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联合塘厦镇政府,共建东莞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未来教育模式、集成教研机制、迎峰工作措施、产教融合路径。这是继首个东莞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落子东莞水乡后,又一实验区布局塘厦。东莞通过市镇共建、一镇一策、试点先行,启动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建设,加大力度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今年以来,东莞教育扩优提质打出“组合拳”,按下“加速键”。东莞以空前力度加快公办普高建设,把更多优质公办普高纳入名额分配学校范围,持续扩大优质学位供给;创新探索公办优质资源对民办教育的帮扶路径,着力促进公民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镇一策”推进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建设
如何让优质教育资源如春潮涌动般浸润实验区?东莞发挥优质教育集团示范引领作用,在水乡片区,引入东莞中学分别与洪梅中学、水乡未来学校开展集团化办学;组建水乡教育集团联盟,以强带弱带动水乡片区17个教育集团提质发展。在塘厦镇,引入松山湖未来学校教育集团,高起点办好塘厦未来学校。
东莞市教育局局长叶淦奎介绍,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大力度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谋划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建设。实验区通过市镇共建的方式,着力在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率先推行改革试点、充分挖掘镇街资源禀赋等方面下功夫,快速提升镇街教育质量,打造区域教育新亮点,服务支撑镇街高质量发展。
东莞将实验区作为试验田,率先推行改革试点。实验区试点建立镇街学位供给“潮汐使用”机制,推动公民办学校转段升级,增加优质学位。实验区还将增加初中走读学位,筹建弹性转段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动态调整学段办学规模,推动集约节约建设公办学校,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验区将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在水乡遴选培育10所中小学校,在智能作业、智能课堂评价等项目探索实践。东莞在塘厦建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实验基地,建设一批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先行校、人工智能应用实验校等。
如何优化整合区域优质资源,进一步擦亮区域教育特色品牌?实验区充分挖掘镇街资源禀赋,紧紧围绕镇街的教育需求进行项目打磨。其中,东莞整合水乡片区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挖掘水乡文化底蕴,继续擦亮特色教育品牌。
公民办学校合力书写教育共富答卷
民办学校发展不均衡、总体办学水平与公办学校差距较大,是东莞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东莞创新探索公办优质资源对民办教育的帮扶路径。
教研共融,精准帮扶提升。东莞引导各片区分别组建公民办教研共同体,开展“送课到校、送讲座上门”等线下帮扶活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民办学校下沉,提高公民办教研共同体实效。
东莞就以水乡片区教研基地和临深片区教研基地为试点,通过基地协同开展教研活动、课程改革实验等。这为民办学校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助力民办学校教师专业成长。
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数字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优势。东莞大力深化“莞式慕课”应用,整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广东省粤教祥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等资源,通过常态化的教研推广机制,实现资源的精准推送与高效利用。东莞还借助“数智莞师”数字化教研云平台,联动市、镇、校各级单位以及专家名师,带动民办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同时,东莞组织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名师开展深度交流合作,将前沿的教育理念与高效的教学方法,融入到民办学校教学实践中。东莞还着力发挥教育家型人才培养对象等教育高层次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民办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高中”
2024年底,东莞市第九高级中学、东莞湾区中学动工建设,预计将提供6000个普通高中学位。近年来,东莞高中阶段学龄人口不断增加。东莞前瞻布局,着力打造多元化、高质量且均衡发展的高中教育新格局,满足市民期待。
今年,东莞以空前力度加快公办普高建设,开展综合高中试点,充分挖掘公办高中潜力增加学位供给,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同时,为优化普通高中发展格局、增加面上初中学校毕业生入读优质高中机会,东莞今年将扩大参与名额分配的优质公办普通高中范围。经深入研究论证,东莞今年增加3所优质普通高中学校纳入名额分配,从原来的8所扩大至11所。
叶淦奎展望,从“扩容攻坚”到“扩优提质”,东莞将进一步积极创新实践,集聚优质资源,加强人才支撑,为教育强市建设蹚出新路,打造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东莞范本”。(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刘盾 通讯员 伍雪平 黎鉴远 陈婉儿)
作者:刘盾 伍雪平 黎鉴远 陈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