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4月11日,在邢台市第五医院检验科,医护人员把血液标本放到检测机器中。 本报记者 赵泽众摄

4月11日,患者王先生走进邢台市第五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他没有像往常一样拎着厚厚一叠CT胶片,而是掏出一张印有二维码的报告单和5张检验报告单。

医生王胜春扫描CT报告单上二维码、输入患者姓名、手机号后,手机屏幕上便显示出王先生之前在别的医院做的影像检查。在线调阅动态的影像资料,可以清晰看到患者病变部位,还能动态翻转和影像放大。

记者发现,王先生影像资料的右上角,有京津冀互认标识(JJJHR)。“这意味着患者在三地医疗机构就医时,医生可以互认检查结果。”王胜春说。

王先生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今年多次往返北京、石家庄、邢台就医,得知京津冀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后,这次他带着外院的检查检验结果报告前来就诊。

“问诊后直接开始治疗,省下的可不只是钱。”王先生说,以CT检查为例,以往从预约到检查,直至取走纸质报告,全过程可能需要1至2天。

如今在报告被认可的前提下,只需要花费在一个门诊问诊及阅片开药的时间,全过程可能就是十几分钟。

在王先生拿着的5张检验报告单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检验项目前,均标注着“★”,十分醒目。报告单下方备注:“★”等同于“京津冀鲁HR”标识。这意味着,他只要拿着有“★”的检验报告单,去任何一家京津冀鲁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就诊,非特殊情况下无须再重复检测这些项目。

“实现结果互认,并不代表所有互认项目都不需要复查。”邢台市第五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谭晓丽说,同一个检查项目能否互认,具体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及医生对病情的判断,京津冀三地也明确了可以进行重新检查的六种情形。

邢台市第五医院是首批京津冀检查检验结果实现互认的医疗机构,目前该院的互认项目增加至60项。

检验结果互认给患者提供了便利,也对医疗机构提升临床检验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成为京津冀互认医疗机构后,每年都接受盲样检测。”邢台市第五医院检验科主任桑书军说,盲样检测要求在样本送达时间统一、检验标准统一、检验报告出具时间统一的前提下,只要有3个检验项目不合格,就会被取消互认资格。(记者赵泽众、吕若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