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真的“没什么”,无非就是每去一次,就更喜欢一点。
这座东南名山,最高点与最低点的落差,高达993米!相当于664层楼!不仅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更以“丹霞地貌”的奇观,闻名天下。
36峰、72洞、99岩、气势磅礴的青龙大瀑布、动静结合的月亮湾、还有沁人心脾的乌龙茶。无不诉说着,这片山脉的神奇与灵性。
1869年5月,英国人约翰·汤姆森,携带古老的银版照相机,踏入了这片秘境。当时,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不久,东南余波尚未平息。
武夷山也没有商业开发,茶农身背竹篓攀岩采青,九曲溪上竹筏涌动。许多景点,还保持着原始自然的状态。
今天,我们就通汤姆森拍摄的照片,来看看150多年前的武夷山,到底是什么样!(照片原为黑白色,经过高清修复)
△仙源溪,位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的东北脚下,岸边开有农田,溪流中间还架有一座木桥。
△武夷山西南麓的村落,茶农聚在一起剔拣“岩茶”。
武夷之名始于汉武帝,唐太宗时期,被册封为名山大川。
这里常年温度18°左右,山体遍布悬崖与野树,能避免太阳直照,形成了适合岩茶生长的“高湿度、漫射光”环境。
△武夷山北岭的一片茶园
△兜鍪峰,坐落于九曲溪旁,因外形酷似古代武士的头盔而得名。半山腰处,有一幅摩崖石刻“胜景兜鍪峰”
△武夷山脚下的农田
△溪流边的村落,修在一个土坡上,既方便取水,又能抵御山洪。
△大王峰,雄踞九曲溪一曲溪北侧,巍峨雄拔,四壁如削,气势不凡。
△城高岩,这是武夷山的99岩之一,位于七曲溪南侧。
△小藏峰,这里是观赏九曲溪的绝佳位置,东侧还有两墩3800多年前,古越人的“架壑船棺”
△向西倾斜的单斜山,这是武夷山中,最常见的山峰构造。
6500万多年前,武夷湖盆突然回访挤压,导致武夷山岩层东侧翘升。
因此三十六峰和九十九岩,80%都是昂首向东,向西倾斜。
△仙还岩
△山脚下的稻田,从这个角度看,武夷山的山峰和桂林山水,很有些类似
△山路上的房屋,根据约翰·汤姆森的记载,这条山路是通往山中的一座寺庙。
△马头岩
△玉女峰,武夷山的“颜值担当”,高约80米,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陪伴在九曲溪旁,是86版《西游记》取景地之一。
△晒布岩
△九曲溪,全长9.5公里,山挟溪转,溪绕山行,景色秀丽,是武夷山的灵魂所在。
传说洪荒时代,洪水在闽地肆虐,彭祖带着彭武、彭夷两个儿子,劈山开道,硬把暴躁的九曲河,治成了温顺的翡翠绸带。
为了纪念他们,此山名也被命名为武夷山。
△天游峰,武夷三十六峰之首胜,虽然只有400多米高,却犹如一块翡翠巨屏,忽然拔地而起。山路陡峭险峻,令人望而生畏。
△李仙岩
△品石岩
△小九曲
△磨盘峰
1869年的武夷山虽然不要门票,但是没有商店和餐厅,也没有观光车和步道。
如今的武夷山,景区巴士直达茶园,大红袍母树旁立着解说碑,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非常便捷。
两相对比,你更喜欢哪个状态的武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