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骀荡,万物竞发。为深入探索新课标下的诗歌教学策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近日,平度九中语文组开展了以“古典诗歌联读教学与实践”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活动内容充实,研讨热烈,为语文课堂提质增效提供了崭新思路。

课堂展示:联读品诗意,对比悟诗情

青年教师董寿萍以《望海潮》与《扬州慢》联读教学为例,呈现了一节富有创意的诗歌鉴赏课。董寿萍紧扣“城市风貌与诗人情感”这一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柳永笔下的繁华杭州与姜夔眼中的残破扬州,体会宋词中“乐景”与“哀情”的深刻张力。课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新旧知识联结等活动,深入分析意象、手法与情感,感悟家国情怀,展现了青年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意识。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种对比联读的方式,他们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体会到了诗歌的魅力。


评课研讨:老中传帮带,匠心出精品

课后,三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课堂进行了精准点评。老师们充分肯定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建议可加入情境诵读的活动,同时强调应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评课环节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彰显了九中语文组“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老教师们还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设计分享:联读拓视野,任务启思维

青年教师唐晨以平度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奖课例——《蜀相》与《登岳阳楼》联读教学设计为例,分享了“怀古诗情感比较”的课堂构想。她以“杜甫的儒家情怀”为切入点,设计课堂驱动任务,通过分析意象、典故与时空背景,引导学生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精神的统一性。这一设计体现了新课标“任务群教学”理念,为诗歌教学提供了新范式。唐晨表示,这种联读教学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经验传递:学习拓视野,改革促创新

教师史玉玲结合外出学习心得,作《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外出学习的必要性》主题分享。她认为教师应通过“走出去”开拓视野,将前沿理念与校本实践结合,尤其要关注“核心素养落地”“综合能力提升”等改革方向。发言引发了组内教师对专业成长的深度思考。史玉玲还分享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和数据,展示了外出学习对教学实践的积极影响。


活动总结:凝聚心与力,赴诗意远方

教研组长张爱华总结指出,本次教研活动“有深度、有温度、有实效”,并寄语全组教师:深耕文本,挖掘诗歌教学的文化内涵;以生为本,设计具有思维梯度的学习活动;能力提升,学无止境,教师们不应停止学习的步伐。

此次教研活动既是教学智慧的碰撞,更是育人初心的坚守。平度九中语文组将继续以教研为桨,以课堂为舟,在诗意语文的航道上乘风破浪,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全市普通高中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半岛全媒体记者 赵一飞 特约记者 杨成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