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朱宁

从武夷山的云雾深处,到圣彼得堡的冰雪之畔,一条横跨万里的茶道,曾将东方与西方、历史与未来紧紧相连。这不是一条普通的商路,而是一条流淌着文明血脉的 “东方大动脉”。


万里茶道路线

4月20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福建省委网信委主办的“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来到武夷山。走进“万里茶道”的起点——武夷山市武夷街道下梅村。

17世纪,中俄茶叶贸易逐渐兴盛,中国商人贯通了南起武夷山、北达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茶叶贸易之路。这条总长1.3万公里的贸易通道,被后人称作“万里茶道”。


下梅村远景

下梅村不仅是万里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下梅村距武夷山风景区8公里、武夷山市区6公里。村落初建于隋朝,里坊兴于宋朝,街市隆于清朝。如今,下梅村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邹氏家祠、古码头,仍足以令人想象当时的繁华。


下梅村内景

古街是下梅村文化的主要载体。古街沿河而建,河名为当溪,是早年为方便茶叶运输,由村民引对面山上的水而形成的。当溪自村中横贯,与梅溪汇成“丁”字形。沿当溪两岸,30多座清代古民居蜿蜒错落。细看民居,夯土木门,青瓦飞檐,带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

近年来,当地以万里茶道为主题,打造茶文化旅游目的地,曾经万里茶道的起点,如今正焕发新的生机。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武夷山“国际货运班列”、首列“大红袍号”列车相继从武夷山开行,谱写“万里茶道”的新篇章。闽茶海丝行、福茶驿站、中澳茶文化旅游周等活动陆续开展,福建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