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身高问题常常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对于那些身材矮小的孩子来说,长高之路充满了艰辛与不易。传统生长激素治疗需要进行口服或皮下注射等,这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不仅意味着身体上的疼痛,更带来了心理上的恐惧,有些还有可能会产生某些副作用。



而且许多孩子因为害怕打针而抗拒治疗,导致治疗难以持续,家长也为此操碎了心。即便勉强坚持治疗,传统注射方式还可能导致激素浓度波动,影响治疗效果,让家长们忧心忡忡。



不过,据大众日报4月20日报道:我国浙江大学传来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为这些个矮孩子带来了新的希望。浙江大学药学院、金华研究院和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顾臻教授、张雨琪研究员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傅君芬主任医师团队,在《Nature Materials》期刊发表了题为“Biorhythm - mimicking growth hormone patch”的研究论文,成功开发出一种受生物节律启发的生长激素透皮微针贴片——BRIGHT 贴片。



BRIGHT 贴片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生长激素夜间连续脉冲分泌行为。研究团队巧妙地设计出三阶段脉冲式给药贴片。

第一阶段为快速释放期(0 - 1 小时),团队将泡腾片原理运用到高分子交联微针结构中,引入柠檬酸与碳酸氢钠等泡腾剂成分。当贴片与组织液接触时,这些成分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形成多孔结构,从而加速激素突释,精准模拟夜间第一个分泌高峰。

第二、三阶段为延时释放期(4 - 8 小时),采用核壳微针结构,通过改变内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浓度来调控溶胀速率,实现外壳延迟破裂和激素释放,精准匹配夜间后续分泌高峰。

最后,利用紫外光固化技术,将三个微针模块集成于硬币大小的贴片中,确保结构稳定与多阶段脉冲释放。



这种贴片基于微针阵列技术,将生长激素负载于微针中,通过皮肤递送实现非侵入式给药。微针结构通过物理化学双重机制控制药物释放速率,成功克服了传统注射无法模拟激素自然分泌节律的痛点。

BRIGHT 贴片具有诸多显著优势。从方便性来看,它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依从性。传统生长激素治疗需要每日皮下注射,这对于儿童患者来说痛苦不堪,很多孩子因此抗拒治疗,导致治疗中断。而 BRIGHT 贴片只需贴在皮肤上,就能实现药物递送,大大提高了治疗的便利性,让孩子不再害怕治疗。在疗效方面,它能模拟夜间脉冲式分泌模式,使激素浓度与生理节律同步,避免了传统注射导致的激素浓度波动,从而增强了治疗效果。



为了验证 BRIGHT 贴片的有效性,研究团队在健康大鼠和生长激素缺乏的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中进行了实验。健康大鼠实验结果显示,BRIGHT 贴片组平均身长增加 10.1 毫米,胫骨和股骨长度显著增加,且未引起异常体重增加。

基因敲除小鼠实验中,BRIGHT 贴片使小鼠生长水平接近同龄正常小鼠,骨小梁厚度和数量显著改善。同时,该贴片还通过了生物安全评估,证明皮肤残留成分极少,辅料均为药用级,生物相容性良好,具备长期安全使用潜力。



在实际实施方面,BRIGHT 贴片为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便捷有效的选择。患者只需按照医生的指导,将贴片贴在合适的皮肤部位,就能持续、稳定地接受生长激素治疗,无需再承受每日注射的痛苦。

从社会作用来看,这一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解决了生长激素治疗中的临床痛点,还为药物递送技术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其科学价值在于深化了对生物节律调控的理解,技术价值在于推动了智能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临床价值在于为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这一成果标志着药物递送领域向精准化、智能化迈出了重要一步,有望为更多身材矮小的孩子带来长高的希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相信随着 BRIGHT 贴片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个矮孩子将从中受益,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消息来源:《大众日报》4月20日报道《贴一片就能在睡眠中悄悄长高?浙江大学团队发明生长激素贴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