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乡村强。近年来,榆林市榆阳区小壕兔乡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为蓝本,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业,创新培育了文化旅游、清洁能源、伙场经济协同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一幅“产业兴旺、民生普惠、文旅融合、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位于小壕兔乡的200MWp大型地面光伏电站

走进公合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种羊场,此起彼伏的羊叫声不绝于耳,一排排标准化羊舍整齐排开,百余头白绒山羊正在欢快进食,闫占兵正忙碌着给这些白绒山羊备料、投食。

“我们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于2019年建成白绒山羊种羊场,目前羊子存栏量305只,每年出栏羊180只,年纯收入达10万多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羊子质量,带动更多农户发展白绒山羊产业,把白绒山羊品牌做强做大。”公合补兔村党支部书记闫占兵说。


在公合村种羊场闫占兵正在为白绒山羊备料、投食

养殖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设施蔬菜产业也在小壕兔乡结出累累硕果。在刀兔海子景区采摘园,一排排温室大棚与塑料拱棚整齐排列、错落有致,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园内常年种植着黄瓜、豆角、西红柿、辣椒等设施蔬菜,还培育出葡萄、香瓜、草莓等时令水果。丰富多样的果蔬产品,凭借着天然绿色的品质、香甜可口的风味,成为周边市场的“抢手货”,深受消费者喜爱。

走进黄瓜大棚内,黄瓜藤蔓相互缠绕、枝繁叶茂,一根根黄瓜悬挂在藤蔓间,青翠欲滴、饱满诱人,采摘工人们穿梭在藤蔓丛中,忙着采摘丰收硕果。


刀兔海子景区采摘园内设施蔬菜喜获丰收

“我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目前,共有温室大棚11个,塑料拱棚16个,每年产值达30多万元,极大地带动了村民的收入。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千万工程’经验,借助刀兔海子景区的采摘园,大力发展伙场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并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力争把我们刀兔村建设成为美丽、富裕的村庄。”刀兔村党支部副书记蒋召堂说。

2024年,小壕兔乡锚定产业升级、民生提质、生态优化、文旅突破、治理创新五大行动,创新“农业+新能源+文旅”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全乡成功招引湖北能源400MW、榆能100MW光伏等18个项目,引资12.4亿元,形成特色养殖产业集群,羊、生猪、肉牛、鸡存栏量稳步增长。成功举办第十届金秋赛马会暨蒙汉文化艺术节,打造文化地标小壕兔地名馆,刀兔海子田园综合体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文旅产业持续焕发新活力,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今年,我乡将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稳面积保产量,强基础优结构,用‘伙场’提经济,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的产业强乡。深化地名赋能,推出精品旅游路线,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的活力名乡。坚持生态优先,加强林草资源管护,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的生态美乡。聚焦民生福祉,狠抓教育教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谐美满的幸福之乡。创新治理模式,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安全发展长效化,构建和谐稳定的善治之乡,为建设更高质量、更加和美的小壕兔乡贡献力量。”小壕兔乡乡长王奇伟说。

原标题:走乡村 看振兴 | 小壕兔乡:多元产业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来源:榆阳宣传公众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