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于忠宁
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全面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的变革,推动学科专业数字化升级和科研范式变革。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接下来将从推进集成化、全面推进智能化、大力推进国际化等方面发力,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
“优质教育资源更足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马丽介绍,近年来宁夏融合对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构建起了国家、省、市、县、校五级贯通的智慧教育体系,聚合起丰富多样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有力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广大师生无论身处何时、身处何地,都能便捷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效弥合了数字鸿沟,促进了教育公平。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是中西部教育的一个生动缩影。受益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不少地区探索以数字化破解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难题的有效路径,推动基础教育在优质均衡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新的阶段如何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意见》提出要深入推进集成化,从完善资源的布局、升级服务功能等方面着手建强国家平台,从开展全域的应用、推进数据治理等场景着手用好国家平台,不断强化国家平台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支撑作用。
为进一步激活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的潜能,《意见》提出了要加强人工智能等前瞻布局,推动学科专业、课程教材、教学等数字化的变革,以师生为重点提升全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全面支持教育决策和治理,赋能教育评价改革,鲜明提出了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推动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意见》强调,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数字转型的需要,动态调整职业教育专业,推动科研范式变革,完善知识图谱,构建能力图谱,推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的智能化升级。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科研范式变革,提高科研组织效率,提高成果转化效率,衍生学科增长点,助力建设一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介绍,要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要素过程。推动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教育理念更新和模式的创新。
周大旺表示,要让优质教育“人人可享、处处可达”。不断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更新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信息共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集中上线系列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帮助师生更好拥抱智能化时代。
如今,数字技术不断冲击与颠覆着我们对教育的认知与实践。“教育何为、教育向何处去”,已成为全球共同思考的时代命题。为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全球数字教育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力,《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国际化,从资源的共建共享、人才的联合培养、教育的协同治理等方面深化国际合作,塑造中国数字教育的国际品牌。
“要利用好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开展主场外交,推动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实体化运行,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扩大我们的国际朋友圈。”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表示。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