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视界报道】4 月 18 日,地平线创始人兼 CEO 余凯于上海滴水湖正式对外发布高算力芯片征程 6P 和 6H,以及高性能 L2 地平线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HorizonSuperDrive(简称 HSD)。这一重磅发布,不仅展现了地平线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深厚技术实力,更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性能标杆。
软硬协同的端到端革新
在智能驾驶领域,征程 6P 芯片以其 560TOPS 的超强算力脱颖而出,成为 HSD 系统的核心算力支柱。该芯片搭载的第三代 BPU 纳什架构,具备强大的异构计算能力,实现了从传感器原始数据到车辆控制指令的全链路闭环。
这种端到端的设计,是 HSD 系统的一大亮点。它通过神经网络直接建立环境感知与行为决策的映射关系,极大地减少了人工规则干预所带来的场景适应性局限。
得益于此,HSD 系统在典型城市场景中的决策延迟被压缩至 80ms 级别,相比行业平均水平提升了 40%。纳什架构的时空联合优化算法以及异构计算单元的动态资源调度机制,使能效比达到了 15TOPS/W,是同代 GPU 方案的 3 倍。
核心技术突破与创新维度:感知与安全的双重飞跃
在感知层面,HSD 系统搭载的 UniAD 大模型,通过多任务联合训练框架,将目标检测、轨迹预测、场景理解等 12 个子任务整合至统一网络。利用特征共享机制,计算冗余降低了 28%。
实际测试数据显示,该系统在复杂十字路口的意图预测准确率高达 93.7%,比模块化方案提升了 21 个百分点。在动态场景建模方面,Vision Mamba 视觉主干网络采用状态空间模型(SSM),处理连续视频流数据时内存占用减少 40%,推理速度提升 2.3 倍,使得施工路段等长尾场景的识别错误率降至 0.05 次 / 百公里。
安全冗余体系则采用双征程 6P 异构架构,配合三级防护机制,包括功能安全认证、动态风险场模型、驾驶员接管预测,构建了 ASIL-D 级别的安全保障,为用户智驾信任度的构建提供了坚实支撑。
弹夹系统与产业协同的创新布局
地平线创新推出的 “弹夹系统”,为硬件升级提供了便捷解决方案。通过 PCIe 4.0 高速接口实现硬件插拔式升级,支持从 HSD 300(10TOPS)到 HSD 1200(560TOPS)的算力线性扩展,同时配合 OTA 软件迭代保留硬件抽象层兼容性。
值得一提的是,与奇瑞合作的 “猎鹰(参数丨图片)方案” 基于此技术,其首款量产车型集成 12 摄像头 + 5 毫米波雷达 + 1 激光雷达的异构传感方案,系统总延迟控制在 150ms 以内。在生态布局上,地平线通过 “技术同源、架构统一” 策略,构建了纵向技术栈(BPU 架构 - 工具链 - 算法)与横向产业协同(车企联合开发 - 数据联邦学习)的双重优势。其编译器优化技术使神经网络算子效率达到 95%,较英伟达方案提升 15%,适配周期从 18 个月缩短至 9 个月,支撑 310 个车型的量产落地。
HSD 系统的推出,标志着中国智驾产业正式迈入 “数据驱动” 新阶段。其端到端架构推动开发范式从规则编码向场景学习转型,搭载征程 6P 的车型智驾能耗降至 0.15kWh/km,较 GPU 方案节能 42%。
在商业模式方面,“弹夹系统” 开创了硬件迭代盈利新模式,预计可为车企带来单车超 5000 元的增值收益,同时地平线的技术授权模式维持 65% 以上毛利率。
产业数据显示,HSD 的量产将推动 2026 年中国 L2 城区辅助驾驶渗透率突破 35%,并通过与大众合资公司酷睿程的合作,加速全球化布局。未来,地平线将聚焦多模态融合感知与车路云协同计算,目前已建立日均 2PB 的数据处理能力,依托联邦学习实现模型持续优化,场景覆盖率保持每月 3% 的环比增长。
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布局,从产品创新到生态协同,地平线以征程 6 系列芯片和 HSD 系统为基石,正全方位加速智能驾驶时代的到来。随着国内智驾普及大潮的快速翻涌,地平线无疑将在智能驾驶的广阔舞台上,扮演愈发关键的角色,持续推动行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