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发展史反复验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运行是激活消费潜力的关键因素。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为例,这场由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的经济灾难,导致全美住宅总市值从13万亿美元峰值骤降至8.8万亿美元,直接造成消费市场连续两年萎缩3.5%。在此期间,美国居民储蓄率从危机前3.2%的低位跃升至8.2%,折射出资产缩水对消费信心的致命打击。

亚洲经济史同样印证这一规律。日本1990年地产泡沫破灭后,消费市场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低迷期,直至2012年不动产市场企稳回升,消费市场才逐步恢复活力,带动居民收入与物价形成良性互动,这充分说明,期待在房价下行周期实现消费持续增长,无异于缘木求鱼。



我国消费市场与房地产的联动效应尤为显著,统计数据显示,2015-2021年期间,伴随房价年均7.8%的涨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9.2%的复合增长率,奢侈品市场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2021年销售额较2017年增长230%,然而随着2022年房价进入调整期,消费市场立即作出反应—当年奢侈品销售额同比下降12.3%,居民储蓄新增规模同比激增70%,创下17.84万亿元的历史新高。

经济学中的财富效应理论为此现象提供了科学解释,不动产作为家庭核心资产,其价值波动直接影响居民消费决策,当房产市值上升时,业主倾向于增加消费支出;反之则主动缩减开支,这种心理传导机制在2022年表现尤为明显:房价调整初期,消费者信心指数即从127.5高位跌落至86.8,创下近十年最低值。



2024年开年数据显示,重点监测的15个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达2441万平方米,实现25%的同比增幅,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三大一线城市成交量分别增长35%、45%和58%,杭州等新一线城市更录得68%的显著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房价尚未全面回升的情况下,消费市场已呈现回暖迹象: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升至4.9%,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4%,清明假期旅游收入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35.6%。

当前市场态势印证了"量在价先"的复苏规律,二手房交易活跃度提升已带动消费信心指数回升7.8个百分点,创近三年新高,基于房地产与消费的强关联性,预计后续将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政策组合:包括优化限购措施、降低交易税费、创新金融支持工具等,着力推动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为消费持续复苏筑牢基础。



这种跨周期的政策调控,本质上是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选择,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所言:"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是消费信心的压舱石,"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更需要构建多层次的消费刺激体系,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多元转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