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小巷人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巷里的市井生活、邻里温情和时代变迁。

在腾冲市,也有这么一条小巷,它连南往北,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打卡,它就是位于腾越街道天成社区的腾越小巷。从昔日的一条让人“糟心”的老巷,到如今“蜕变”成众多游客心中的“穿越之门”,改造后的腾越小巷不仅面貌一新,也成为了基层治理创新、文化传承展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样本。

“糟心巷”变“舒心巷”

和美社区暖民心


“以前这条巷子,车辆乱停乱放,垃圾到处都是,住着真是糟心。”老住户李薛强大爷坐在自家门口,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和邻居们唠嗑,“现在好了,巷道干净又卫生,还装上了路灯,晚上出门到处亮堂堂的。”“说得好啊!”小巷居民吕云瑞奶奶接过话茬,“环境好了,老邻居还能每天都聚在一起,邻里和睦,住着也舒心。”


近年来,天成社区通过实施道路硬化、雨污分流等改造工程,让这条长330米的背街小巷焕然一新。“在腾越小巷的改造过程中,社区创新‘院落协商会’制度,先后召开13场次居民议事会,收集采纳群众建议28条,将电线规范整理、在路边设置花台等细节,处处体现了民生温度。”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慧介绍说,小巷的共享花园才打造好,居民们就自发捐花、共同养护。邻里关系在一草一木的呵护中日益紧密,成为和美小区的真实写照。

“巷道长”上岗

党建引领聚合力


“小段,你看看这几天常有人把三轮车随意停在巷道里,影响大家进出,不安全。”居民老李找到巷道长段维从反映情况。“好嘞,我这就去协调停车的事。”段维从一边记录,一边告诉老李,“您放心,我们一定加强规范停车的宣传和监督。”


“巷道长可真是我们群众的贴心人,大事小事都能帮我们解决。”老李感慨,“居民反映的事情,基本上当天就能有回应。”


腾越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构建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社区党总支(居委会)—银河党支部(党小组居民小组)—小巷管委会—党员代表(居民代表)”五级议事协调机构。在此基础上,天成社区建立了巷道长制、居民公约制、议事协商制等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小巷治理的积极性。通过党建引领,腾越小巷的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300张老照片浓缩历史

古韵今风相辉映


“这墙上的照片好有年代感!”甘肃游客孟晓煜指着腾越小巷墙上的老照片,兴奋地对同伴说,“腾冲的历史太厚重了,每一幅照片都在讲述一个故事。”

在330米的腾越小巷中,300余幅老照片按照时间顺序陈列在两侧墙上,讲述着腾越的百年往事。小巷同时融入了腾冲地方历史文化特点鲜明的方言、民谣、民俗、雕塑等内容和“腾编、腾宣、腾药”等特色文化符号。精心设置的陈列,在唤醒腾冲人城市记忆的同时,也能让游客在“一隅”之间深入了解腾冲的历史文化。

小巷业态不断丰富

同心共绘幸福卷


“小巷干净了,人也多了,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一位在腾越小巷里经营快餐店的老板满脸笑意地说道。


“小巷依托‘文化+营商’系列主题活动,吸引商家入驻,目前已有老式烤面包店、老式修鞋店以及快餐店入驻,有9户正在招商引资。”杨慧说,“社区会争取引入主题餐饮、休闲茶室、咖啡吧、传统工艺作坊等,不断丰富腾越小巷的业态。”


在腾越小巷的第13次居民议事会上,腾越小巷居民、80岁的何祖茂在他的“小巷寄语”里写了这么一句话:“越来越美的腾越小巷,把快乐‘传染’给了大家,在这里,每一天都是最美的日子!”

从昔日的“糟心巷”到如今的“幸福地”,“逆袭”的腾越小巷正在等待着越来越多人前来打卡。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范薇 杨焱淼 摄影报道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杨飏

终审 编委 陈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