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春风和煦,万物生辉,2025年4月12日,由北京融和医学发展基金会主办,安斯泰来赞助的医学教育活动“医学研究者聚慧”于广州盛大启幕。本次会议特邀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徐建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徐农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汇聚了参与SPOTLIGHT和GLOW研究的胃癌领域权威专家,共同启迪这一学术盛宴。“医学研究者聚慧”围绕胃癌靶向CLDN18.2的治疗感悟、临床应用与未来方向展开深度讨论,彰显了胃癌领域“0”到“1”的诊疗新高度。



图1:会议现场照片

开场致词:锚定胃癌精准诊疗新坐标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徐建明教授率先发表致辞,向莅临现场的专家同仁致以诚挚感谢与热烈欢迎。徐建明教授指出,佐妥昔单抗(Zolbetuximab)作为一款靶向CLDN18.2的同类首创嵌合IgG1单克隆抗体,实现了HER2阴性胃癌一线精准治疗“0”到“1”的重大突破,翻开了靶向治疗新的篇章。其两项著名的全球多中心III期研究SPOTLIGHT和GLOW为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带来了PFS和OS划时代意义的双重获益,为临床提供了全新的一线治疗选择。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各位专家能够充分交流,碰撞火花,随着药物的可及,为广大临床医生分享CLDN18.2靶向治疗经验,指导患者用药。

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徐农教授在致辞中表示,CLDN18.2作为胃癌新兴靶点,临床需要优化检测技术,并积极探索靶向CLDN18.2的联合治疗策略。同时,随着靶向和免疫治疗的进步,需更加重视晚期胃癌的全程管理,尤其是一线治疗中的用药选择。


图2:徐建明教授致辞


图3:徐农教授致辞

拨云见日:CLDN18.2靶向治疗的临床突破

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徐建明教授的主持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杨新辉教授进行了题为《胃癌临床研究中的治疗感悟》的精彩汇报。杨教授首先表明,新疆地区胃癌整体发病率高且弥漫型胃癌多发,现有化疗、靶向HER2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疗效有限,亟需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GLOW研究为新疆CLDN18.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提供了新方向。通过分享GLOW研究中2例低分化腺癌伴腹膜转移病例,杨教授指出佐妥昔单抗联合CAPOX方案作为晚期胃癌的一线标准治疗能够为患者带来从ORR至PFS的持久性获益。其中一例患者一线治疗的mPFS达34个月,二线采用免疫联合治疗PFS达7个月,目前整体生存状态较好,另一例患者mPFS达12个月,并在高CPS状态下后续免疫治疗中仍有获益。安全性方面,患者整体耐受性良好,佐妥昔单抗常见不良事件可通过常规止吐方案进行有效管理。最后,杨教授分享如何做好CLDN18.2患者管理,强调提高患者依从性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临床可通过入组前充分沟通筛选合适的患者、以及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有效的管理(如预防性止吐、暂停输注/调整低速以及心理安抚等)来减轻不良反应


图4:杨新辉教授分享《胃癌临床研究中的治疗感悟》主题报告

紧随其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东生教授带来了关于《CLDN18.2靶向治疗胃癌病例分享及思考》的报告。通过具体病例,张教授展示了佐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在晚期胃癌患者中实现长期生存的获益,强调了转化治疗在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中的重要性。然而,临床应用中仍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例如治疗人群的选择、方案制定、手术时机以及切除范围、术后治疗等问题,多学科之间需要紧密配合。此外,佐妥昔单抗治疗过程中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常见于首次输注期间,此后发生率逐渐下降,既往接受过胃切除术的患者发生呕吐频率更低,尽管如此,临床应通过预处理和个体化管理积极应对。


图5:张东生教授分享《CLDN18.2靶向治疗胃癌病例分享及思考》主题报告

曙光在前:胃癌精准治疗的希望与方向

接下来,浙江省肿瘤医院应杰儿教授全面阐述了《胃癌临床研究的方向与趋势》。应杰儿教授表示,胃癌治疗已从化疗时代迈入免疫和靶向治疗的精准化时代,针对不同靶点的治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值得一提的是,SPOTLIGHT和GLOW研究结果显示,佐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CLDN18.2阳性、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具有PFS和OS的双重获益1,2,且中国人群获益更佳。治疗期间,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此外,用于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新型药物研发,针对MET、FGFR2b等靶点的探索,以及DKK1联合治疗的相关研究也在持续推进,并已初见成效。这些进展为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应教授同时提醒,胃癌的异质性、检测标准不统一及生物标志物复杂性仍是精准治疗的重大挑战。


图6:应杰儿教授分享《胃癌临床研究的方向与趋势》主题报告

巨擎思辨:剖析胃癌精准治疗之路

本环节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徐农教授主持,四川省肿瘤医院金永东教授分享了《从未被满足需求探胃癌前路》的报告。他表示,中国人群CLDN18.2阳性患者占35%,该靶点将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佐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在国内外权威指南中被推荐作为CLDN18.2阳性、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多种靶向CLDN18.2疗法也在晚期胃癌中初步探索。然而,目前CLDN18.2检测尚无统一标准,且与其他生物标志物存在重叠表达,这增加了治疗决策的复杂性。此外,ADC药物在胃癌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潜力,但在优化毒性、合理用药顺序及寻找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等方面仍面临问题。未来研究方向将聚焦于拓展新型靶点、优化药物设计、探索联合治疗方案,以突破治疗瓶颈。


图7:金永东教授分享《从未被满足需求探胃癌前路》主题报告

思维碰撞:多维度共探胃癌发展新方向

基于大会的精彩报告内容,在大咖聚慧环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马骥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吴胤瑛教授围绕胃癌的治疗选择发表了真知灼见。马骥教授指出,精准检测、CLDN18.2高表达、低肿瘤负荷与局限转移,以及患者的依从性,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其中CLDN18.2的精准检测是第一步,研究中CLDN18.2高表达患者较中/低表达患者OS获益明显。管理佐妥昔单抗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用药体验,此外,CLDN18.2阳性患者的治疗策略仍有许多优化的空间,例如探索联合治疗策略和新型药物研发等。吴胤瑛教授补充道,在临床实践中不同于临床研究的胃原发灶大溃疡或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如姑息性手术或套扎等措施有利于解决这部分患者的治疗需求。对患者不良反应的管理需从止吐、病人选择、舒缓治疗等方面进行分层,以实现更加精准化与个体化的治疗。她还强调了患者长期治疗与随访的重要性,并提出探索在CLDN18.2更低表达水平患者中的疗效,而后可继续在低表达人群中依据生物标志物的重叠再进行不同的治疗分层,实现更加精准以及扩大治疗获益人群。


图8:专家讨论环节1

在圆桌论坛环节,河南省肿瘤医院别良玉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王文博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宗红教授,围绕胃癌的未来发展方向相继发表了精彩的见解。别良玉教授提到,随着新药物和靶点的不断问世,胃癌的分层和精准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疗效获益,对于晚期患者我们应该尽早干预,争取在前线取得更好的肿瘤缓解,为后续治疗保驾护航,同时对其他新兴靶点的研究探索表示期待。王文博教授强调了全程管理对于胃癌患者的重要作用,包括院前管理、营养及心理状态。并提出胃癌应像肺癌一样,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多次活检,为治疗提供更多思路,也探讨了新型治疗模式和影像组学技术的应用潜力。宗红教授进一步强调了CLDN18.2在胃癌是非常精准有效的治疗靶点,未来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包括与免疫、HER2以及其他少见靶点的联合。胃癌未来的努力方向包括个体化治疗策略、联合治疗策略以及耐药机制的深入探索。




图9:专家讨论环节2

会议总结

随着本次会议逐渐步入尾声,徐建明教授总结道,佐妥昔单抗的出现改变了胃癌一线治疗格局,为胃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生存希望,但相较于肺癌与乳腺癌,胃癌治疗手段仍显匮乏。未来还需要更多从0到1的创新,才能有佐妥昔单抗这样划时代意义的药物问世,丰富胃癌患者的治疗选择,提升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也相信不久的将来国内外指南一定会改写当前胃癌的治疗格局。徐农教授也再次向所有参与临床研究的专家和学者表示敬意,肯定了佐妥昔单抗在胃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他谈到,尽管佐妥昔单抗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胃癌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我们需要通过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为胃癌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图10:现场专家合影

参考文献

1. Shah, MA, et al. Zolbetuximab plus CAPOX in CLDN18.2-positive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the randomized, phase 3 GLOW trial[J]. Nat Med (2023), 29(8): 2133–2141.

2. Shitara K, et al. Zolbetuximab plus mFOLFOX6 in patients with CLDN18.2-positive, HER2-negative, untreated, locally advanced unresectable or metastatic gastric or gastro-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SPOTLIGHT):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hase 3 trial[J]. Lancet (London, England), 2023, 401(10389): 1655–1668.

撰写:Amaia&Lisa

审校:Robert

排版:kenken

执行:Auror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