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七连屿多个岛礁出现 “红色海潮”,经科学论证,是因生态向好,珊瑚“生仔”。潘思羽 摄
近日,三沙七连屿岛礁巡护员在日常巡查中,于赵述岛、北岛、中岛、中沙洲、南沙洲等海域监测到异常景象——海面浮现大面积红色漂浮物。岛礁巡护团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过七连屿工委向市海洋渔业局紧急通报情况,一场围绕海洋生态的科学排查迅速展开。
市海洋局接报后第一时间启动海洋生态预警应急响应机制,指导七连屿工委工作人员开展环境勘察,采集漂浮物样本,并通过交通船送至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西沙站进行实验室检测。经权威鉴定,此次出现的红色漂浮物实为造礁石珊瑚的卵群,其表面因附着共生藻类,在强光照射下呈现特殊红色景观,需要数天才能发育到自主游动状态,建议广大群众不要去扰动它们,并注意别让油污污染它们。监测数据显示,此次珊瑚产卵规模覆盖多个岛礁周边海域,涉及多种造礁珊瑚物种。参与检测的中科院南海所专家指出,珊瑚大规模集中产卵是礁区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珊瑚幼虫的存活需要清洁的水质、稳定的水温以及丰富的附着基质,此次七连屿海域出现的“红色浪潮”,不仅证实了该区域海水透明度、营养盐指标等长期维持在优良水平,为珊瑚幼虫着床提供了理想的天然温床,更表明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正在显著增强。从最初的“污染疑云”到最终的“生态喜讯”,这起事件成为七连屿海洋保护工作的生动注脚。近年来,七连屿率先建立“岛长制”,组织渔民建立岛礁巡护员团队,常态化开展珊瑚、海龟、砗磲等海洋生物保护行动。此次珊瑚产卵奇观的出现,正是生态保护成效的直观呈现。
当珊瑚用“红色浪潮”回应人类的守护,这是大自然最动人的生态诗篇。七连屿的实践再次证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终将收获来自蓝色海洋的慷慨回馈。
来源:三沙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潘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