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4年以来,渝北区茨竹镇以“办实事、解民忧、惠民生”为导向,组织全镇人大代表深入一线听民意、聚民智、督落实,推动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一线走访察民情,当好群众“贴心人”
“以前这段路没有路灯,晚上出门总是提心吊胆。现在好了,人大代表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看着路边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三江村村民李大爷竖起了大拇指。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夜间出行安全问题,镇人大组织代表开展专项调研,形成《农村道路亮化工程建议》,推动镇政府投入260万元,在5个村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实现路灯全覆盖,惠及群众4000余人。今年以来,茨竹镇人大依托“民情联络点+双月走访”机制,组织67名人大代表开展“民生实事收集”活动,通过院坝会、田间访谈、走访选民等形式,收集道路修缮、饮水安全、农田水利等民生建议126条,分类形成“民生实事项目库”,为重点民生实事办理提供一手资料。
精准监督促落实,拧紧办理“责任链”
“这个急转弯处加了防护栏和警示牌,现在开车安心多了。”秦家村村民张师傅对新安装的交通安全设施赞不绝口。人大代表在走访中发现,部分农村道路存在安全隐患,立即向镇政府提出整改建议。截至目前,已推动完成危险路段整治80余处,清理水毁塌方620立方米,路面修复800平方米,修复堡坎318立方米,新增、修复安全护栏、警示柱1.582公里,新增警示标志8套,反光镜3块,为群众出行系上“安全带”。为确保民生实事落地见效,镇人大建立“建议办理闭环”机制,将群众反映集中的7项重点民生实事纳入年度监督计划,以“收集——交办——督办——反馈——评议”的流程,对事件办理形成闭环管理,目前镇人大交办的民生事项办结率达98%,群众满意度达99%。
创新机制提质效,搭建干群“连心桥”
为破解民生难题中的“堵点”,镇人大深入探索“代表+部门+群众”三方协同模式。在成品化粪池整改项目中,代表们组织镇规建部门、村民代表召开“现场会”,通过“现场看、当场议、限时改”的方式,督促完成131户改造任务,确保改一户、成一户、满意一户,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此外,镇人大还开展“民生实事评议会”,在人代会上由镇人大代表对办理结果打分,年底以视频形式向代表们展示民生实事办理情况,倒逼责任单位提质增效。
成品化粪池整改现场
茨竹镇人大主席董先炼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发挥代表作用,推动民生实事从‘办得了’向‘办得好’转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茨竹镇将始终把民生实事作为头等要事,聚焦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以赶考的心态、战斗的状态、奋进的姿态全力以赴兑现每一个承诺,继续向全镇老百姓交出满意的民生“答卷”。
如今,在茨竹镇的田间地头、街巷院落,人大代表履职的身影愈发活跃。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一起书写新时代基层人大的为民新篇章。
通讯员 余志伟 龚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