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和避免不必要纠纷,以下案例中当事人姓名及其他信息均为化名,若有雷同请联系我们予以撤销。



一、案件梳理

(一)当事人信息

原告:林淑华,65 岁,被继承人再婚配偶

被告:王静,被继承人与前妻之女

被继承人:王建明,2022 年 12 月 19 日去世,生前立有两份自书遗嘱

关系背景:

王建明与林淑华1998 年再婚,2020 年 7 月短暂离婚后复婚,未生育子女

王静系王建明与前妻李芳之女

林淑华与前夫之女陈薇已成年,与王建明无抚养关系

(二)案件背景

王建明去世后,遗留北京市丰台区一号房屋、抚恤金、存款等财产。原告依据2017 年自书遗嘱主张继承全部遗产,被告以房屋含继母份额、遗嘱无效为由要求分割,双方因遗嘱效力、房产归属及遗产范围发生争议。

(三)关键事实与证据

房产演变链条:

二号房屋:1993 年王建明与李芳通过房改购得,1996 年李芳去世后未分割遗产

一号房屋:2006 年王建明用二号房屋回购款(137,591 元)及婚后补交款(72,608 元)购置,2022 年登记在王建明名下,双方认可由二号房屋转化而来

遗嘱争议焦点:

原告证据:2017 年 2 月 21 日自书遗嘱(将一号房屋及积蓄赠给林淑华),有两名见证人签字(日期处涂改)

被告证据:2016 年 10 月 26 日自书遗嘱(将个人份额给王静),附签字视频但日期有修改;李芳 1995 年遗嘱(全部财产由王静继承)

其他财产:

王建明抚恤金74,723 元、丧葬费 5,000 元

双方名下银行账户余额共计19,874.47 元(其中 50% 为遗产)

二、争议焦点

(一)两份自书遗嘱的效力如何认定

原告主张:2017 年遗嘱系王建明真实意思表示,虽误写 “遗属” 但内容明确,见证人在场且日期涂改不影响实质效力;被告遗嘱存在日期篡改、受胁迫订立,应认定无效

被告抗辩:原告遗嘱存在形式瑕疵(日期涂改、笔误),且离婚协议约定二号房屋归王建明所有,间接撤回对一号房屋的处分;被告遗嘱有视频佐证,形成时间更早但内容合法有效

(二)一号房屋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及继承份额划分

原告主张:一号房屋购于婚姻存续期,补交款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认定为夫妻共有,王建明遗嘱可处分其个人50% 份额及继承李芳的部分

被告抗辩:二号房屋系王建明与李芳夫妻共同财产,李芳50% 份额通过遗嘱由被告继承,一号房屋作为转化物应先析出李芳 32.73% 份额,剩余部分再按王建明遗嘱分配

(三)抚恤金与丧葬费是否属于遗产及分配规则

原告主张:王建明生前书面指定抚恤金归自己所有,且尽主要扶养义务,应全额继承

被告抗辩:抚恤金不属于遗产,应按法定继承由近亲属均分;被告支付部分丧葬费用,应分得相应比例

三、裁判结果

房产继承:

一号房屋由林淑华继承所有,向王静支付折价款1,472,850 元(按李芳 32.73% 份额计算)

存款处理:

王建明及林淑华名下银行账户余额共19,874.47 元,全部由林淑华继承(含夫妻共有 50% 及王建明遗产 50%)

遗属待遇分配:

扣除丧葬支出后,抚恤金及丧葬费剩余71,375 元,林淑华分得 46,394 元,王静分得 24,981 元

驳回其他请求:

原告排他性继承请求及被告全部份额主张均不予支持

四、案件分析

(一)遗嘱效力的司法认定逻辑

形式瑕疵与实质真实:2017 年遗嘱虽存在 “遗属” 笔误及日期涂改,但内容清晰、有本人签字及见证人确认,且无证据证明受胁迫,符合自书遗嘱实质要件;被告遗嘱日期修改无签名确认,形式瑕疵影响可信度,结合时间在后原则,认定原告遗嘱有效

离婚协议的关联性:离婚协议处分的二号房屋与一号房屋属不同标的物,且复婚后视同夫妻关系延续,不能直接认定为遗嘱撤回行为

(二)房产份额的分层分割规则

夫妻共同财产认定:一号房屋购置及补交款发生在再婚期间,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王建明享有50% 份额,另 50% 属林淑华个人所有

前妻遗产的追溯分割:二号房屋作为王建明与李芳夫妻共同财产,李芳去世后50% 份额由王静通过遗嘱继承,该份额通过房屋转化关系,按价款比例(32.73%)计入一号房屋权益

最终份额计算:

李芳遗产份额:32.73%(由王静继承)

王建明个人份额:50%(由林淑华通过遗嘱继承)

林淑华固有份额:17.27%(夫妻共有部分)结合双方主张及房屋使用情况,判归林淑华所有并补偿被告

(三)非遗产财产的分配原则

抚恤金作为遗属待遇,不属于遗产范围,法院根据亲疏关系及实际支出,酌定与死者共同生活的配偶适当多分,体现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四)举证责任的关键影响

被告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原告遗嘱无效或受胁迫,亦未申请遗嘱鉴定,根据“谁主张谁举证” 规则承担不利后果;原告通过完整证据链(录音、见证陈述)证明遗嘱真实性,形成证据优势

五、胜诉办案心得(原告视角)

(一)遗嘱有效性的多维证明策略

形式与实质要件并重:重点提交遗嘱原件、见证人出庭证言及立遗嘱时录音,证明“意识清醒 + 自愿处分”,弱化笔误等形式瑕疵的影响

时间顺序与效力优先:强调原告遗嘱形成时间在后,符合“后遗嘱优先于前遗嘱” 规则,结合被继承人录音中 “否定被告遗嘱” 的表述,强化效力层级

(二)夫妻共同财产的连贯性举证

购房时间与资金来源:梳理一号房屋购置合同、付款凭证,证明补交款发生在婚姻存续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打破被告“个人财产” 抗辩

房产转化的比例计算:委托专业机构按新旧房屋价款比例,量化前妻遗产份额,避免被告按面积主观分割,增强法院裁量的客观性

(三)非遗产财产的情感与法律结合

扶养义务的证据固化:提交医疗记录、日常照料视频等,证明尽主要赡养义务,为抚恤金多分提供事实依据

程序策略的灵活运用:针对被告遗嘱的形式瑕疵,及时申请法院释明鉴定责任,迫使被告承担举证不能后果,巩固原告证据优势

(四)再婚家庭继承的特殊考量

继子女关系的排除:提前举证继女已成年且无抚养关系,排除其法定继承资格,聚焦核心争议主体

复婚对财产关系的影响:引用《民法典》复婚规定,说明离婚协议仅处分当时财产,复婚后夫妻关系及财产归属恢复,有效反驳被告“遗嘱撤回” 主张

本案启示:在再婚家庭继承纠纷中,需精准区分婚前与婚后财产、原配偶与现任配偶的权益边界,通过“遗嘱效力 + 财产转化 + 举证责任” 三维度构建代理体系,同时兼顾情感因素与法律规则,实现遗产分配的实质公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