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道运中心介绍,经统计,2025年3月期间,本市驾培行业共受理热线工单1468件。其中,涉及驾培机构投诉的工单1370件,在这些投诉中,退费类诉求为1205件。值得关注的是,约三分之一学员在处理退费事宜时,无法提供与驾培机构签订的培训合同作为有效退费依据。2025年3月投诉率位列前10的驾培机构是哪些?详见↓
2025年3月投诉率位列前10的驾培机构:
注:投诉率以市道运中心接到的2025年3月份驾培机构投诉量(工单量)与该驾培机构核定的培训能力数量之比例。
学车建议
1、如何选择驾培机构。
若市民需选择驾培机构,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查询本市具有培训经营备案资质的驾培机构名录:
(1)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便民服务板块:访问网址https://jtw.sh.gov.cn/bmxx/。
(2)上海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网站:www.shjpxh.org.cn。
2、规范报名,保障权益。
报名时,请前往驾培机构设立的经营服务窗口办理相关手续。要与驾培机构签订由本市市场监管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的《上海市机动车驾驶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合同中明确约定合同期限、培训内容、培训学时、培训服务地点、培训费用、退学退费规则以及违约责任等关键要件,仔细确认能有效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签订《培训合同》后,按照合同约定金额和方式交纳学车费用,同时务必妥善保管好《培训合同》以及培训费发票凭证,这是维权重要依据。此外,学员有权拒绝支付《培训合同》约定以外的任何费用,如遇不合理收费要求,可保留证据并进行投诉。
3、学时确认,科学学车。
培训期间,学员需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在车载计时设备进行签到和签退,每次培训完成后,务必在《教学日志》(培训手册)上签字确认,以此记录培训时长。当学员完成《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中各个教学部分的培训学时后,应及时登录微信公众号“上海计时驾培服务平台”,仔细核对确认所有学时真实有效。只有在确认无误后,学员方可预约相应科目考试。
建议计划报名学车的市民提前了解《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中的学时要求,这样不仅能在学车过程中更具规划性,还有助于扎实掌握安全文明驾驶技能,为日后安全文明出行奠定坚实基础。
手机扫一扫打开《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
4、合法合规,理性维权。
在学车进程中,倘若市民遇到驾培机构或教练员教学服务质量不佳的状况,应第一时间收集并妥善留存各类相关证据,可通过“上海计时驾培服务平台”查询公示的投诉电话,向所属驾培机构如实反映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要是在学车期间发生涉及培训合同条款履行争议、退费纠纷等情况,市民务必保留好关键证据(包含但不限于《培训合同》、发票凭证等),先主动与驾培机构协商,争取达成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倘若协商未能成功,市民可依据培训合同条款,向上海仲裁委员会申请提出仲裁程序解决纠纷,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贴心提示
近期,经对驾培行业投诉数据分析,发现“网络招生平台”“低价”“熟人推荐的教练”“微信转账给教练”等成为投诉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为帮助您顺利学车,切实保障自身权益,特作如下提醒:
1.谨慎选择报名渠道:建议前往正规驾培机构的线下门店报名,保障报名环节安全可靠。谨慎使用各类网络平台或手机应用报名学车。这些平台监管难度大,信息真实性难辨,容易出现虚假宣传、卷款跑路等风险。
2.理性看待价格与推荐:不要仅仅因为“低价”或“熟人介绍”就盲目选择驾培机构或教练。低价往往伴随着服务缩水、隐性收费等问题;而熟人介绍也不能完全替代对驾培机构资质和教练水平的考察。同时,千万不要将学车培训费用私下交给教练员或中介等个人。一旦发生纠纷,转账给个人的资金很难追回,且难以明确责任主体。
3.重视报名规范与凭证留存:如未在本市有资质的驾培机构报名学车,报名时又没有保留《培训合同》和培训发票凭证,那么极有可能遭遇侵权和纠纷。这种情况下,不仅培训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学车合法权益也很难得到维护,后续维权之路将充满艰辛。因此,务必选择正规的驾培机构,并妥善保存好相关凭证。
4.关注驾校经营状况:在选择驾校时,还需关注驾校的经营状况,避免因驾校经营问题影响学车计划。
截至2025年3月经营状况异常的驾培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