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图片回顾专栏往期内容

“初心之地抓党建,是光荣与自豪,更是责任和使命。”

“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

两年前的四月芳菲,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黄浦区人民法院)启动了“外滩法官小巷行”品牌活动。

两年来,“外滩法官小巷行”的哪一件案事例让你记忆犹新?哪一个金句曾触动你的心弦?


为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紧紧围绕“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开展,4月17日,黄浦区人民法院举行了“外滩法官小巷行”两周年活动,回顾两年来的奋斗历程,总结成绩、展望未来。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第二庭副庭长何东青,上海市人大代表方研翔、陈燕、金迎、周锦芳,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理秋,黄浦区政协副主席陆静,黄浦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段守亮出席活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相关部门负责人,黄浦区各街道领导,黄浦区人民法院部分院领导,黄浦区相关居民委员会党总支书记,部分黄浦区人大代表、该院特约监督员,媒体代表等受邀参加。

十个案例,镌刻了那些走街串巷的印记

“两年前,我们启动了‘外滩法官小巷行’,初衷是让干警走出法庭,走进小巷,感受大都市背后的烟火气,体会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让司法力量真正下沉到社区一线,化解群众急难愁盼、传递法治温度。”在开场致辞中,段守亮说道。

从保障旧区改造头号民心工程的“外滩城市更新巡回审判(调解)工作站”,到服务上海“进口浓度”最高的“新天地国际商事巡回审判站”,从在全市法院率先实现巡回审判全覆盖、诉讼服务入驻街道综治中心全覆盖,到60余名青年干警在基层治理中淬炼成长,段守亮总结了“外滩法官小巷行”取得的成就,并就打造活动亮点、发挥资源优势、扩大品牌效应等方面对深化品牌建设提出了展望。

“外滩法官小巷行”开展两年内,涌现了一大批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案例。活动现场,提炼总结的十个典型案例以“司法服务聚民心”“与法同行安民心”“青春淬炼暖民心”三个部分展现。


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主任万明民、外滩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弢、瑞金二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伟峰、淮海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陆晓钧为“外滩城市更新巡回审判(调解)工作站”“新天地国际商事巡回审判站”“社区巡回审判全覆盖”“诉讼服务入驻街道综治中心全覆盖”典型案事例代表颁奖。


豫园街道办事处主任洪立,打浦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姜敏,老西门街道党工委书记潘燕兵为“老字号司法保护机制”“法官送法进校园”“‘融和里’青年志愿者团队”典型案事例代表颁奖。


五里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辉,半淞园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林捷,小东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衡为“妥善化解邻里纠纷”“推动社区飞线治理”“消除楼道堆物隐患”典型案事例代表颁奖。


11位参与2024年“我在居委当助理”的居委书记被授予了“优秀实践导师”奖项,由黄浦区人大法制委、监察司法委主任何建红,黄浦区区级机关党工委书记张孝文,黄浦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刘易进行颁奖。



扫码查看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外滩法官小巷行”十个典型案事例全文

据介绍,“外滩法官小巷行”硕果累累,获评最高人民法院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优秀案例二等奖,上海法院党建融合发展十佳优秀案例,上海法院十大文化品牌,2024年黄浦区机关优秀党建品牌案例等,还入选《旗帜》杂志优秀党建品牌名录。

六个项目,延伸司法服务至每一个角落

如何继续深入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全面推进“外滩法官小巷行”?活动现场发布了2025年六个重点项目,未来,“外滩法官小巷行”将范围拓展地更广、机制扎根地更深。


➤青年干警扎根社区,“1+1+x机制”参与治理

继续选派40余名青年干警担任居委主任助理,通过“1次普法讲座+1次社区整治+x项特色活动”机制,深度参与纠纷调解、社区治理。

➤司法服务嵌入综治,“零距离解纷”一站直达

将法律咨询、先行调解、立案指导、法律援助等诉讼服务全面嵌入黄浦10个街道综治中心,整合“小巷法官+调解员+调解组织”三股力量,形成“一窗受理、多元联动”协同机制。

➤巡回审判立体布网,“闭环式服务”长效驱动

针对社区治理高发矛盾,开展“巡回审判开放日”,将庭审现场搬进社区,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旁听,同步发送司法建议并跟踪整改,形成“庭审-建议-整改”闭环;依托特色工作站,推出“先行调解+示范庭审+流动普法”全覆盖服务,推动“预防-化解-治理”闭环。

➤法治副校长精准普法,“双向互动”育才护苗

深化法治副校长队伍建设,根据法治教育需要增补人员力量,创新与教育集团合作机制。丰富普法方式,构建“双向互动”普法机制,一体推进“法官走进课堂”专题授课与“师生旁听庭审”实践教学双向融合,通过专题讲座、庭审观摩等多样形式培植校园法治文化土壤,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数字赋能金融调解,“全链式智理”护企惠民

线上依托融资租赁合同纠纷调解数字系统,以数字人调解、诉辩要素审核、费率合规校验等智能化功能,切实缩短金融纠纷化解周期。线下依托黄浦金融先行调解工作室为支点,构建“金融机构自行和解+工作室主持调解+先行调解”三层纠纷化解模式,压缩纠纷处置成本,促推金融争议实质化解。

➤知产保护多元协同,“创新生态”全面激活

依托“知识产权嘉佑站”平台,聚焦二次元产业、数字经济和中华老字号等重点领域,完善知识产权案件快速审理机制,提升审判质效。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女性主题活动、签订合作协议、发布数字知产保护服务包、构建“多元解纷+风险预警”体系。

一个锚点,发挥基层党建联系点最大效能

如何更好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与司法服务深度融合,不断优化这一基层实践的新样本?

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第二庭与黄浦区人民法院进行了基层法院联系点签约,通过党建共建的形式,以服务群众为落脚点,为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在选派黄浦区人民法院40余名青年干警参加2025年“我在居委当助理”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的青年干警代表也加入了“居委书记助理”的队伍。活动中,段守亮向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的青年干警代表王刚授予了“居委助理”名牌,用好基层法院联系点这个“小窗口”,鼓励年轻干警下基层、接地气,以司法之力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


最后,何东青、王理秋、陆静和段守亮共同启动2025年“外滩法官小巷行”活动。

人大代表点评


方研翔

上海市人大代表,黄浦区文化和旅游服务局副局长、民盟黄浦区委主委

黄浦区人民法院“外滩法官小巷行”推进二周年活动为我们展开了一张司法为民的生动画卷。法院在日常高强度的审判工作中还主动跨出大门、深入街头巷尾,为基层群众提供零距离的法律服务,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最好诠释。活动现场看到的视频中,居民生动的笑脸、矛盾纠纷释怀后的感慨,体现黄浦区人民法院在深入社区化解矛盾、服务民生大局的同时,也在播撒法治的精神,为社会和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陈 燕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锦江航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从国际商事到老城厢旧改,黄浦区人民法院精准对接区域发展需求,构建差异化司法服务矩阵。新天地国际商事巡回审判站开展示范庭审,发布政策包、组建智库,打造了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样本。老字号司法保护机制则通过要素式审判、白皮书发布、跨部门协作,为90余个品牌构筑知识产权护城河。法院以“一地一策”思维,既护航跨国公司“引进来”,又助力本土品牌“走出去”,生动诠释了司法服务与城市能级提升的同频共振。


金 迎

上海市人大代表,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主任

在石库门里弄间,“小巷法官”用脚步丈量民情,以专业化解民忧。居委助理的三个典型事例生动展现了司法工作者从“坐堂问案”到“上门解纷”的角色蜕变。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志愿者团队进社区,则以接地气的普法形式,用青少年和老百姓听得明白的语言,让司法服务突破法庭的物理边界,在城市的烟火气中传递法治温度,真正实现了“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实现”。


来源丨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

文字:陆奕越

摄影:陈琪

责任编辑:蒋梦娴

编辑:孙小敏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

上观号作者:浦江天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