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户数多、房龄久……各种问题一度让楼组的治理工作成为万里名轩居民区党总支的“心头事”。为了凝聚邻里力量、激发社区活力,答好社区治理的“必答题”,万里真金苑小区通过党建引领作用,探索楼组自治“新途径”,激发自治“邻聚力”,让居民发挥特长、自解难题,凝聚情感纽带,不仅让“大家事大家办”的理念深入人心,也让楼组成为温馨和谐的家园典范,在共商共议中推动楼组建设提质升级。
小小楼栋组建楼事“大管家”
真金苑小区有1036户46个楼栋,其中多层40栋,高层6栋。每栋高层都建立了楼管会,楼管会成员包括楼组长、楼组党员、楼组居民以及第二梯队志愿者,建立“楼组长+楼管制”治理模式,充分调动楼组的积极性,发挥“传声筒”“连心桥”作用。
在楼栋内发生的大事、小事、烦心事,都可以找楼管会。“哎呀,阿拉囡囡要放暑假了,要天天捧着手机玩游戏了,大人急死,怕她眼睛坏掉。”“是的呀,小朋友一到放假,阿拉儿子就往我这里送,又没地方去玩 ,只能捧着平板电脑玩游戏。”58号楼管会为了丰富楼组小朋友的假期生活,解决大人们难题,通过楼组居民捐赠和购置儿童图书,在大厅打造了“红领巾”图书角。同时结合青少年儿童需求,以传统节日、寒暑假、周末为契机,组织开展“读书漂流瓶”“同读一本书”等特色活动。
我的楼,我的家成为美好社区“合伙人”
楼道,是连接家庭与社区的桥梁,是邻里之间生活和情感交流的渠道,也是社区达人特长得到延伸和拓展的地方。真金苑已有25年房龄,楼栋大厅墙面老化,硬件设施陈旧,楼栋公共空间的整新成为了61号楼居民心中的“盼”与“难”。
楼管会的建立,为解决问题找到了“突破点”。楼管会坚持需求导向,充分发挥89户居民“熟人社区”优势,通过召开楼组会等方式,明确提升公共空间环境目标。在改造更新的过程中,以楼组志愿者与居民骨干为“领头人”,组建工作小组,充分听取意见建议,落实方案设计、优化更新、解释答疑等程序同步推进。“我们一楼大厅内放一些花做装饰。”“我提议在大厅里挂一些我们居民自己拍摄的精彩瞬间。”“我提议给我们楼取个名字,然后用书法写出来挂在大厅。”居民住户来当“设计师”,在楼组自治中“唱主角”,楼道改造方案逐渐完善“成形”。
示范引领 以点带面唤醒小区楼栋整新“参与热”
最好的宣传是居民群众的感受,61号楼改造更新后不仅使本楼居民的居住体验感大幅提升,也引起了其他楼道居民的关注。55、59号楼的居民代表主动学习,相继成功开展了楼道更新自筹工作。
在居民群众的口口相传中,61号楼的经验做法被复制到了更多的楼组。在自治金项目的支持下,居民们讨论楼组建设方案,根据每栋楼的特点,创新打造各具特色的楼道文化。其中,61号楼以乐逸为主题,设立“罐罐茶”议事吧,一壶热水、一撮茶叶、几杯茶盅,大家围桌而坐,煮茶议事。54号楼以和谐为主题,装饰温馨、标语贴心,倡导邻里和睦,共同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58号楼以厚德为主题,注重楼里少年儿童的德育培养。
文化传承在心间奏响楼组和谐稳定“进行曲”
楼组文化是一条纽带,将居民们的心紧紧相连。为增强未成年人的社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以楼道文化促进社区治理,58号和谐楼成立了少年队志愿队,寒、暑假期间孩子们穿上黄马甲,在社区治理骨干的带领下,参与到环境清理行动中。
孩子们细致入微地检查栋楼周边公共区域和绿化带,弯腰捡起每一处发现的垃圾,为社区环境治理贡献力量。为弘扬尊老敬老中华传统美德,每逢重阳节,54号和谐楼都会组织楼组居民开展“花样打卡重阳节 浓浓敬老聚和谐”系列活动。邀请老人们一起制作重阳糕,揉面团、放模具、压制、淋酱,一块香喷喷的重阳糕,让老人感受到楼组的关心和关怀,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在推动楼组自治的过程中,万里真金苑总结出了“找准居民诉求—挖掘居民骨干—激发居民自治”的全过程参与模式,转变了以往楼道改造“自上而下”的思路,通过居民自治,建设更符合居民需求的特色楼组,培育出更多的楼组骨干队伍。接下来,万里街道将持续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创新楼道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为居民打造更加温馨、和谐、美好、活力的家园。
原标题:《小小楼组一片天,普陀这里唤醒邻里“共同体”》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