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区委社会工作部、团区委在全区发起“社区小事”开放邻里计划,面向普陀区所有社区,招募期待在楼组、社区行动的在地生活者,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何为开放的邻里生活
楼道和邻居,在我们日常生活里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我们总说要“重塑附近”,要“重新认识身边500米”,而距离最近的“附近”,就是家门口这50米的距离。
当迈出家门,走向外界开启新一天时,家门口这50米的楼道是必经之路;结束了疲惫的一天,这50米又是踏入家门的最后一段路。在电梯短暂共处的情景,常常来不及好好打声招呼就要去各忙各的。如果我们多停留一会儿,多唠唠家常,甚至做出一些积极的尝试,或许“附近”就会发生一些改变,我们对身边最初50米美好生活的那份憧憬,也会在这些行动中,一步一步得到印证。
开放邻居既不是冷漠的“门禁社区”,也不是毫无隐私的“熟人社会”,而是一种“可调节的亲密”“可持续的温情”。
开放邻里计划,就是希望社区重新自己构建“附近”的力量,在一次次开放的行动中,让邻里生活更自主、更有温度、更有想象。
“开放邻里计划”四大关键词
开放心态
楼道里的50米,可以是被动忍受的“噪音走廊”“杂物间”,也可以是主动创造的“生活实验室”“艺术长廊”,区别就在于能否用开放心态,把“陌生的邻居”转化为“生活的共谋者”。
自己主导
关心社区里发生的事情,如果发生了自己不希望看到的情况,会主动开展行动,推动事情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自主意识”+“自发行动”才能自己主导,才算得上一位真正有主导性的居民。
小事出发
开放邻里不需要宏大计划,而是靠日常小事的积累。“楼组公告栏”“共享工具箱”“植物漂流站”“二手物品交换架”,每一个具体真实的日常小变化,看似简单,但都能创造机会,让邻居之间慢慢熟悉、互相信任。
共同创造
是否看见自己的创造力,在身边寻找到发挥自身潜力的途径与方法,已经成为自发行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好的邻里关系,不仅激发了自己、也看见了他人,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开始行动吧
“社区小事行动包”是一套帮助个人或组织认识社区,支持在家门口发起初次行动尝试的工具包。
它可以帮助你:
✅ 实现“走出家门、看到家门口”的第一步;
✅ 让自己认识社区,也让社区认识你;
✅ 让积极小事在身边发生,一点点打开邻里生活新想象。
闲置共享、代际交流、青年共居、人宠友好、艺术共创……寻找到那个能带动邻居们一起参与的话题,在家门口的50米开启行动第一步!
谁能加入
生活在普陀区;
关心社区,愿意自己动手创造;
想激发自己的潜力,与邻居共成长;
希望在自己家门口创造对邻里生活新想象。
一个契机:把一直想做的尝试在楼道里推动起来;
若干行动搭子:用“社区小事”打开想象;
持续行动赋能:社群支持、技能培训、资源链接;
开放活动支持:让邻居看见你的行动力!
参与步骤
1 行动能量发布会
报名加入线上社群,参加线下启动会,组队确定你的“小事清单”。
2 具体且真实的日常打卡
线上打卡分享,交流心得和洞察,共同成长。
3 线下定期充电日
定期聚会,解决行动难题,学习提案设计。
4 集体“开放日”
集体在家门口组织开放活动,吸引邻居参与,提升影响力,对接资源!
5 发布“开放邻里”行动提案
对于已经成立楼组行动小组,有下一步行动提案的行动者,我们将组织一场面向更多相关方参与的路演,吸引更多资源来加持提案,为下一个阶段微治理项目的产生提供新可能。
报名截止日期:4月25日
原标题:《用社区小事,营造最初五十米的开放邻里生活》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赵菊玲 题图来源:东方IC
来源:作者: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