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如何活态传承赋能经济发展,4月16日至17日,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何俊杰带领相关专家和协会工作人员赴诸暨、新昌两地开展专题调研。此次走访调研主要围绕浙江省“非遗主题街区”评选及非遗真正为街区赋能、探寻绍兴非遗经济创新实践案例两个大课题展开。调研组实地走访了两地非遗主题街区、相关企业和非遗工坊,与当地非遗保护中心、街区运营管理单位、非遗企业负责人和相关非遗传承人进行座谈,深入了解了非遗经济在各地尤其在企业、市场主体中的创新实践,并就非遗如何活态传承赋能经济发展,如何依托协会平台,传播推广绍兴非遗,活化创新方法,推动非遗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非遗主题街区是指以当地特色非遗资源为基础,以文化和旅游融合为方式,通过传承弘扬区域传统文化,突出非遗活态化展现,从而提升地方文旅消费、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商业旅游区域。它是激发文旅消费活力,赋能非遗经济的创新模式之一。2024年,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为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与活态传承,充分释放非遗在文旅融合中的独特价值,积极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评选出首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街区,并于当年12月19日在绍兴举办的第二届“浙江省非遗保护发展年会”上,公布了首批30家名单,越城区鲁迅故里步行街、嵊州越剧小镇、新昌里江北历史文化街区、上虞里直街、柯桥安昌古镇景区老街等5个街区榜上有名,展现出绍兴非遗与文旅融合的丰硕成果。
今年3月12日,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发出通知,计划在首批30家的基础上,再增评70家,提前实现全省百个非遗主题街区目标。绍兴作为非遗大市,各地踊跃申报,彰显了绍兴非遗的良好生态和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的作用地位。在4月16日至17日的现场走访中,诸暨的西施故里商业街区和新昌梅渚古村非遗街区各具特色,调研考察组一行与相关运营公司、街道相关负责人、非遗传承人和两地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就如何打造好非遗主题街区,促进非遗与文旅融合进行了深入交流。
“绍兴非遗经济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是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为推动非遗经济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度挖掘和系统总结绍兴非遗在坚持活态传承和经济创新发展中的实践经验,充分彰显非遗在新时代的独特价值与蓬勃活力,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创造经济价值,助力绍兴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共富示范区。
调研期间,何俊杰会长一行与绍兴越江茶业有限公司、诸暨市同山高粱厂、诸暨市小吃协会、南孟文化研究中心、浙江绍兴丸十工艺有限公司、思存酒业(浙江)有限公司、新昌县天功坊砖瓦有限公司、新昌蕊花村梨膏糖工坊等十余家企业和单位进行了走访、交流和座谈,针对非遗经济如何实现创新课题进行了细致指导,并围绕非遗产品营销破圈、区域品牌打造、产品辨识度提升以及消费者体验与认可度增强、历史经典产业复兴等核心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讨。如诸暨的同山烧酒产业、珍珠产业、地方特色小吃产业、香榧产业如何通过非遗资源的整合,打响非遗品牌,以非遗提升产品价值,古建砖瓦等传统建材如何跨界文房文创,梨膏糖非遗产品的包装设计、价值提升,如何构建非遗研学特色等等,既讲理论,更重实践、方法和路径。
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何俊杰在调研座谈中强调,2025年是中国非遗的元年,因为随着今年春节成为人类非遗,广大百姓尤其是年轻人,表现出了对非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可以预判,我们已进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历史机遇期。非遗的提出已经历二十余年,随着对非遗的抢救、保护,正逐步进入融合、传承、转化、创新的新时期。我们的非遗传承人、非遗企业和非遗相关单位,要深刻理解非遗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要重新审视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问题,从非遗的活态传承、非遗赋能产业、非遗赋能产城人文融合,助推非遗经济发展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大非遗角度,来思考非遗的保护传承和高质量发展,要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享成果。我们寻找“非遗经济创新实践案例”,编制、发布《绍兴非遗经济创新发展报告(蓝皮书)》,其价值和意义正在于此。
责编:易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