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主办、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承办、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广州学校协办的学术讲座《日本茶道文化中的中国元素》在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四楼会议厅成功举办。日本神户大学博士、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原日语系主任谢崇宁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为在场听众开启了一场探寻日本茶道文化与中国元素紧密联系的精彩之旅。
追本溯源,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脉络
讲座伊始,谢教授以中国茶文化史为切入点,指出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已成为学术界的定论。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逐渐地发现了茶的功用价值,饮茶成为众多国人的生活习惯。茶历经食用、药用至饮用的演变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生活与道家、儒家思想结合,茶文化由此萌芽。至唐代,饮茶习惯普及,茶圣陆羽诞生,其著作《茶经》问世,再加上与文人精神气质的结合,茶文化得以正式确立。纵观茶文化史,饮茶作为文化现象,起源于西汉,形成于唐代,普及于宋代。
文化交流,日本茶道文化中的中国元素
谢教授强调,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中,茶文化作为重要载体意义非凡。中国的饮茶之风在唐代传入日本,公元805年,日本最澄禅师将茶种带回日本并种植,随后空海禅师又传入饮茶方法,自此,日本茶道的形成与发展便与中国元素紧密相关。唐代的淹茶(团茶)体现了文人交往的精神风貌,与此同时,日本平安时代出现贵族茶;宋代的碾茶(抹茶)对日本中世寺院茶、斗茶、书院茶、草庵茶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在日本,受中国茶文化影响,从泡茶到饮茶形成了一套程序化方法,融入精神世界后便有了“茶道”。日本茶道的代表人物禅僧荣西、能阿弥、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在接受中国思想文化的同时,推动茶道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使茶道作为文化载体和综合艺术植根于日本人的精神风土之中,传承至今。日本茶道大师倡导的“茶禅一味”“和敬清寂”“一期一会”等精神理念,与中国传统宗教、哲学思想有着不解之缘,共同构建了茶文化的思想基础。谢教授指出,茶道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研究皆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产物。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谢崇宁教授通过详实的史料与跨文化比较,论证了日本茶道与中国文化的深层联系,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在场听众对日本茶道文化中的中国元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场讲座,大家不仅领略了中日茶文化交流的魅力,更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