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获取-制造-废弃”的线性经济模式下,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中约有80%成为废物被丢弃,其中只有9.5%得到回收利用,1.5%能够被多次回收利用。因此,将循环经济纳入气候行动,是有效地从源头减少塑料废弃物的产生、重塑塑料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之一。 世界地球日前夕,野生救援、商道纵横在北京彼共同发布《公众气候行动手册》3.0版。手册通过聚焦消费者和企业的关系,采用沉浸、真实和碎片化的生活“零“感手账形式,以全新视角构建消费过程中的气候行动图景,为消费者和企业携手减少塑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解决方案。

《公众气候行动手册》3.0版。

2024年11月发布的《全球碳预算》报告(Global Carbon Budget)指出,2024年全球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416亿吨,比2023年增长2%,若排放量继续保持此水平,将于六年内耗尽全球平均温升限制在 1.5℃的剩余碳预算。塑料是化石燃料制品,2023年其生产、使用和废弃物处理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约占全球排放量的5%。塑料产业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源。国际环境法中心(CIEL)预计,到2050年塑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超过560亿吨,占全球剩余碳预算总量的10%-13%。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费伟良。

“每生产制造1吨再生聚酯,对比原生聚酯减排二氧化碳2.11吨,相当于节约标煤0.81吨,汽油0.69吨,石油0.7吨,种树422棵。”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费伟良在发布会上介绍。

《公众气候行动手册》3.0版分为面向消费者的A册和面向企业的B册。A册采用“手账”形式,为消费者提供购物、餐饮、闲置物品处理等生活场景下的3R(Reduce减量,Replace替代,Recycle循环)行动指南,帮助消费者克服气候行动中的阻力点;B册为企业提供可实践的循环经济转型建议,助力企业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减少资源浪费、提供便捷的回收服务等方式,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提升可持续竞争力。


图片来自《公众气候行动手册》3.0版A册消费者建议。

面向企业端,《公众气候行动手册》3.0版为企业采纳循环经济解决方案提供了普适性框架,未来企业在重构产品服务模式过程中可基于行业特性与自身规模对策略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优化循环经济原则在企业差异化转型中的适配方案。


商道纵横副总经理、合伙人郎华。

“《公众气候行动手册》3.0版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聚焦消费者与企业之间互动的关系,以推动建立供需两端的合力来促进全价值链的低碳发展。尤其是面向企业的B册,为企业赋能低碳消费行为、促进循环发展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商道纵横副总经理、合伙人郎华表示。


图片来自《公众气候行动手册》3.0版B册企业建议。

循环经济模式在降低生产和消费端碳排放方面潜力巨大。根据2020年皮尤慈善基金会和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等合作机构共同发布的报告,若能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与实施循环经济措施,到2040年有潜力减少25%的温室气体排放,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可减少80%。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关一松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很高兴参与手册的共创,贡献在循环经济领域的专业见解。应对气候危机,不能只靠减排,还要用循环经济理念重塑我们创造与使用产品的方式。我们希望这本手册能成为连接企业与公众、推动共同参与气候行动的重要桥梁。”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发自上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