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安心通学路”
建设工作现场会在东城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十四五”规划,认真落实2030年北京市全面建成儿童友好城市总体目标相关要求,4月15日,正值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北京市“安心通学路”建设工作现场会在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召开。北京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交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城市管理委、市园林绿化局、市公安局交管局、市公安局内保局等单位,东城区政府、区教委、区发改委、区城管委、区交通支队、东华门街道以及全市其他区教委、相关街道等单位和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领域的专家以及灯市口大街属地学校代表等共80余人参加现场会。
与会人员从北京景山学校南门出发,向西至灯市口北巷,向北至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实地考察灯市口区域“安心通学路”建设、校园周边安全防范和交通治理等情况,随后在灯市口小学召开现场会。
会上,东城区副区长王佑明致欢迎辞,教委主任周林就东城区校园周边交通治理和“安心通学路”建设有关情况进行汇报。东城区始终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一校一案,秉持“儿童友好”理念,积极推进“安心通学路”建设,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一是通过体系筑基,构建三级治理网络,形成协同共治合力。目前,东城已累计施划“通学路”170余条,家长等候区、安全岛200余处;二是通过空间赋能,以“安心通学路”建设为突破口,将校园交通治理与老城更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深度融合,打造“胡同慢行环线”,串联多所学校与社区公园,实现“步行上学、一路通达”,在东直门地区、永外地区、灯市口地区的建设中,优先融入通学方案,还组织学生参与街区设计,让治理方案更具可行性与亲和力;三是通过重点突破,将汇聚了五所学校的灯市口地区打造为街区治理样板,校际协同建立“通学联盟”,实现学生错峰流动,科学规划有限空间,将边角地改建为家长等候区,实施机动车限时禁行,开辟左转车道快速分流,科学规划共享单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区,同时,加强文化赋能,将“灯市”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展示,打造“文化通学路径”。未来,东城还将着力解决老城空间约束、部分家长违规停车、潮汐交通预警灵敏度等问题,进一步推动从问题解决走向长效治理。
在多元参与、共谋共建理念引领下,东城区“三个维度、五种模式”治理思路初步形成,即划分为“临主次干道学校”“胡同支路内学校”“学校集群区域”三个维度,对应“辅路禁行”“路段禁行”“限时单行”“限时进行”“区域优化”五种模式,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有的放矢进行综合治理。通过综合治理,灯市口地区高峰时段拥堵时长平均缩短15分钟,道路通行效率提升40%,交通秩序显著改善,违法停车减少70%,师生及家长遵守交通规则自觉性显著增强,校园周边事故率下降90%。与此同时,整条街区更加注重适儿化建设,选择儿童友好的植被树种、城市家具,增加童趣科普宣传牌,减少各类箱体杆件,减少对儿童的安全隐患,力求打造一条全龄共享、共建共创的友好通学慢道,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推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北京景山学校与东城区灯市口小学作为灯市口大街属地学校,采取了施划彩虹步道、广泛招募志愿者队伍与公安、协管联合护学、区域学校错峰上下学以及加强学生公德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等校园周边交通治理一系列措施,取得良好成效。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专家对东城区儿童友好街区建设情况进行了点评。北京市发改委、市交通委对下一步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并明确工作要求。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方充分肯定东城区在校园周边交通治理和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并就全市“安心通学路”建设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要充分认识开展“安心通学路”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开展“安心通学路”建设,是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和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需要,是破解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深层次难题的重要抓手,是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的关键举措。二要牢牢把握“安心通学路”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坚持区域性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坚持分类实施。坚持区域性治理,要综合考虑城市建设的综合性和交通建设的专业性、学校的特殊性和交通综治整体性、不同学校层次性和相关部门工作延续性等之间的关系,要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依靠各区政府和属地街道乡镇来统筹落实建设任务。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要在具体实施上将此项工作纳入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城市整体规划和花园城市建设、通学保障和周边道路综合治理、校园周边安全设施建设和高峰勤务设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治理和老旧小区改造,综合施策开展建设。坚持分类实施,要按照小区、高校、部队大院等封闭区域内的学校;社区、胡同、背街小巷等相对封闭区域内的学校;紧邻城区道路、交叉路口的学校;偏远山区农村的学校;新建、改扩建的学校等五种类型分类推进建设。三要如期完成“安心通学路”建设任务。各区各部门各街道各学校要制定并有效实施“安心通学路”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要求,细化任务清单和时间节点,压实主体责任,强化资金支持,确保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2023年6月1日,北京市23部门联合出台《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强儿童友好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改造增设一批‘安心通学路’”的工作要求。经北京市相关部门和专家论证,“安心通学路”是一个集交通出行、街道环境、停车秩序、园林绿化、慢行系统、街道家具等一体化设计建设的安全、系统、连贯、美丽的适儿友好空间和秩序,主要是通过科学规划空间、合理施划交通线路、规范设置标志标识、加强引导管理等多种措施,保障儿童上下学交通安全以及为儿童提供临时活动空间,并兼顾家长等候空间需求。
北京市“安心通学路”建设工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开展学校周边交通治理,对上下学时间和地点进行优化调整,有条件的学校增设出入口或实施错时上下学等管理措施;二是增设适儿化交通标志,对学校周边交通信号灯等交通设施设备采采取适儿化改造;三是合理规划建设学校周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加强紧急报警装置、实体防护设施等安全设施建设;四是配齐“警察队伍”“教师队伍”“安保队伍”“志愿者队伍”四支队伍,齐抓共管保障师生安全。
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优质教育资源富集,但受限于胡同肌理和老城空间格局,校园周边交通环境长期面临较大压力。东城区已于2021年在全市率先启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2022年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单位,成为了北京市乃至全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先行者。灯市口大街作为东城区联合多部门打造的第一条儿童友好示范街道,地处古都风貌协调区,连接崇雍大街与王府井大街,是首都核心区学医景商高度集中的典型代表区域,街内及周边包含北京景山学校、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东城区灯市口小学、东城区东华门幼儿园(小班部)等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在政府主导、儿童参与城市治理工作的新工作模式助推下,已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儿童友好示范街道的条件与优势。
来源:东教印象
北京市东城区妇女联合会发布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东城女性
家庭家教家风系列专栏
东城女性
巾帼大学习 今天我来读专栏
东城女性
儿童友好系列专栏
东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