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1948年5月,一则消息让蒋军中那些财迷心窍的将领们心动不已-江阴要塞中将司令孔庆桂辞职了。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孔庆桂属于复合型人才。他不仅毕业于保定军校3期炮科,同时又毕业于北平南苑航校第4期。

这种经历,在蒋系将领中属于独一份儿的。

按照蒋系部队中将65岁退役的规定,出生于1894年的孔庆桂才54岁,不应该提前10几年就退役才是。

可孔庆桂是个明白人,自己在江阴要塞司令的位置上已经捞得盆满钵满了,若再恋栈不去,恐怕就要被人惦记了。

与其被人查出毛病撵走,还不如主动卸任,拿着钱去经商不好吗?

当然,孔庆桂临走时也没忘了老部下,在保荐继任者的时候,他提出了两个人选,一是炮兵51团团长李道恭,二是江阴要塞参谋长夏琦。

按照以往的惯例,凡是由卸任者保举的人选,大概率会成为继任者。

果然,李道恭在继任人选中排在头名。

只要不出意外,也就是李道恭在接受老蒋面试的时候别掉链子,那么,江阴要塞司令的位置则将属于李道恭。

可谁也没想到,在继任者出炉的时候,李道恭竟然没入选,继任江阴要塞司令的竟然是名不见经传的戴戎光。

早在1947年春,为了配合我军进行的战略进攻,并为渡江作战做好准备,江阴要塞就成为了策反的主要工作对象。

策反工作由唐君照负责,联络人为唐君照的四弟,时任蒋军特种兵科上校科长,毕业于黄埔10期的唐秉琳和唐君照的五弟,时任蒋军工兵24团上尉连长,毕业于黄埔15期的唐秉煜。

既然对江阴要塞有了想法,唐秉琳就准备谋划到江阴要塞去任职。

巧的是,孔庆桂却主动找上门来了。

因为在抗战时期,唐秉琳一直在孔庆桂部下跟随多年且颇受器重,兼之二人又是江苏老乡。因此,孔庆桂希望唐秉琳到江阴要塞去做他的班底。

就这样,唐秉琳就以蒋军特种兵科上校科长的身份调任江阴要塞参谋处长。

不久,在他的介绍下,唐秉煜也调到作战厅担任主管要塞工作的少校参谋。

不过,那时候,唐秉琳和唐秉煜的任务是抓住实权,设法架空要塞司令孔庆桂。

可没料想,在1948年5月,孔庆桂竟然辞职了。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司令若到位,肯定会带来他的一帮嫡系人马,并把这些人安插在各个重要岗位上。

如此一来,过去的工作岂不是白费了吗?

为今之计,上策是把一个能影响、能控制的人推到江阴要塞的司令的位置上去。

若能成功,新上任的司令定会对把他推上去的人感恩戴德,这时候若往江阴要塞安插人手,就容易得多了。

那时候的戴戎光虽然对江阴要塞司令的位置也很垂涎,可他也知道,仅凭他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争不到这个位置的,也只能想想。

因此,当唐秉琳和唐秉煜找到他,表示要想办法把他推上江阴要塞司令位置上的时候,戴戎光自然是大喜过望。

之所以找到戴戎光,自然是有考量的。



戴戎光 图片来自网络

戴戎光的资历并不低,他和排在头名的李道恭,排在次名的夏琦,还有胡宗南举荐的郑瑞都是毕业于黄埔六期炮科的,符合蒋氏提出的要用一个黄埔“少壮派”当江阴要塞司令的要求。这是其一。

其二,戴戎光和唐秉琳两个家族是世交,两个家族之间的兄弟大多都是同学,比较容易取得戴戎光的信任。

其三,戴戎光和顾祝同是同乡加亲信,这种关系在缓急关头是会派上用场的。

高兴是高兴,可有个问题却让戴戎光纠结起来,那就是要想当上这个司令就需要花钱打点关系。

唐秉琳很贴心,拿出30两黄金交给戴戎光。

这30两黄金是通过上级批下来的。

当然,在交给戴戎光时,却是另一番说辞,大意就是,江阴要塞七千兄弟都景仰你的威名,都想让你来当司令。

钱有了,还有两个问题待解决。

一个是要有人给戴戎光写一封举荐信;二是如何打通军务局的关系。

因为这种晋升报告都是通过军务局递交给蒋氏的。

这两件事儿,唐秉琳给戴戎光办好了一件。因为唐秉琳的表兄吴广文与兵工处科长梅含章关系甚好,而梅含章又与军务局机要参谋朱永堃相交甚好。

梅含章之所以这么帮忙,是因为他与吴广文有莫逆之交。

那还是在1943年,梅含章参加了一个名叫在“中国青年将校团”的秘密组织,其目的在于拥蒋反何(应钦),准备搞一次所谓的“清君侧”。

后被军统头子戴笠察觉,将梅含章一干人等全部逮捕关押。

在梅含章被押期间,吴广文一直照管其家属生活。

直到抗战胜利后,老蒋查明“将校团”系“忠蒋反何”的组织,方予“无罪释放,另行安排”。

其实,这个理由仅是一部分。

更重要的理由是,由于在解放战争时期,蒋军损失太大,一度面临着“人才荒”,这才不得已把梅含章等人放了出来。

梅含章被释放后,对吴广文在他被拘押期间对家属的照顾感激不尽。

见昔日的恩人求上门来,梅含章岂有不帮之理?

打通了这个关系,戴戎光找到朱永堃,请朱永堃给他想办法。

这件事儿非常紧急,因为递交蒋氏的这份报告正在朱永堃手中,马上就要交给军务局长俞济时,由俞济时交给蒋氏。

并且朱永堃还透露,俞济时已经把李道恭的名字排在了头名。

朱永堃表示,我倒是可以把戴戎光的名字排在头名,但有个前提,戴戎光要弄到一份保荐书啊。

要是连份保荐书都没有,就把戴戎光列为头名,这个事儿是说不过去的。

这个事儿对戴戎光来说并不难办,他立即来到陆军总司令部找到顾祝同,请顾祝同给他写一封保荐书。

好在顾祝同还是比较讲究同乡情分的,就给戴戎光写了保荐书。

戴戎光立即把这份保荐书交给了朱永堃,朱永堃自然也就把戴戎光的名字列在了头名。

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把戴戎光列在头名是要征求俞济时同意的。

这下子,那30两黄金就派上用场了。

得到黄金的俞济时对把戴戎光列为头名就装作没看见,把候选人名单交给了蒋氏。

接下来的事情也没出意外,蒋氏在戴戎光的名字上画了个圈儿。

由于几天后还要得到蒋氏召见,戴戎光更是不敢怠慢。

本来他是一头乌发,剃掉。

镶有一颗金牙,掰掉。

总而言之,戴戎光把自己倒饬的完全符合蒋氏的审美。

蒋氏看后,对戴戎光的感观很好。

于是,这个江阴要塞司令就落在了戴戎光身上了。

当上江阴要塞司令后,戴戎光倒也知恩图报,把那些在他竞争江阴要塞司令过程中提供过帮助的人都拉到了江阴要塞。

如果加上唐秉琳自己发展的人员,在起义前,江阴要塞共有多少地下党呢?



图片来自网络

江阴要塞炮兵总台总台长唐秉琳。

游动炮团团长王德容(此前担任兵工处副处长,调到江阴要塞后担任江阴要塞司令部参谋长,后调任改职)。

守备总队总队长吴广文。(由兵工处科长调到江阴要塞任参谋主任,后改任该职)

江阴要塞参谋长梅含章。(由兵工处科长调到江阴要塞任守备总队长,1948年底调任参谋长。)

工兵营营长唐秉煜。(“国防部”三厅上尉参谋,调到江阴要塞任少校工兵营营长)

要塞一大台台长孟怀高、要塞二大台台长邱作霖、三中台长毛介平、二中台长丁佩基、六中台长吴仲琪、二大台长傅仲山、工兵营副营长龙浒、通讯连副连长李容有、政工室秘书何漪、守备三大队副曹炳三。

本来,曹炳三不太好争取,因为守备三大队的主要成分是苏北还乡团。

可曹炳三是红帮成员,在帮内的“老头子”恰好是吴广文的父亲吴兆山。

“老头子”发话,曹炳三哪敢不听?就这样被争取过来了。

由此可见,在江阴要塞起义之前,戴戎光就不仅是被架空的问题了,而是在江阴要塞,他说话已经不好用了。

那么,戴戎光就一点也没有发现问题吗?

戴戎光发现问题是在1949年4月。

在此之前,每当有人对江阴要塞以及他本人提出质疑时,要么由其本人推搪过去,要么顾祝同出面力保,他对这一切还真一无所知。

1948年冬,几个从苏北逃亡到江阴和上海的地主曾经向伪江苏省保安司令部告密,说江阴要塞有一个姓唐的团长,他的哥哥(指唐君照)在盐城城防警备司令部当政委,他也靠不住。

这个话对唐秉琳威胁很大。

即使蒋军对唐秉琳进行调查后查无实据,但若以有嫌疑为名把唐秉琳调离江阴要塞,对接下来的起义会造成相当大的麻烦。

可戴戎光对此不以为然。

直至有一次,戴戎光出席一绥区会议,主政江苏的丁治磐还在追问戴戎光关于唐秉琳的情况。

戴戎光的回答是,对唐秉琳的传说都是猜测,他是黄埔10期的小老弟,对校长是忠诚的。他的哥哥虽然在江北,但这也是各为其主嘛!我有一个弟弟(指戴曙光)也在江北,难道我也有嫌疑?

其实,戴戎光不只有一个弟弟在江北,他的胞兄戴克光也在江北。

戴戎光这么一说,众人也就释然了,因为这种兄弟之间分属不同阵营的情况在近代比比皆是。

如果用这种理由指认唐秉琳有嫌疑,那么在蒋系部队中,有这种嫌疑的人一抓一大把,根本没人可用了。

到了1949年李宗仁上台后,也有人密报说戴戎光在解放大军渡江时有叛变响应的嫌疑。

李宗仁为此还特意找到了顾祝同,要把戴戎光从江阴要塞调走。

可顾祝同认为,此乃流言,不可轻信。

并且,点将戴戎光担任江阴要塞司令要职的是老蒋,此可见戴戎光深受蒋氏器重。

若把戴戎光从江阴要塞调走,知道的是害怕戴戎光有叛变的嫌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李宗仁在借机削弱黄埔嫡系的实力,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口实。

见顾祝同拍着胸脯给戴戎光作保,李宗仁虽然半信半疑,但也只能信了。

严格来说,顾祝同也未必就真的相信戴戎光,

可他也不得不出面为戴戎光作保。

因为戴戎光当初的保荐信是他写的,如果戴戎光真的出了问题,那岂不是他有眼无珠,受到连累吗?

不仅如此,保密局的头子毛森也通过情报察觉江阴要塞似乎不稳,也想要对戴戎光动手,可却被人给拦了下来。

给出的理由是,顾总长刚在李宗仁面前为戴戎光作保,你就敢对戴戎光动手,难道不想干了吗?

就在地下党在江阴要塞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就等渡江战役发起后起义时,变故发生了,吴广文被戴戎光下令给抓起来了。

难道地下党在江阴要塞的活动被戴戎光发觉了吗?还真不是。

1949年3月下旬,蒋军已经判断我解放大军将从江阴方面进行突破,封江更加严密,禁止放船,违者“一律格杀勿论”。

由于戴戎光和一绥靖区司令丁治磐之间利益的争夺,戴戎光通过他的亲信,守备总队二大队长郭善增在张家港放的一批船被丁治磐派出的密探发现了。

戴戎光为了推卸责任,即嫁祸于吴广文。



吴广文 图片来自网络

说起来,戴戎光也确实不太够意思了。

若没有吴广文,他就认识不了梅含章。若没有梅含章,他就认识不了朱永堃,他这个江阴要塞司令也就当不上。

可在利益面前,戴戎光把昔日的恩情全部抛在脑后,毫不犹豫的就把吴广文给抓起来了。

鉴于此,唐秉琳、王德容、梅含章一起来找戴戎光,请求把吴广文交给三人共同负责看管。

不料,丁治磐来电话通知,要亲来要塞“视察”。

丁治磐若来,吴广文定会落入其手。

唐秉琳等人当机立断,连夜把吴广文秘密转移到了无锡。

吴广文“放船事件”的发生,对江阴要塞的起义工作影响很大。因为吴广文担任的是守备总队长一职,若没有自己人继任,该总队有失控的危险。

本来,戴戎光打算让他的亲信,守备总队副总队长沈震遐接任,这是地下党不能接受的。经过一番活动后,才争取到由同情我党,支持起义的参谋处长李云葵接任。

1949年4月20日23时左右,天公作美,风向急剧地转了180度,由东南风变为西北风,这正是有利于大军渡江。

解放大军渡江直奔江阴要塞而来,戴戎光立即下令开炮。

可直到这时他才发现,他的命令已经出不了指挥部了。

面对几支指向他的黑洞洞的枪口,戴戎光吓得面如土色,只能乖乖缴械投降。

直到这时他才知道,整个江阴要塞的军官中,只有他和寥寥几人不是地下党。

江阴要塞战场起义后,我渡江大军在东线未费一枪一弹,全部胜利渡江。

这个战例,在解放战争时期是比较罕见的。



图片来自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