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出版联合书单
2025年3月· 总第100期
由全国美术领域优秀出版单位联合发布
在这里,遇见最优质的艺术类图书
每次转发宛若一场相识
如果你觉得这份书单值得收藏
请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它
(排名不分先后)
#1
《中国当代摄影图录》第十辑
刘铮 主编
浙江摄影出版社
由浙江摄影出版社集束推出的《中国当代摄影图录》是国内最具规模性、反映中国当代摄影创作的重要文献。该套丛书从策划开始历时10年,已出版100册,填补了中国当代摄影系统性文献的空白,被摄影界视为权威的“当代摄影档案”。该丛书凭借其标杆性、前瞻性、学术性,成为国内外摄影研究者与爱好者了解中国当代摄影艺术的重要窗口。
丛书由著名摄影家刘铮主编,聚焦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摄影发展。书中收录的作品涵盖了纪实、观念、实验影像等多种摄影风格,勾勒出40余年来中国当代摄影的全景图卷。丛书集中展示了100位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成为世界摄影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大英博物馆:讲故事的中世纪神话艺术》
[英]钱特里•韦斯特维尔
(Chantry Westwell)
徐栩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钱特里•韦斯特维尔凭借其对大英图书馆馆藏手抄本的深入了解,引领我们探索了一些西方文学史上饱受赞誉、内容精彩丰富的故事,以及这些故事最初被保存在书籍或编年史背后的深远历史。中世纪的艺术家们纷纷用自己的杰作对这些或精彩纷呈,或鼓舞人心的故事加以描绘,最终使得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与自8世纪至16世纪幸存下来的精美的绘画或书写艺术交相辉映。
本书讲述了40个最为经典的中世纪神话故事,共分为7个部分:英雄人物、史诗战役、奇事与神迹、恶棍、罪案与谋杀、征途和旅程、动物寓言,以及爱情故事。从以亚历山大大帝、查理曼大帝和亨利八世等著名历史人物为主角的复杂而漫长的史诗,到特洛伊战争和亚瑟王之卡梅洛特的传说,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全面而精彩,并配有数百张同时期艺术家的精美画作为插图,既讲述了中世纪神话故事背后的文化,展示了中世纪绘画艺术之样貌,也深入探究了这些故事背后的文化与思想。
#3
《观山水》
林海钟 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为中国人的“山水精神”?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如何超越所见,领会“象外之意”?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精神的独特体现和集中阐释。想要走进中国古人山川悠远的意境,想要读懂、画好山水画,须先从观念上理解什么是“真山水”,什么是真正的山水画。《观山水》是一次对中国“山水传统”的重新启蒙,从理论剖析到具体的作品、画家解读,再到当代实践体悟,知名山水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林海钟从自身的研究实践与教学经验出发,带领读者探寻古人观看、表现山水的方式,为读者指明真正理解中国山水画的路径。书中配有大量山水画名作,图文并茂,宜读宜赏,启人心智。
#4
《广胜寺壁画》
浙江古籍出版社
《广胜寺壁画》收入三幅美国博物馆藏广胜寺元代壁画的高清图像,分别为:一、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藏《菩萨写经图》(印刷尺寸580mm×406mm),绘一菩萨侧身坐于书案前,右手擎笔,目光落于案上卷纸,旁立一书侍,深目高鼻,皮肤黧红,抱一卷经帙;二、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炽盛光佛佛会图》(印刷尺寸926mm×1978mm),主尊为手持金轮趺坐于须弥座上的炽盛光佛,与两侧日光、月光二菩萨组合成典型的“佛三尊”样式,周围集结天上星界诸神祇及侍从;三、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药师佛佛会图》(印刷尺寸980mm×1978mm),主尊为药师佛,左右胁侍文殊和观音二菩萨,构成“佛三尊”组合,周围簇拥着日光遍照、月光遍照和药王、药上等八大菩萨,八大菩萨两外侧是药师佛的十二位神将,左右各六位。
其中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药师佛佛会图》、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藏《菩萨写经图》是首次高清授权印刷。书中附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孟嗣徽的导读文章《他乡遗珍:美国博物馆所藏广胜寺壁画》,详细分析了三幅壁画的画面内容、艺术价值,并讲述其被发现和流散海外的经历。本册壁画采用高清原色大开本印刷,笔触细节纤毫毕现,可供艺术史学等领域的爱好者与研究者参考、研究,也可供绘画爱好者赏玩、临摹。
#5
《族魂衣兮——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调查》
夏帆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从2020年至2022年三年时间里,本课题组走村进寨,展开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服饰文化为主的田野调查。至今已完成对彝族、傣族、哈尼族、基诺族、白族、苗族、侗族、水族、布依族、亻革家人、傈僳族、纳西族等10多个民族及支线的调查与访谈,拍摄照片2万余张,视频录音1000多分钟,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本书以图文结合形式,按照调查时间为序,对三年来本课题组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资料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对当代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实际状态有一个较客观、理性的认知和呈现,同时为与晚清至民国时期西方人在西南调查资料中出现的相关服饰文化展开深度比较研究打好基础。
#6
《何物》
何明 著
清门引 赵清 朱涛 书籍设计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25年度“世界最美的书”&2024年度“中国·最美的书”——《何物》,是设计师、独立策展人何明的第一本书,收录了他精细的器物绘画,所绘器物都是其家中所购置的、日常所使用的,每幅作品辅以简短的字句书写所思所感,一同揭示了器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个人记忆。
本书并非是使用更易实现作品视觉效果的铅笔作画,而是用毛笔表达不同器物的材质,控制水墨关系,用颜色呈现出不同的釉面肌理。从“用器物”到“画器物”,从立体到平面,对器物的表现细腻而精微。
作者在同一规格的水彩纸上画物,一页画一物。依器物的不同形制,有的宜横构图,有的宜竖构图,设计师便依此设计了同一开本、由两个不同翻阅方向的部分组成的这本小书,特殊的连接方式和翻阅方式充满了趣味性。竖开本中的120幅作品,器物依墨色由深到浅一页一页排列;横开本中的120幅作品,器物则依墨色由浅到深排列,书籍设计充满此类细节与巧思,翻阅起来轻松愉悦。
书籍封面用灰色墙皮纸,两部分的天头分别做手工毛边工艺,书口做激光烧。为了还原画作的层次细节,内页采用了新型黑白影像印刷技术——“雅映”,通过BK(特黑)、CK(蓝黑)、MK(红黑)、YK(黄黑)四色对黑灰影像冷暖印刷加以控制,达到理想的灰色,令整本书成为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艺术品。
#7
《经典工笔仕女精粹》
任率英 绘,任梦熊 任梦强 任萍 编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本书由任率英绘,任梦熊、任梦强、任萍编。书中仕女画题材广泛,涵盖历史、神话、传说等各类女性形象,如《嫦娥奔月》《洛神图》《花木兰代父立奇功》等。这些作品展现出不同时代女性的气质与品格,融合了外在美与内在美,体现特定时代的审美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鲜活的人物个性。作品在创作上采用工笔重彩形式,在构图、设色、人物与景物设置等方面达到和谐完美的境界,部分作品成为经典之作,深受大众喜爱,可供读者临摹、鉴赏。
#8
《巴黎的花园》
【法】 法布里斯·穆瓦罗 绘;
【法】让-皮埃尔·勒丹特克文 著
张帅 译
湖北美术出版社
《巴黎的花园》是一本人文主题的水彩画集,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大家介绍了被誉为“世界花都”的巴黎里的各式花园。百余幅精美的水彩画作展现了巴黎花园的四季美景;详细的文字讲述了各式花园的设计理念、呈现特点、文化寓意以及园中种植的奇珍异草和与花园相关的历史故事,充分展现了巴黎崇尚自然、热爱生活的人文风情和法式园林的古典、优雅之美。
#9
《敦煌遗书古代体育文献整理》
郭红卫 整理 校注
四川美术出版社
本书从流失海外的敦煌遗书中搜集整理古代体育文献,按照射箭、围棋、马球、武术等体育项目分类,以原始文献、高清图片和点校文字相对照的方式呈现敦煌遗书中的古代体育文献(图、文)内容。书中不仅收录了现存最早的围棋理论著作《碁经》(编号 S.5574),还整理了以唐代马球运动为主题的变文《捉季布传文》(编号 P.3697)等珍贵文献,并辅以学术注疏和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等介绍,便于读者深入理解。
该书的出版对研究我国体育发展和敦煌文化具有创新价值。
#10
《任曰明书法作品集》
任曰明 著
读者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创作的一百多幅精选作品,涵盖篆、隶、行、草多种书体。作者自幼研习书法,将书写视为生活乐趣,作品既有春联、牌匾,也有即兴书写的笔记和往来信札。书中不仅展现出作者扎实的传统功力,更可见日常书写中的真性情流露。从工整的篆隶到洒脱的行草,从喜庆的春联到实用的题匾,每件作品都传递着作者对书法的热爱与创新。全书既是书法爱好者的实用指南,也可以让读者在笔墨间感受书法艺术的温度与魅力。
#11
《广西书法史》
郑军健 主编
林京海 编著
广西美术出版社
《广西书法史》是一部展示广西书法历史的学术著作,它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从先秦的青铜铭文与刻画符号,到唐代的摩崖石刻,再到民国时期的书法佳作,系统梳理了从先秦至民国时期广西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录了地方文人墨客的艺术追求、摩崖石刻的自然书韵以及古壮字的美学独创。
全书图文并茂,精选大量珍贵书法作品与历史文献,多维度、全方位地揭示了广西书法的鲜明特色与深厚底蕴,极具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
#12
《信仰的力量·“七一勋章”获得者绘本丛书》(10种)
汪素 主编
河北美术出版社
本套丛书共10种,包含《让女孩走出大山的校长妈妈》《草原之子向太阳》《大国工匠“钢铁侠”》《扶贫路上的小红花》《“回收卫星”的院士爷爷》《扛锄头的战斗英雄》《我的武器是音乐》《一根红线系三代》《一心向党的“草鞋书记”》《抓坏蛋的弹痕专家》,分别讲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廷·巴特尔、艾爱国、黄文秀、陆元九、柴云振、吕其明、李宏塔、周永开、崔道植的故事。
“七一勋章”获得者“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他们立足本职、默默奉献,每个人身上都有一股催人奋进的时代力量,“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丛书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绘本形式,以“七一勋章”获得者鲜活、可感的模范事迹为蓝本,展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典型的、鲜明的时代风貌,使感人的事迹直观化,使抽象的精神形象化,并着重从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等方面,大力弘扬这些人理想高于天、信念坚如山的崇高精神和品质,以及他们所创造的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13
《中国百年美术出版史纲》
周建森 著
江西美术出版社
本书共分六章,立足于宏阔的百年中国出版历程,提纲挈领、图文并茂地梳理出一条美术出版史的基本脉络。书中突出专业出版、大众出版等不同方面的发展特点,注重美术出版与百年党史、美术史、社会变革史的紧密联系,理论结合实践地阐述了各个阶段美术出版在制度、技术及内容、形式、审美等诸多层面的变迁,并通过宏观与微观层面的阐述,揭示了美术出版发展背后的历史人文内涵。书后还附有《中国百年美术出版年表(1921—2021)》,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的出版,填补了中国美术出版专史研究和出版的空白。
#14
《悟空》
健一 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故事以《西游记》经典故事为蓝本,通过现代叙事技巧与视觉艺术革新,为传统神话注入新鲜活力。打破传统章回体小说的线性结构,通过倒叙、插叙和第一人称视角重构故事逻辑。用电影分镜手法拼接关键场景强化戏剧张力与宿命感。弱化斗战胜佛的神性,突出其从叛逆到成长的挣扎。水墨渲染的背景搭配赛博朋克风的盔甲设计,体现文化跨界,分镜采用动态模糊与速度线强化战斗场面。《悟空》此书重点在于平衡“守旧”与“创新”——以现代艺术语言重构神话,却未消解其本质的东方哲学。它不再仅是儿童读物,而是通过蒙太奇叙事与视觉革命,将孙悟空塑造为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既承载集体记忆,又叩问当代困境。
#15
《文艺复兴的意大利画家》(典藏版)
[美]伯纳德·贝伦森 著;李骁 译
上海书画出版社
《文艺复兴的意大利画家》是文艺复兴绘画最权威的鉴定家伯纳德·贝伦森的代表著作,共分四部分:《威尼斯画家》《佛罗伦萨画家》《意大利中部画家》和《意大利北部画家》。贝伦森首次提出并阐释了诸多重要美学概念和方法,例如“触觉值”“触觉想象力”“空间构图”等,成为后人理解和鉴定文艺复兴艺术的经典准则。该书曾被列为哈佛大学通识教程,并被美国著名艺术史家约翰-保罗·斯通纳德评为“塑造美术史的十六书”之一。2025年恰逢贝伦森诞辰160周年,也是该系列出版95周年,上海书画出版社首次翻译出版该著中文版。
#16
《汉代玉器的艺术内涵研究》
杨晓波 著
云南美术出版社
汉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为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汉代玉文化也逐渐成为汉代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精湛的雕刻技艺、充足的玉料资源及社会文化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汉代玉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
《汉代玉器的艺术内涵研究》聚焦汉代玉器造型设计特征,系统阐释了玉器形式中蕴含的和谐美、平衡美与韵律美,揭示其“物我交融”的精神境界与深远意境。研究表明,汉代玉器通过“形与意”的辩证统一、抽象与具象的巧妙融合,构建出独特的艺术语言,既彰显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又以雄浑豪放、浪漫飘逸的风格,赋予观者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视觉冲击。
尤为重要的是,汉代是玉器文化突破礼制框架实现转型的关键阶段。玉器功能从祭祀重器向生活化、艺术化延伸,推动了玉文化在民俗中的深度渗透与风格嬗变,为中国古代玉文化体系的成熟奠定了重要基础。
#17
《中国早期现代绘画观念史》
王鹏杰 著
山东美术出版社
这是一本对中国早期现代绘画观念进行全面研究的专著。作者从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社会思想史入手,按照时间顺序,对现代绘画观念的兴起到发展、成型、转型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论述,分析了发生于晚清至民国历史时空中极为复杂的绘画观念问题。全书图文并茂,附有大量作品及相关的大事年表。
#18
《写意花鸟画技法丛书》
萧焕 编著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写意花鸟画技法》系列聚焦梅、兰、竹、菊、荷花、牡丹六大经典题材,系统拆解中国写意画的核心技法。资深国画教育家萧焕教授以四十余年教学经验凝练本套教程,独创“三步渐进法”教学体系:从局部笔法解析到整体构图要诀,既涵盖枝干穿插、花叶向背等细节处理,又延伸至题跋用印等文人画精髓。书中200余幅步骤分解图与动态演示视频形成多维教学矩阵,让初学者通过“纸电融合”的方式掌握从单株写生到全景创作的完整技艺。
#19
《对话比利时国宝插画家凯蒂·克劳泽》
[法]韦罗妮克·安托万-安德森 著
孙宁霞 译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本书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引进的《对话艺术家保罗•考克斯:创意源于限制》的同系列书籍。图书通过法国儿童文学家韦罗妮克•安托万–安德森的引导,带我们进入了作家兼插画家凯蒂•克劳泽的世界。书中讨论了凯蒂•克劳泽的童年、价值观、灵感来源和工作方法等话题,两位作家的交流使这些主题相互交织。读者仿佛坐在沙发上,沉浸在这段难得的、充满思考的时光中,得以慢慢发现和理解写作与绘画间的关联、技法与想法间的联系……
#20
《吴悦石授课笔记》
吴悦石 口述 王海青 编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吴悦石授课笔记》由吴悦石先生口述,学生王海青编著,采用语言摘录结合叙述评论的方式整理中国国家画院吴先生的授课笔记而成。
书稿内容较为充实,共分为四个部分,收录艺术评论、日常随笔、教学笔记等文章54篇,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吴悦石先生多年来从事绘画创作、教学多年的心得体会、艺术理念等。
收录图片近200幅,大部分为吴悦石先生绘画作品,题材有山水、花鸟、人物等,包括课堂画稿数十幅,以及诗词、书法作品。作品时间跨度长达60余年,创作年代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
#21
《世界经典油画肖像》
陈宏庆 编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经典油画肖像,如同时光之窗,静静诉说着过往的岁月。在这里呈现的每一幅肖像作品都如同一个鲜活的灵魂,仿佛穿透千年的尘埃,与我们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画家们所描绘的人物都透露着独特的个性和情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这些肖像作品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是历史见证,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画中人一同感受那个时代的风情与过往。
本作品集精选了不同时代不同画家一系列的经典之作,每一幅作品都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人物性格与情感的精准捕捉,令我们感受到被永恒定格的肖像背后的故事与智慧。
#22
《华·美术馆展览丛书 水学堂》
玛金珂和贝工作室/华·美术馆 著
岭南美术出版社
水学堂(WaterSchool)是玛金珂和贝工作室发起的一项创新项目,以“水”为核心,通过学校建筑与教育实践,探索共融型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样本。在这里,水不仅是物质元素,更是教学主题和社会现象,贯穿于建筑、课程与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本书详细介绍了水学堂的理念、设计与实施过程,阐述水学堂的核心理念,即以水为切入点。水学堂的建筑设计充分体现可持续理念,从物料选择到建构方式都注重环保与创新。项目团队由艺术家、设计师和建筑师组成,与当地社区合作,课程以水为核心设置课程,所有学科都围绕水展开教学实践,并将其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水学堂强调与社区的深度融合,通过开放部分功能区域,增强学校与当地社会的联结,项目还通过小规模产业协作,为当地手工艺人创造经济机会,同时将作品推向国际市场。
本书通过虚构故事和历史综述,详细描述了水学堂的日常功能和生活场景,展现了学生与学校空间的互动,以及学校在历史背景下的教育实践。《水学堂》不仅是一部关于可持续建筑与教育的实践记录,更是一部探索未来社会转型的启发性著作,为共融型可持续发展社会提供了具体的样本和路径。
#23
《画坛名师大讲堂 陈林讲工笔花鸟画》
陈林 著
安徽美术出版社
《画坛名师大讲堂》最新力作!本书汇集当代新工笔代表人物陈林数十年的艺术探索、教学实践与创作心得,系统呈现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精髓。
作者以亲身经历为脉络,深入浅出地解析工笔花鸟画的创作要诀,并收录多位学生的实践感悟,多维度展现其教学成果。全书通过技法解析、作品对比、创作手稿展示及师生对话等形式,深刻阐释绘画视角转换的艺术价值,配以大量珍贵手稿与精品画作,直击工笔创作核心,令读者豁然开朗。这是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指导的工笔花鸟画宝典,堪称艺术爱好者进阶的必备指南。
#24
《余音在野:乡村川剧团影像记忆》
刘莉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摄影师刘莉用十余年时间,跟踪拍摄了十几家川剧戏班,跟他们同吃同住,用影像记录他们的生活,记录他们对传统艺术的痴迷,在现实中的悲情与无奈。从迷于戏,到苦于生活而改行,或苦苦坚持勉强维持生活。继承的艰难、传承的无望、生活的艰辛,戏班们在理想与悲剧中挣扎,这一切都使川剧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
本书用10万字、近200幅照片忠实记录了川剧戏班的点点滴滴。川剧戏班多以家庭为主体,家庭的家长即是班主。他们在乡村流动演出,靠乡亲们打赏维持生活。随着农村社会的变迁,他们越来越没有市场,生活也越来越困难,很多戏班解散,演员改行。戏班演员对传统艺术着迷,视川剧艺术为生命,社会的变化使他们无所适从却又无可奈何,他们一边教子女演戏,一边又希望子女能有更好的出路,这不仅仅是某几个戏班的命运,更是传统艺术命运的一个侧面。本书从照片到文字都渗透着作者对川剧这一行当及戏班的人文关怀,为社会学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
—— THE END ——
↓ 点击名片,关注浙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