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赵国东,今年48岁,初中文化,来自一个小县城的农村家庭。
年轻的时候家里穷,初中毕业没再读书,早早出来打工。
后来在建筑工地干了十多年,攒了一点钱,在我们县城边上的一个小镇上开了个五金店,生意不大,但够养家糊口。
我结婚早,二十六岁那年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婆李琴,她是镇上小学的老师,家里条件不错,父亲是镇政府的退休干部,母亲早些年去世了。
李琴比我小两岁,长得秀气,说话也温柔,我们相处了三个月就结婚了。
婚后,李琴坚持让我搬到她家住。
她说她父亲一个人太孤单,想让我们陪着他,我想着岳父年纪大了,孤苦伶仃的,也就答应了。那一年我才31岁,谁能想到,这一住,就是17年。
这17年里,我尽心尽力地照顾岳父,把这个家当成自己的家。
可直到我父母年纪大了,我说要回家赡养他们的时候,岳父的一句话却让我泪流满面:“ 这50万,你拿去,给你爸养老用的。 ”
02
岳父是个讲理的人,但他从不轻易表露感情。刚搬去他家的时候,我还觉得拘谨,生怕哪句话说错了,哪件事做得不合他意。可李琴总劝我:“别怕,我爸其实心软,看你对我好,他就不会难为你。”
起初的日子确实不容易。
李琴工资不高,我的五金店也刚起步,赚得不多。
岳父虽然有退休金,但他不愿我们花他的钱,家里的一切开销,我们自己承担。
他不说我们穷,但有时候那沉默的眼神让我觉得自己不够资格住进这个家。
那年冬天特别冷,五金店生意清淡。
我一天到晚守着店铺,进不来几个客人,李琴回家后也累得不行。
岳父却在一个周末早上,悄悄走进我的店里,递给我一杯热茶,说:“你这店,能不能加点生活用品,附近人多图方便。”我点点头,心里却泛起一股暖流。
我听了岳父的建议,逐渐调整了经营范围,店里多了些日用品、灯泡、电池,生意慢慢好转。那时我才明白,岳父不像我想的那样冷漠,他只是把关心藏得很深。
李琴怀孕那年,我几乎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岳父也开始主动帮忙。有时候他会陪我去进货,跟我聊些年轻时的事。我们两个男人,在忙忙碌碌中,逐渐有了默契。
儿子出生后,岳父更像变了一个人。每天抢着抱孩子,哄着睡觉,甚至半夜听到孩子哭,他第一个爬起来。我看着他抱着孙子坐在沙发上打盹的样子,心里说不出的感激。
我爸妈在老家,靠种地为生。我每年都会回去一两次,给他们钱,修房子,买药。但因为店里离不开人,加上李琴带孩子辛苦,我总是匆匆回去,很少陪他们待久。
一次,母亲打电话说父亲跌了一跤,在家躺了三天没人照应。
我听完这话,坐在店里发了半小时的呆。
李琴见我闷闷不乐,拉着我问:“是不是爸妈那边有事?”我点点头,说:“我是不是个不孝子?
爸妈年纪大了,我却一直住在你家,连他们生病都顾不上。”
她握着我的手,“你没错,是我让你留下的。我也知道你心里难受,要不这样,等过完年,我们一起回去看看。”
年后,我带着老婆孩子回了老家。父亲瘦了,母亲的耳朵也背了不少。看到我回来,母亲眼泪就掉了下来。我第一次在儿子面前哭了。
那晚,我和李琴商量:“我想回老家和爸妈住一段时间,哪怕一年半载,也让他们感受下儿子的孝心。”李琴低头不语,过了好一会才说:“你想清楚了吗?你爸妈确实需要你,可……我爸也离不开你。”
我明白她的难处。岳父身体还算硬朗,但年纪大了,很多事都指望我操心。可我心里那根弦已经绷紧了,我的父母,我再不去陪他们,也许就没有机会了。
我鼓起勇气跟岳父开了口。他沉默了很久,缓缓点头:“你爸妈养你这么大,养老是理所应当的事,是我占用了你太多时间。”
我鼻子一酸,刚想说话,他却转身进了房间,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个信封,递给我:“这里有50万,是我这些年攒下的。你拿去,好好给你爸妈养老。”
我顿时愣住了,连连摆手:“爸,我不能收这个,这是你的钱!”
他却坚定地说:“你在我家住了17年,没拿我一分钱,却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你是我女婿,更是我儿子。给你爸妈养老,是我该做的。”
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03
我带着儿子回了老家,给父母翻修了老房子,也带他们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父亲的腿伤恢复得不错,母亲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李琴每周都会带儿子回来住两天,岳父偶尔也来看看我们。我们依旧是一家人,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相处。
我知道,人生的路,还很长。我不敢说自己尽善尽美,但至少,我没有辜负亲情,也没有愧对那个默默支持我的岳父。
那50万,我一分没动,存在银行里,等将来再用来照顾他。因为他,不只是我岳父,更是我人生中最值得尊敬的长辈。
生活,总会在悄无声息中,给你最深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