业问题还需交给专业产品解决哦!
TIPS:若枕头已发黄,可先用护理液预处理,再搭配含酶洗衣粉机洗,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樊福好. 唾液学检测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 饲料与畜牧: 规模养猪, 2016 (001): 41-43.
[2] Timmis K, Jebok F, Rohde M, et al. Microbiome yarns: The Global Phenotype‐Genotype Survey. Episode III: importance of microbiota diversification for microbiome function and biome health[J]. Microbial Biotechnology, 2019, 12(3): 421.
[3] 王冰姝, 钟昱文, 陈惠珍, 等. 一种隐形眼镜护理液杀灭微生物效果的试验观察[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5, 22(4): 431-432.
[4] 朱兵,刘南,林龙毅,等. 一种多功能隐形眼镜护理液杀菌效果及毒性的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3):274-276.
[5] 陈思. 硅水凝胶镜片多功能护理液的研发[D]. 江苏:东南大学, 2016.
[6] Padzik M, Chomicz L, Bluszcz J, et al. Tannic acid-modified silver nanoparticles in conjunction with contact lens solutions are useful for progress against the adhesion of Acanthamoeba spp. to contact lenses[J]. Microorganisms, 2022, 10(6): 1076.
[7] 王岩. 新型多功能隐形眼镜护理液的研究[D]. 江苏:东南大学, 2019.
[8] 王玲, 徐燕, 谈智, 等. 一种隐形眼镜护理液杀菌性能的实验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05, 32(10): 1377-1379.
[9] 陈靖云,何涛,贾晓航. 通过杀菌试验观察隐形眼镜护理液杀菌活性成分的吸附作用[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12(10):65-67.
[10] Abjani F, Khan N A, Yousuf F A, et al. Targeting cyst wall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in improving the efficacy of marketed contact lens disinfecting solutions against Acanthamoeba castellanii cysts[J]. Contact Lens and Anterior Eye, 2016, 39(3): 239-243.
[11] You Y, Dou J, Xue Y, et al. Chelating agents in assisting phytoremediation of uranium-contaminated soils: a review[J]. Sustainability, 2022, 14(10): 6379.
[12] Hakami M W, Alkhudhiri A, Al-Batty S, et al. Ceramic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filtration behavior, fouling and prevention[J]. Membranes, 2020, 10(9): 248.
[13] 池野恵美. 横浜市における食品の異臭苦情検査事例[J]. におい・かおり環境学会誌, 2010, 41(4): 256-262.
作者:纪明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博士策划&编辑: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