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周刊】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陈尧明文集有感
徐国良
3月2日下午,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文化学者陈尧明,用微信给我发来了他发表在《江南文化播报》上的文集,让我受宠若惊。我连忙打开文集,拜读了播报为他汇编成集的49篇文章,看后如醍醐灌顶,被他的勤奋所感动,被他的文釆所倾倒,被他的高尚情操所折服。为不辜负尧明部长给我发文集的信任和厚爱,我决定冒“班门弄斧”之嫌,写下对尧明部长作品文集的点滴感悟。
尧明部长是无锡宣传理论战线上资深的学者型官员。扎根于江南这片沃土上的他,理论功底深厚,以前曾多次听过他的理论辅导课。他的每次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非常接地气,能打动人心;他的讲课,每次都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入人心田,听了十分过瘾。我与他相识于1987年,那时我转业回地方安排在外经委党组办负责宣传工作,正巧我的战友须俭分配在尧明任副科长的宣传部理论科工作,由于工作和看望战友须俭的关系,我和尧明部长就这样开始熟悉了起来,以前只知道尧明部长能讲,谁知他的写更胜一筹,流淌在他笔下的文字,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真是太合适不过了。
综观作者的49篇作品,篇篇都是精品;每篇无不都显示出作者的聪明睿智;显示出作者对作品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厚度;显示出作者的笔力遒劲、文化底蕴的深厚。它涵盖了无锡的前世今生,地理历史,园林景观,风土人情,写的淋漓尽致,读着读着就让我进入了作品的世界,如同喝上一杯醇厚的咖啡,飘香四溢,细细品来,不觉如清风徐来,沁我心肺;徜徉在作品里,陶醉在作品中。个人浅见,作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江南自泰伯奔吴,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江南文化,水侧山旁,钟灵毓秀,源远流长”。作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上,花了很多精力,写下了“最爱在江南”、“江南慈善文化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文化自信”、“无锡20张文化名片”等多篇文章,饱含着激情,作了详尽和富有开拓性的解读,用自己的特长,将宣传江南、研究江南、泓扬江南特色文化发挥到了极致,并以此为荣、以此为乐、乐此不彼、其乐无穷。
二是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逝去亲人、友人的热爱。首先,尧明部长用他那蘸满深情的笔,回忆了他的母亲、兄长和妻子。文章写得催人泪下、感人肺腑。写出了作者对亲人的孝、对亲人的慈、对亲人的爱。“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可以想象,作者在写这些作品中的心情,泪珠跌落在键盘上,悲伤的心情从心底涌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真的就是一个“悲”字了得。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多么的爱他的母亲,爱他的妻子,爱他的大哥。由于工作关系,我跟作者的兄长尧圻特别的好,他原是无锡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的总经理。长得眉清目秀、慈眉善眼,为人谦逊朴实,粗看与作者如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一样。他哥每次到我局里办事,总会抽空闲时间到我办公室坐坐,俩人谈谈工作,唠唠家常,话语十分投机,有相见恨晚之感,至今还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作者在笔下流淌出的“世间唯有弟兄亲”,一语就概括了他对兄长的无比尊敬、无比深情、无比怀念,读后令人感慨、动人心弦。
其次是对故人的怀念。“君子怀德,世福绵泽——追忆俞世福老书记”,写出了老书记的高风亮节,写出了老书记对作者的关爱,文章写的情真意切,充满着对老书记诚挚的感恩之心。
“倾盖如故”——追忆吴建民大使”,作者在此文中写出了大使儒雅谦和的风格,写出了大使大气睿智的谈吐,写出了大使在公众场合下迷人的风釆。它如一幅人物肖像画,把吴建民大使如真人形像呈现在读者面前;“读星云、悟人生”——为纪念星云大师圆寂而作”,更是写的荡气回肠,在其文中流连往返。作者写出了星云大师“如云之飘逸,如水之清澈,如日之灿烂,如月之圆滿”。“台湾没有台湾人,台湾哪个不是中国人”,作者在文中一下子写出了星云大师大德高僧的高大形象;“一日为师,终身为师——追忆孙冶方”、“深切缅怀墨林兄”等无不都显示出作者对逝去的长者、友人的一片热爱之心、怀念之情,还可以写出一些,但我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三是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工作的热爱。按理到退休年龄,且人入古稀,可以安享晚年了,但作者“退休不退志,退休不退责,退休不退趣,退休不退学”。决心坚如磐石,行动铿锵有力,成效硕果累累。“十年退休路,人生二度春”。作者在这十年中,如鱼得水,搞“红”了五个“一”工程,即一会,一群,一刊,一号,一院,且个个搞得红红火火。诚如作者在书中所写:十年来,热情的拥抱时代,拥抱生活,服务经济社会文化,充分体现人生价值;丰富个人兴趣爱好,充实个人精神生活;服从组织按排,适度发挥余热;亲吻伟大时代,更新知识技能。把退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并将退休生活过出了热度、过出了高度。看完这些,我从打心底由衷的钦佩作者,为作者击掌叫好!
四是字里行间,体现了对优秀人物的热爱。书中用一定篇幅,作者浓墨重彩,热情讴歌在党务、书法、艺术、文化等方面涌现出的优秀人物。如“小身板、大能量——记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桑梅”、“为艺术而生——雅芬专场音乐会欣赏有感”、“江南好女儿——记女画家汪雪月”、“讲好江南故事的长青树——吴翼民老师”、“江南一才子苏迅小老弟”等。在作者笔下,这些人物都在各自领域,大伸拳脚、成果凸现、光彩照人。书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身板、大能量——记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桑梅”。作者把桑梅誉为“小巷总理”,写出了她用智慧构建党建的不懈追求,写出了她敢闯敢拼的坚韧风格,写出了她做群众工作心思慎密的似水柔情,写出了她在社区工作中为群众排扰解难的长袖善舞。
作者对吴翼民老师十分敬重,写“讲好江南故事的常青树”一文,作者应该下了很大的功夫。书中写吴翼民老师创作的三个阶段,对这三个阶段的创作之路描述的极为详情,对发表的作品如数家珍。对小老弟苏迅在文坛崭露头角欢欣鼓舞,用优美的文字赞誉他:“凌寒遇百花,斯有一方春”,“让个体生命自由绽放”。文中作者写出了苏迅成功的秘诀,在“历史的、文化的、时间的土壤中深藏,静默吐纳天地之气,涵养坦荡之心,一旦出土,便惊艳了时光,震慑了心灵”。可见作者是多么地推崇苏迅小老弟。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拜读完作者的作品集,我对作者写出这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这应该是源于他的勤奋、努力、刻苦,源于他深耕的生活,源于他的厚积薄发。
囿于我文笔的笨拙,在作者优秀作品面前,怎么写都显得苍白无力,权作读尧明部长作品集的一点感悟吧。
“海阔凭魚跃,天高任鸟飞”。我衷心祝愿作者有更多的新作精品问世,为伟大的时代、幸福的江南、可爱的家乡写出更华丽的篇章!
作者简介
徐国良,1953年12月生,江苏无锡人。有15年军旅生涯,回地方后曾任无锡市外经局副局长、液晶办主任、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