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陈毅率领华野大军把蒋介石王牌之首整编74师包围在孟良崮。这时,在孟良崮四周,国民党军有十几万大军救援,可是,为什么他们都没有救出张灵甫呢?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这之中,汤恩伯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5月14日,蒋介石得知张灵甫整编74师被围于孟良崮后,十分着急,生怕把这张王牌队伍被陈毅吃掉,立即三令五申严令顾祝同、 汤恩伯、黄百韬、胡琏、欧震、张淦、李天霞等迅速援救。否则,要按职问罪。为此,他还不放心,责令汤恩伯亲赴前线指挥解围。

顾祝同接到老蒋的命令后,也下令汤恩伯率部全力向蒙阴以东、汶河两岸转移攻势,以解孟良崮之围。并指示他一指挥25师、65师、11师、9师“刻日向孟良崮进击”。

汤恩伯被蒋介石做为看重,其实是个老滑头。在抗战时他统军河南,与蒋鼎文争权,掠夺百姓,被与水灾、旱灾、蝗灾并列,中原大战37天丢掉38座城市;在抗战胜利后,他又是力保战犯冈村宁次的干将,并派人私自放冈村宁次回国。现在为蒋作战,其实他也贪生怕死,怕折损自己的兵力,不是尽力。蒋介石和顾祝同的命令逼得汤恩伯无法可想,只好在15 日上午离开临沂,亲赴垛庄前线指挥。



不料,他行至中途,恰好碰到副司令李延年刚由74师跑回来,形状很狼狈,对汤恩伯说:“74师孤军奋战4昼夜,现在很艰苦。”接着又说:“前方不能去,敌人已占领了垛庄,主力有南下趋势。”此时炮声愈来愈紧, 汤恩伯决定马上打道回府。于是,对李延年说:

“吉甫兄请你留在这儿代我指挥一切,我要回临沂布置防务。”

说罢,他就跳上吉普车,溜回了临沂城。

汤恩伯不去前线指挥了,顾祝同担心各纵队不能协调,又下令张淦统一指挥第一、三两纵队,以主力迅速进出孤山、磊石山一线,与黄百韬纵队一起解74四师之围。张淦接到电话后,说: “当面情况紧张,部队均受到敌军牵制,不能调动。”张淦指挥不了,顾祝同又令汤恩伯指挥。

汤恩伯躲在临沂,于是下令黄百韬指挥74师突围。黄百韬只派第108旅一部与解放军保持接触,却把主力撤退到界牌、南北桃圩地区,停滞不前。他的左右幕僚向他建议说:“74师受你的指挥,如有问题,你有责任。”

黄百韬说:“你们要照顾全局,作战要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于是,当张灵甫催得紧急时,黄百韬就叫前方部队,用野战炮向着孟良崮方向打一阵,并发电张灵甫说: “不用急,我的部队已接近你的边缘了。”

另一支援军李天霞也玩弄了一套手法。当74师向坦埠前进时,李天霞勉强派该师57团守备麦理浩部分要点,在张灵甫占领孟良崮后,该师主力立即向沂水以东收缩。为了应付上级命令,李天霞仅派少数搜索部队冒充该师第19旅番号,在沂水西岸游动。有人向李天霞建议:“74四师与83师是兄弟部队,应相互支援。”

李天霞说:“张飞 (指张灵甫)不是顶有办法的吗?我李天霞平生不主张打硬仗,要以少胜众是为上策。”

这样,由于汤恩伯带头逃离前线,前方无人指挥,将领们个个避战,张灵甫激战至15 日正午,陈毅担心敌援军到达,于是下令加强攻势,把新赶到的主力纵队源源不断地投入战斗,全面发起了总攻。激战到16日下午,张灵甫全师3万多人全部被歼。



7月初,蒋介石召开张灵甫被歼的战役检讨会。汤恩伯请病假不去。有趣的一幕再次发生。黄百韬事后回忆:在会上,“蒋介石先听了各旅的战役经过报告,面色显得很不愉快,与会者都感到事态严重。蒋最后讲话时,对张灵甫一再褒奖,对汤恩伯一言带过,说李天霞指挥不当,使张灵甫陷于孤立,而且坐视不救,立即撤职查办,关押起来(当场押去)。”在蒋介石的庇护下,“罪魁祸首”汤恩伯又逃过一劫。

陈毅打74师,是中共打掉的蒋介石“五大主力”第一个,且是王牌之首。这是莫大的勇气和魄力,而他之所以成功,除了军事战略准确、无误之外,还一个原因,就是他看透了汤恩伯等国民党将领的腐败无能,巧妙地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记述了此事,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经名列中国军事畅销书热卖榜第一名(如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