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仪征中医院,对原平台表示感谢!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
房颤是中老年人以及心脏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的房颤卒中属于高发。房颤卒中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因此给家庭和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随着国际上对于房颤患者个体化治疗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左心耳封堵术作为口服抗凝药的替代疗法,已成为全球房颤卒中预防治疗的新趋势,越来越多地吸引临床医生和房颤患者的关注。
4月11日,仪征市中医院心血管二科汤华主任团队,邀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杨兵教授,成功为一名61岁房颤患者植入国产LACbes左心耳封堵器,患者目前康复状况良好,免除患者终身服用抗凝药的痛苦和高出血的风险。
案例分享
患者男性,61岁,主诉“反复胸闷心慌10余年,加重一周”入院。入院检查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房颤动;高血压1级;2型糖尿病,且口服抗凝药依从性差。
CHA2DS2-VASC(房颤卒中预防分析)评分2分,卒中风险高,根据病情该患者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预防卒中,但同时必须面对抗凝药物高致命出血风险,患者HAS-BLED(口服抗凝药出血风险评估)评分3分,为出血高危。
术前CT评估
术前CT排除血栓,评估心耳形态。
术前讨论
综合患者以上情况,心血管二科汤华主任团队联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杨兵教授对该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讨论分析,治疗团队为该患者制定了左心耳封堵手术方案。
局麻情况下行左心耳封堵术。术中在RAO30 CAU20体位造影观察心耳形态,选择合适尺寸的LACbes封堵器植入。
术中影像
RAO30 CAU20体位造影。
观察封堵效果良好。
满足PAST原则,安全释放,有效封堵。
术中造影显示,该患者左心耳梳状肌发达,正是符合高卒中风险的左心耳形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手术难度,通过手术团队精湛的手术手法,成功一次展开封堵伞,术中结合多个影像评估封堵器周边无残余漏,牵拉稳定,无相对位移,完美封堵,历时一个小时左右,左心耳封堵术顺利完成。
术后情况
术后24小时,患者即可下床正常活动, 45天左右内皮覆盖整个封堵器,就可以实现将整个左心耳口部解剖上完全隔离,达到预防卒中的目的。
此次左心耳封堵手术的成功开展,具备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仪征市中医院心血管二科团队技术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成功开启了我院心血管内科房颤治疗领域的新篇章,将为更多房颤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预防血栓形成的治疗技术,降低房颤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使患者摆脱终身口服抗凝药物的困扰,减少用药出血的风险,造福更多患者
左心耳封堵术科普
什么是左心耳?
左心耳位于左心房的左前外侧,是一个狭长的管状盲腔,形状不规则,其内可存在丰富的梳状肌及肌小梁,外形似人耳,称之为左心耳。左心耳形成于怀孕第三周,并在胎儿时期承担左心房的功能,心脏发育完全后,左心耳的功能明显降低,但正常生理状态下仍对左心房的压力和容量调节具备一定功能。
在心脏的结构中,左心耳是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部位。研究表明,90%以上的左心房血栓都位于左心耳内。因此,对于房颤患者来说,预防卒中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有效管理左心耳内的血栓。
左心耳封堵术科普
心房颤动与脑卒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对“房颤”这个词并不陌生。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它使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滞,进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而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就可能随血流移动至全身不同部位,引发栓塞,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脑血管栓塞,即脑卒中。
房颤为什么会发生脑卒中呢?当发生房颤时,心房的规律收缩性活动消失,血液容易瘀滞,流动不畅,就会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着血流向外周器官流动,会堵塞外周器官供血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肾梗死、肠道坏死、脾梗死、下肢坏死。其中血栓脱落后最容易堵塞脑部血管导致缺血性卒中。房颤脑卒中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致死率等特点,且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卒中发生率无差异。
图 | 左心耳封堵术适应症
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明确房颤患者卒中预防为首要任务,根据卒中风险评分,男性≥2分,女性≥3分患者均需抗凝治疗或者进行左心耳封堵术。房颤射频消融术不能预防或者减少卒中,也不是停止抗凝的理由,需根据卒中评分终身预防卒中的发生。
什么是左心耳封堵术
左心耳作为一个盲管状结构,有的富含梳妆肌,腔隙隐窝众多,在发生房颤时,血液更容易瘀滞,从而形成血栓。研究发现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大都发生在左心耳,左心耳是房颤血栓形成的主要场所。左心耳封堵术就是使用特定的封堵器封住左心耳开口,阻断左心房和左心耳内的交通,消除血栓形成的场所,达到预防血栓的作用。
左心耳封堵术是近20年来房颤卒中预防的重大进展,大量临床证据显示是目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左心耳封堵术后不再需要终生抗凝,解决了患者的后顾之忧,也是一劳永逸的方法。
专家简介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杨兵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常务副主任,心血管内科南院主任,心律失常诊疗中心主任,房颤中心主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促会心律与心电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心血管病精准医学分会第二届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美国心律学会委员、亚太心律学会委员,上海市心律学会常务委员,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常委,浦东新区房颤中心联盟主席,浦东新区医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浦东新区医学会心电图专委会第二届顾问,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导师,《PACE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心血管病进展》等编委,专注于心律失常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擅长复杂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植入电子装置和左心耳封堵术。发表SCI收录论文多篇,主持国自然3项,省部级课题和奖励多项。
汤华,心血管科主任医师,仪征市中医院心病二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扬州心血管病学组委员,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危重症的抢救与治疗。取得全国心脏起搏电生理、冠脉介入手术资质。
出诊时间:周一、周三、周五
坐诊科室:门诊二楼心病二科8号诊室
宁锦平,心血管副主任医师,2009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擅长心脏病介入治疗及心脏病危重症抢救。对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瓣膜病的救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取得卫生部心血管介入医师介入治疗资质。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
坐诊科室:门诊二楼心病二科8号诊室
王鹏飞,心血管主治医师,2011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等多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同时从事心脏介入工作10年,常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心脏支架植入治疗,并取得心血管介入医师介入治疗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